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损伤缝合术后的功能康复

2015-03-12 08:38郭丞韩雪王艺孟兵林
当代医学 2015年22期
关键词:支具半月板康复训练

郭丞 韩雪 王艺 孟兵林

随着关节镜下半月板的缝合与修复手术的广泛开展,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半月板在修复时所涉及到的半月板缝合技术、其修复术后的愈合能力,以及术后康复时机等问题[1-2],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负荷方式,都关系到半月板的最终愈合[3-6],因此,对康复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本研究探讨半月板损伤缝合术后功能康复训练计划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计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保定骨科医院近年来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的患者60例,均满足筛选标准,并同意参与本研究;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5~73岁。左膝关节损伤33例,右膝27例。内侧半月板损伤36例,外侧24例。入选标准:(1)肢体健全;(2)遵循知情自愿原则,患者能按要求完成全部疗程;(3)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不能坚持12周的受试者;(2)实验期间采用其它治疗手段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功能训练组与常规护理组(n=30),经统计学检验,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行膝关节镜手术后常规护理,功能训练组术后的前12周在康复科完成功能锻炼,所有训练在康复师监督下完成,12周后依照康复训练计划表在家执行常规康复训练计划,2组患者均行膝关节镜手术后常规护理。同时,功能训练组于术后早期给予康复训练,训练周期为6个月,前12周训练均在康复医师监督下完成。2组患者均进行膝关节镜手术后常规护理。具体干预手段如下。

1.2.1 制动康复训练阶段 时间为术后当天到术后2周,主要目的是减轻疼痛水肿与炎症反应,限制负荷进行步行训练。早期可在床旁训练,训练内容为活动髌骨,踝泵运动,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等。手术结束后在手术室即配戴支具,早期运动训练时可以将支具调整到合适的角度范围,训练结束后调回正常控制角度范围;或者取下支具,训练结束后再按照要求配戴。负重:术后第1天可以扶双拐下地行走,但是患肢无负重行走。术后2周内不负重,若必要行动要在有人搀扶或扶双拐的状态下进行,防止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及摔倒。第3周行走负荷25%的体质量。关节活动度:避免膝屈曲大于90°下进行闭链运动和屈曲下进行开链运动训练。康复训练改善循环,促进重建韧带的愈合,加强肌力,增加关节的稳定性,防止关节僵直,肿胀等并发症。

1.2.2 保护性康复训练阶段 在术后3~5周进行,训练目的为增加至完全关节活动范围、加强肌肉力量及耐力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基础训练内容为:增加肌力练习强度,加强不同角度的直腿抬高训练,下肢弹力带训练,踝部增加负荷进行抗阻训练,开始本体感觉训练,20~30次/组,每天2组。支具可在睡觉时去除,平时控制角度0°~90°,行走时减小角度,保持膝部稳定。负荷安排为逐渐负重行走,第4周为50%的体质量,第5周为75%的体质量,开始闭链运动训练,如功率自行车训练。关节活动度的变化为每周被动屈膝角度增加10°。达到完全伸展和屈曲大于90°。平卧位滑板训练,屈膝可达到100°以上。下蹲式必须控制膝部屈曲应小于90°。

1.2.3 肌力强度康复训练阶段 时间为术后6~8周,训练目的为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范围;100%负重;肌肉力量强化训练;本体感觉训练;无辅助装置向正常步态模式过渡。训练内容为进行本体感觉训练,下肢协调性和稳定性训练。直腿抬高加弹力带、沙袋训练,逐渐增加负荷。此时还需带支具行走,但支具角度平时可以完全放开,行走时调至0°~90°。抗阻负荷量根据个体情况设定,适时调整膝周肌力强化训练。且逐渐去支具100%负重行走。肥胖患者则上述负荷计划分别推迟1周左右,继续进行肌力加大抗阻量和功率自行车训练,踏板单足或双下肢均匀负重。达到完全正常关节活动度,控制下蹲时膝部屈曲小于90°。

1.2.4 运动功能康复训练阶段 训练内容安排在术后8~12周,训练目的是有针对性的膝关节协调性和肌肉力量强度训练,开始运动、职业相关的专业项目训练,力求达到正常步态行走。训练内容为继续闭链运动训练,提高屈曲范围,注意开始本体感觉训练。动作一为仰卧位勾腿练习:30次/组,2~4组/d,以沙袋为负荷,在0°~45°屈伸范围内进行,练习后如关节肿痛即刻冰敷。动作二为前后、侧向跨步练习:20次/组,组间间隔30 s,2~4组连续,2~3次/d。动作三为静蹲练习:2m in/次,间隔5 s,5~10次/组,2组/d。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逐渐去除支具,在12周后完全去除支具,并完全负重。关节活动度达到0°~130°完全关节活动范围,促进下肢远端训练,下蹲负荷将膝部控制屈曲不得大于90°。

1.2.5 功能性训练阶段 在术后3个月开始进行正常运动训练。训练内容结合自身需要和爱好进行,如慢跑、加速向前跑、切向运动等。动作速度逐渐加快,需在监控下进行以避免在高负荷下很快恢复剧烈的切向和旋转活动而导致的再损伤。

1.3 指标测试 疗效评定参照HSS膝关节评分标准:按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稳定性等情况综合评分,每项4级,总分100分。优为>85分,良为70~85分,中为60~69分,差为≤59分。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3±1.3)个月。经随访发现发现,2组患者关节无明显疼痛,稳定性良好,所有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功能训练组与常规护理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P<0.01)。见表1。

表1 2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比较[n(%)]

3 讨论

本研究中,功能训练组与常规护理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术后进行有计划的康复功能训练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术后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其原因在于:早期的明确诊断[4],删除常规术后治疗护理,没有专业的有计划的康复技术介入,而传统治疗方法过于强调受累关节休息的观念,若活动介入时间及强度控制不好易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影响患肢关节功能恢复[7-9],目前已逐步为专业康复医疗所替代[5]。关节镜术后早期有计划地活动,对维持肌肉组织的力量和形态、骨组织的正常代谢、维持关节囊及韧带的正常张力有重要作用。因为中性粒细胞、生长因子的释放而导致了粘连形成,术后3 d水肿粘连达到高峰,关节内即发生粘连[5]。因而术后早期进行锻炼,可减少关节内的粘连及纤维组织的增生,达到最大运动范围。

综上所述,进行功能康复训练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术后常规康复治疗,功能训练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因此,功能康复训练对于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治愈率具有积极作用。

[1] 吴立红,陈志刚,沈良策,等.膝关节常见运动创伤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12,27(3):214-217.

[2] 王爱莉.膝半月板关节镜下修复术后的康复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3):192-193.

[3] 乌盛艳,石莺莺.关节镜下Fast-Fix 缝合修复半月板损伤的术后康复护理[J].中医正骨,2014,26(2):79-80.

[4] 张天柱.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分型及损伤的MRI诊断表现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5):71-72.

[5] 肖可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联合CPM机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4,20(23):105-106.

[6] 李玉舟,王蕊,胡英琪,等.8周不同处方训练对半月板术后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和等张功率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5):72-76.

[7] 何立群,汪毅.中医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半月板损伤术后重竞技运动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9):784-792.

[8] 王征.论体育运动中膝关节半月板的损伤机理及其康复[J].武魂,2013,4(3):59-60.

[9] 吴丽萍.青少年膝关节损伤因素及动态的运动康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4(22):24-25.

猜你喜欢
支具半月板康复训练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应用
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