摘 要:本文对《阅读疗法》一书进行了梳理分析,概括了该书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以及其所展示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阅读疗法》 特点 精神力量
汉刘向言:“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说的是阅读书籍可以治疗疾病。这句话成了千古名言。然,阅读何以疗疾?阅读以何疗疾?阅读疗何人之疾?阅读疗人之何疾?是药三分毒,书犹药也,阅读亦具毒否?趋利避害,何以阅读,有益而无弊?……在王波的《阅读疗法》一书中,他将向我们系统而全面地阐述阅读疗法,以一种幽默的手法,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带领我们找寻所有的答案,解释更多的疑惑。
《阅读疗法》共计五章,外加四个附录。第一章“阅读疗法导论”,阐述了“阅读疗法”(readingtherapy)的概念、原理、类型;第二章“阅读疗法在国外”,以英国为主阐述了阅读疗法在国外的生长史;第三章“阅读疗法在中国”,以刘勰《文心雕龙》所谓“箴文”之兴“盛于三代”拉开序幕,分述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阅读疗法的“思想”“价值”“案例”,直至清代青城子所编《志异续编》中奇事:“白岩朱公患气痛症,发作时每每因吟诵杜诗数首而获缓解。”第四章“阅读疗法务实”具体阐述了“阅读医何人之疾、医人之何疾、阅读亦具毒否、何以阅读有益而无弊?”,最后因人而异开出了阅读疗法处方;第五章“阅读疗法的现状与前景”,阐述了阅读疗法的各个阶段以及在中国的特色,继而对阅读疗法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该书附录有四,是作者为“扩大读者对国外阅读疗法研究成果的了解”,收录了4篇精选、编译的外国作者的文章,中有“阅读疗法综述”,阅读完此,即可对阅读疗法有大体的认识。可见作者一番良苦用心。
阅读此书,给人印象颇深的有四:
首先,这是中国内地阅读疗法的开山之作,系统而全面。
该书是中国内地第一本关于阅读疗法的著作,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阅读疗法在国外的起源以及成果,淘出了散落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阅读疗法的发展简史。说它全面,可从辨析阅读疗法的定义而窥一斑:作者罗列了国外有代表性的定义25个之多, 继而从定义的辨析中消除了大家对阅读疗法的认识误区。读者只需阅此一书,可省收集资料万千的时间。说它系统,该书理论、实践浑然一体,尤其在介绍中国阅读疗法之时,以历史时代为经,以各个时代的阅读疗法的“思想”“价值”“案例”为纬,编织了一张中国阅读疗法发展史的大网,层次分明,秩序井然。填补了现有的阅读疗法没有中国阅读疗法史的空白,改变了一提阅读疗法言必称欧洲的状况。
其次,结合中国文化,对阅读疗法进行本土化再造,简明易懂。作者在跋中所说:“把阅读疗法本土化,从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把阅读疗法相关的素材抽取出来,用本土的材料来说明阅读疗法的各种问题。”[1]他做到了。
作者集百家之长,以中国文化为基准,下了符合汉语习惯的科学定义:阅读疗法就是以文献为媒介,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自己或指导他人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2]避免了国外定义翻译过来的拗口难记,符合汉语特点,符合国人理解、记忆的特色。
再如阅读疗法的思想。作者分别叙说了中国各个阶段的阅读疗法的思想:先秦两汉的阅读疗法思想主要体现在诸子的某些言论中,比如孔子尝言:“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第96页)谈到隋唐的阅读思想,作者从当时的文学主张和文学理论中撷取:《二十四品》的核心概念是“境”和“象”,即若读者在阅读中真能进入象外、境外,达到自然适意、内心澄清、超凡脱俗的状态,理障、事障、情障等精神障碍也就不存在了,一些生理上的疾病也会因为被忘记而得到缓解。[3]窥一斑而见全豹,该书把阅读疗法进行了本土化再造,使读者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不会产生水土不服。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以具体案例论证,情趣盎然,引人入胜。
该书虽是图书馆学教材却无枯燥的教材味,它把很多原本深奥、玄虚的概念、理论联系具体案例,使其明白易懂且趣味盎然,使人产生一气读完的欲望。比如,在论述《阅读疗法》原理之心理学原理的共鸣说、净化说以及领悟说时,作者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为例:
同样是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有的读者只为老人桑提亚哥一生捕鱼和与鲨鱼搏斗的情节所吸引,为老人不屈的性格和海上人鱼相斗的惨烈场面唏嘘不已,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就把疾病引起的内心的紧张随着注意力的转移而导向外部,或者被作品中他人的紧张所替换,忘掉疾病所带来的特有的不快和痛苦。有的读者则为老人拼搏一生,最后用尽残年余力,只换得一副空荡荡的大马林鱼的骨架飘回故乡、寿终正寝的遭际感到震惊,他起初可能短暂地为人鱼搏斗中人最终取得胜利而高兴,但深长思之,又认为这种投入和所得反差极大的人生是悲剧性的,如果他能够以此为参照,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有所释放,排除一些情感垃圾,心灵就得到了净化。还有一些读者的思考不局限于就事论事,他们会从老人的一生想到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也许经过反复阅读作品,会得到这样的认识:人是一种倔强的、永不服输、崇尚尊严的动物,人的一生尽管处处有屈辱,常常有不平,坎坷、困难在所难免,但人活一天就要奋斗一天,没有谁愿意轻易地向命运低头,只有斗争过、拼搏过,哪怕赢不来相应的财富和荣誉,这样的生命也是壮烈的、有价值的,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意义、人生的真谛。这种通过对具体读物的阅读进而获得人生哲理的过程就是领悟……
不仅在具体篇章中理论联系实际,纵观本书的结构,亦是如此:前三章以理论为主,阐述阅读疗法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第四章讲述阅读疗法的务实,从阅读疗法的适应人口、注意事项、推荐书目入手,教授读者如何具体操作,以阅读疗疾。理论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成为生产力,阅读疗法也是如此。相信读者阅读完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继而蠢蠢欲动,欲身体力行。
第四,读完此书,恍然阅读疗法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深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从古到今,从外到内,处处可见阅读疗法的身影。中国而言,远可追溯到中国文学产生之时,那些原始社会中扛大木的工人发出的“杭育、杭育”的吆喝声:《淮南子·道应训》曰:“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在五千年的长河中,三国曹操读陈琳檄文而头痛顿愈,唐代韩愈以自己的诗疗自己的病,宋代欧阳修发出“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的感慨,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以默背诗词克服心中惶恐,从而手术大获成功……事实上,我们回顾下自己,每每读了名人故事后会有一种大彻大悟,产生要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屡屡看了幽默故事后心旷神怡;读了讽刺小说后会有一种深入思考……我们都曾经历过,却始终处于朦胧状态,阅读完此书后,恍然:这,都是阅读疗法的作用!
