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红云,向启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口腔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过去单纯的巡回护士角色,到现在诊室的医疗秩序、耗材成本的管理者,院感的控制者,医疗的配合者,健康知识的宣教者等更多角色的融合。而目前我国口腔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仍在起步阶段,尚缺少系统的专科护理教育体系和临床教学体系[1],这就给临床带教带来了新的要求。 我科通过3 年的护生带教实践,采取多学科合作教学模式,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2015 年在我科实习的口腔专科护理学生86 名为研究对象, 均为女性, 年龄17~19岁,两组实习和带教周期为9 个月。 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3 名、观察组43 名,两组的年龄、在校学习成绩等无显著差别。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合作带教模式。
1.2 带教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带教模式进行带教,即学生跟班作业,科室护士长主管教学,带教老师由经医院考核取得资格的护理人员担任,由职称为主管护师及以上的护士担任教学组长。 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由带教老师根据实习学校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护理操作及理论教学带教。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技结合多学科合作带教模式的临床带教方法,具体是:(1)带教老师队伍由临床一线医生、放射技师、护士组成,按口腔不同专业进行分组,形成医护技共同合作带教。(2)不同分组的分工重点有区别,各组共同教学内容主要是口腔专科护理人员的“四手”操作培训,要求集体备课,明确分工,统一治疗步骤及操作流程、标准,并结合讲解进行示教。医疗组注重进行口腔医学基础知识的讲课,如口腔解剖,口腔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等;护理组着重讲解疾病的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效果评价,将口腔健康宣教等相关知识融入到治疗的不同阶段,强化口腔专科护理技术及医院感染控制等护理工作相关内容培训;放射组则主要是进行对口腔各类疾病的影像学知识培训及平面投照技术的培训。(3)整合讲课内容,将口腔医疗系本科实习生的部分带教内容,如口腔医疗基本知识等,与带教护生课程同步进行,在师资、讲课内容和时间上进行资源整合。
1.3 考核及评价 由口腔专科临床医疗、 护理人员组成带教考核小组, 考核由科室护士长及分管教学副主任组织实施。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及考核内容,在实习结束前半个月,对护生完成及掌握的教学情况进行共同考核及评价。
1.3.1 医生满意度调查 通过抽签的形式确定考核病例,由护生根据病例的治疗步骤进行护理配合。 制定医生满意度调查表, 内容包括是否正确根据治疗步骤提供物品、器械,患者准备及整理用物,术中护理配合如吸唾方式、保证操作视野、用物传递方式,健康宣教等是否及时正确。 在护生完成全部护理配合后,由医生填写对该护生的满意度调查表,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1.3.2 理论考试 采用闭卷考核,考试内容为口腔科常见病基本知识、医院感染控制、健康宣教、急救等方面内容,满分为100 分。>90 分为优秀,60~90 分为合格,<60 分为不合格。 由门诊护士长统一阅卷。
1.3.3 操作考试 采用自制的《口腔科护理操作技能评分表》进行抽考,分组考核,满分为100 分,>90 分为优秀,70~90 分为合格,<70 分为不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 对资料进行分析,医生满意度及考核成绩采用例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医生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医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244,P <0.01,表1)。
2.2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 观察组口腔护理理论知识和专科操作技能均优于对照组(χ2=7.625,P <0.01,表2;χ2=7.445,P <0.01,表3)。
表1 两组医生满意度比较[n=43,n(%)]
表2 两组护生考核理论成绩比较[n=43,n(%)]
表3 两组护生专科操作成绩比较[n=43,n(%)]
3.1 提升护生“四手”综合操作能力,适应口腔治疗模式发展的要求 口腔门诊的诊疗依赖于医疗及护理的默契配合,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四手”操作技术的培训,临床上可以极大地提升诊疗质量及工作效率, 控制医院感染率,降低医护压力,使医护患三方受益,目前已成为国际通用的口腔诊疗标准模式[2]。 多学科合作教学是结合医疗及护理专业,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联合教学,通过模拟“四手”操作时的医护配合过程及情境,进行医护间的协作训练[3],能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使学生准确掌握治疗的每个步骤、要点和医护分工要求,从而做到积极主动、熟练有序的配合诊疗。
3.2 避免单纯护理带教的局限性,有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单纯的护理带教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4]。国内口腔门诊护士在角色中扮演国外的口腔医疗助手和口腔护士的双重角色,日常工作量非常大,导致临床教学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5],且大部分带教老师在校期间未受过教学方面的培训及系统的口腔专科培训,普遍存在教学能力不足。多学科合作模式不仅弥补了护理教学人力资源的不足,而且能够利用高层次、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疗师资力量协同完成口腔护理教学, 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提升护士的临床带教质量, 有利于把护生培养成会临床、会教学、会科研、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6]。
3.3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卫生保健系统的改革,人们普遍认识到多学科协作的团队精神是质量持续改进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5]。 医护结合的带教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单纯护理教学方式,临床带教效果满意。 我们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牙片X 射线投照技术的学习和对口腔牙片的解读,使学生能更加直观地对疾病进行认识,更好地开展健康宣教工作,也扩大了护生的专科知识面,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对护生进入临床以及今后的就业提供了技术支持,提升了他们进入社会的自信心和竞争力。
多学科的合作教育模式是对单纯的护理带教不足的有效补充,使学生通过该模式所学知识、技能更贴近临床需要,增加学生的自身价值感,提高口腔临床护理质量,满足患者需求,为社会提供实用性护理人才奠定了基础。
[1] 刘雯,陈凤贞,徐晓东. 对护理(口腔卫生)专业护生门诊实习教学现状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5,29(1):83-86.
[2] Finkbeiner BL.Four-handed dentistry revisited[J].J Contemp Dent Pract, 2000,1(4):74-86.
[3] 戴艳梅,梁晓波,赵娜娜.医护一体化教学在口腔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2):919-922.
[4] 陈静,张振香,谢红. 医护合作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11,46(11):1136-1137.
[5] 张玲,王宇. 浅谈口腔专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1):100-101.
[6] 毛红娟,李海燕,叶宝丽,等,对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组织与实施的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