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质量的保障目标与体系设定

2015-03-12 01:56李静黄群陈锡宝
上海城市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评估院校目标

李静 黄群 陈锡宝

导读:高职院校的专业质量建设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发展内涵的重要要素。构建专业教学的质量保障目标体系,首先要有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质量保障目标定位的维度要清晰,专业质量保障目标体系要在逻辑起点、关键、核心工程以及基础条件等方面进行设定。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目标的设定能够激发人的行为,有利于目标的实现。目标决定着过程实施,所以高职教育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必须提高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视。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从培养技术型人才到培养综合型人才,再到培养高素质人才,一次比一次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作为一个整体发展的过程来思考,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从“着眼现在”向“现在与未来并重”的方向调整,眼界更加宽广,要求也更高。应该说每一次培养目标的转变都对高等职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彰显出了高职教育的独特性。

高职院校在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该以发展而不是静止的眼光,辩证对待现有办学资源,积极开拓进取,改善、充实、提高专业办学条件,迅速形成专业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将最终决定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以创新精神进行课程设置,并按照产业职业岗位对员工理论、技能的最高要求进行专业规划和建设。

高职院校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必须根据现有师资队伍构成和学生来源状况,构建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整合办学资源,加大师资队伍和实训环境建设力度,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化解“就业岗位对学生理论、技能的高标准要求和高职院校教师能教授什么、学生又能学会什么间的对立矛盾”,遵循“战略上目标明确,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最高行动纲领”和“战术上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基本行动纲领”两条高职院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原则,[1]积极稳妥、扎实工作,实现高职教育的“低进高出”办学神话,并形成鲜明专业办学特色。

二、专业质量保障目标定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质量建设已经成为内涵发展的重要要素。国家在对高职院校经历了两轮评估以后,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学校的软硬件建设,以此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专业质量入手,研究专业质量保障问题,建立专业质量保障体系,才能真正解决高职教育专业培养质量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整个高职教育质量问题。[2]

高职专业质量保障应在以下三个维度上目标定位:

(一)高职专业内涵维度

专业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元,是高职教育实施活动的基础和载体,也是学校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专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的实质是专业教育,专业的质量表征是人才的质量,专业的水平反映学校的能力,专业的品质决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一般认为,一门专业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1.以服务为目的,满足社会需要。一门专业必须能具备为人类的某些方面服务的特征,并符合社会及时代对专业的需求。

2.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任何一门专业必须有完善的理论基础及技术来支持其实践及科研体系.并获得公众的认同及尊重。

3.有良好的科研体系。科研是保证更新及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的更新及发展才能保证专业的生命力。

4.有完整的教育体制。完整的教育体制是形成专业的基础,任何一个专业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高等教育经历,才能胜任本专业的工作。

5.有专业自主性。每个专业都必须具有相应专业组织,专业组织制订一定的伦理、道德等专业规范来检查及约束其从业人员的专业活动。

(二)高职专业培养质量维度

高职教育专业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是高职院校在高职招生专业的基础上,按照高职教育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专业现有的资源条件下,为受教育者提供的掌握本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服务优劣度。它不仅包括满足受教育者职业能力、知识、身体和心理以及综合能力的现实需要,还要满足受教育者未来的职业发展与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高职教育专业培养质量标准应该建立在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均衡发展上,实现学生个体发展的整体最优。其中知识方面要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包含学科理论性知识、素质性知识和部分经验性知识,隐性知识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包括工作过程性知识和部分经验性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交替螺旋上升完成了高职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包括技术能力、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情感包括心理状况、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等。

(三)高职专业建设评估维度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是专业建设者开展专业建设实践活动的指南,是对专业实践活动及其绩效进行评估的标尺。它既规定了高职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也规定了高职专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因此,专业建设评估指标的设计在高职专业建设和评估过程中具有根本性意义。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引导专业建设向更好的方向迈进;一个设计不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会导致高职专业建设顾此失彼、轻重不分,最后严重影响专业教育的质量。

大多数学者和实践者都认为专业建设评估指标包括条件指标、状态指标和成果指标。条件指标主要是专业建设资源方面的指标,状态指标主要是专业建设过程方面的指标,成果指标主要是专业建设绩效方面的指标。[3]

目前,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重点专业验收等评估方案中的指标即是按照上述思想进行开发设计的。从实践效果来看,还有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笔者认为,仅仅依据条件指标、状态指标和成果指标来设计专业建设评估指标是不能充分保障专业教育质量的,应将“专业建设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纳入指标体系。

三、专业质量保障目标体系设定

(一)逻辑起点:专业设置与调整

作为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专业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确保专业贴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保学生就业。长期以来,专业设置合理化、科学化、现代化一直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支柱,而高职的办学定位一直是以就业为导向,为此专业设置和调整就必须顺应市场变化。

(二)关键: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者对所要培养人才的质量总规定,人才规格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一方面要反映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反映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引领课程与教学改革,进而规定教育资源的配置,因而在专业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应当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开展市场调查,正确定位学生的初始就业岗位、职业迁移岗位和职业发展岗位,分析从业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正确描述人才规格,为专业建设的后续工作指明方向。

(三)核心工程:课程与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主要是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改革,教学改革实质是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课程的调整,新课程的性质界定、课时安排和序化,目的是形成课程体系合理的类别、形式和逻辑结构。课程标准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课程设计,即选择符合社会需求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内容、教材、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目标的设计。制订充分、适宜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发展目标,这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准绳,也是衡量专业教学质量的标准。

(四)基础条件:“双师”队伍与实训实践基地

就目标而言,团队建设要优化群体的“双师结构”,提高个体的“双师素质”。就内容而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知识水平、实践能力以及教学教育技术和生产技术创新、开发能力。就手段而言,要建立和落实专兼职教师“双向流动”制度,学校教师要深入到企业一线,研究和掌握生产过程,锻炼实践能力。就操作主体而言,学校职能部门、教学系(部)、专业教研室要自觉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和配合,不断提高工作质量,[4]不仅要着眼场地、设备、环境等“硬件”的建设,同时要考虑教师、管理制度、教材、校企文化融合等“软件”建设。

说明:本文系课题项目“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项目编号:沪评研201409)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熊威.陈寿根高职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12).

[2]任碧波高职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2(12).

[3]闵敏.张夏雨.高职专业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2(31).

[4]郑玉清.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内涵衍变的几点思考[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4(1).

责任编辑:张 炜

猜你喜欢
评估院校目标
我们的目标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最终评估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