《阅读疗法》对于中国大陆图书馆学界的影响是非常强大的,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在中国阅读疗法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然我们在看到它成就的时候更不该忽略的,是凝聚在其背后的精神。
精神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王国维借晏殊的词形容做学问的第一境界,说的是做学问首先必须要有勇于攀登高峰的精神,想尽一切办法去登高望远,“望尽天涯路”。在此书之前,阅读疗法在中国几乎是空白,偶有零星论文而已。王波在1994年偶然翻阅《世界图书》,目光被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沈固朝老师的《图书,也能治病》所吸引,学术的敏锐性告诉他:这将会是一个新的选题、一个正确的选题、一个有意义的选题。这开始了王波研究阅读疗法的旅程。
当时的王波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介绍翻译国外的阅读疗法,将国外的成果合法地引进中国,在广度和深度上超越别人,也会成为阅读疗法的先行者,而且,这样的道路比较平坦,不用花费太多的脑力;一是把阅读疗法本土化,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大浪淘沙,淘出中国的阅读疗法。这是一条冒险的道路。因为,当时的状况是一提阅读疗法,言必称欧洲,对于中国文献中到底有没有阅读疗法,没有太大的把握。选择走这条道路,就意味着选择艰难与困苦、选择风险与压力。但是王波毅然选择了后者,做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吃阅读疗法这只螃蟹的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精神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吟出此句时是为了表现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王国维借此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衣带宽也不后悔。而在《阅读疗法》的背后,凝聚了王波对父亲的拳拳孝心,对学问的孜孜不倦,衣带渐宽、人憔悴,终究无怨无悔。
在王波的创作过程中,其父亲退休后出现了精神上的不振,继而又患上了严重的生理疾病。此时的王波,经历了一场撕心裂肺的懊悔和自责的洗礼,他深切感受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阅读疗法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果早点发现侵害在父亲身上的心理地震、心灵事故、精神风暴,带着父亲去看心理医生,或许会是另一个结局。懊悔自责之余,王波一方面以阅读疗法辅助治疗父亲的疾病,保持他身心愉快;另一方面把全部生活投入到阅读疗法研究中,与生命赛跑。娱乐、消遣对他而言都成了罪恶 ,唯有俯在案头废寝忘食,边牵挂父亲边研究,边流泪边写作。这样的生活是孤寂的、是沉重的,但是王波对父亲的爱,救父亲的意愿,和对学问的严谨执著,战胜了一切,哪怕衣带再宽人再憔悴也不后悔。
精神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读书疗疾的理念与案例固然很多,然星星点点,欲淘之,则需莫大的勇气和毅力,经得住寂寞,忍得住诱惑,坚韧不拔。王波在深入研究《古代阅读轮》,《历代读书诗》(曾祥芹主编),《中国读书大辞典》(徐雁、王余光主编),《文人书趣》(王三山主编)等等文献的基础上,“众里寻她千百度”,撷取了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的阅读疗法素材,抽取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代一线,以各时代的阅读疗法的“思想”“价值”“案例”去丰满,一张清晰活泼的中国阅读疗法发展史网横空出世了。
“寻找到正确的道路,执着地追求,经千锤百炼,必有所成,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流入真理之长河中去。”这就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所蕴涵的治学问的第三种境界。王波孜孜不倦地探索,从汪洋大海中淘一粒金,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流下的汗水浇灌出了阅读疗法的鲜花,开创了中国大陆阅读疗法的新纪元。这就是学者的风范,专业的精神。
(本文是2013年浙江省教育厅课题《基于阅读疗法的大学生心理疏导机制构建研究——以嘉兴学院为例》[Y201330045]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1][2][3]王波:《阅读疗法》,海洋出版社,2007年版,第6页。
(王烨 浙江嘉兴 嘉兴学院 3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