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的生成

2015-03-11 08:20苏建坤李敏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理论基础红色文化

苏建坤+++李敏

[摘要]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的典范,在其创建和续存的两年多时间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乃至中国革命的的胜利都曾做出过重大贡献。本文在探讨红色文化生成规律的基础上,论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的生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群众基础和领导核心、理论基石和文化渊源、主要载体和艺术形式。

[关键词]红色文化;川陕革命根据地;理论基础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的生成不是偶然的,它遵循着一系列规律: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红色文化的生成提供了实践基础;工人无产阶级的壮大为红色文化的生成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为红色文化的生成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运动为红色文化的生成提供了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红色文化的生成提供了直接理论基础;中华传统文化为红色文化的生成提供了文化渊源。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既遵循了红色文化产生的一般性规律,同时又具有川陕地区自身的特点。

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生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文化的生成必然能在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现实条件中找到根源。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的生成是与川陕革命根据地当时所面临的革命形势和川陕地区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

川北、陕南被川陕交界处的米仓山和大巴山脉分为南北两大区域,地势险要,交通闭塞,自然条件差,生产力极为落后。再加上1930年以来,川陕广大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各地军阀为了争夺地盘仍不断混战,到处拉夫抽丁,豪绅地主巧取豪夺,以及地租高利贷的剥削,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各种矛盾十分尖锐。1932年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在张国焘、徐向前等的率领下,战略转移到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在川陕边区党组织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配合支持下攻下南江、通江、巴中等县,1933年2月成立了中共川陕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至此,川陕革命根据地正式建立。为了巩固根据地,面对大小军阀的联合围剿,红四方面军多次击退并取得了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的胜利;针对川陕群众的迷信思想及当地军阀对党和红军的大肆丑化和污蔑,开展了宣传党的纲领和理论、启发群众阶级觉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需要,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先后颁布了《怎样分配土地》和《平分土地须知》,发布了大大小小有关土地革命的各种布告,取消了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除此之外,根据地还颁布多项政策以保护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九·一八”事变之后,民族矛盾突显,川陕革命根据地党组织响应中央号召,采取了多种措施主张一致对外,开展了一系列抗日战争统战工作。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1月22日离开川陕革命根据地北上抗日。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是与党和红军开展军事斗争、土地革命、社会教育和统战工作等相伴而生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随着红色文化的应运而生,广大人民群众逐渐认同了红色文化,而革命形势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红色文化日臻完善,使其更具先进性,更能指导现实革命。

二、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生成的群众基础和领导核心

第一,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广大农民是红色文化生成的群众基础。

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不仅是红色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红色文化的接受者、传播者。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注重群众工作,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川陕革命根据地党组织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鼓动广大群众加入到红色阵营中来,催生了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红四方面军各级政治部都有常设的宣传队和宣传员,广泛开展对农民群众的政治动员;创办了各级各类学校和培训班,如列宁学校、苏维埃学校、读报会、识字班等,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积极在农民群众中培养一批党员干部,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通过成立俱乐部、张贴告示、组织文艺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民彻底摒弃各种封建迷信;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厉行禁烟政策,以增强农民身体健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很大程度上给农民带来了实利。广大群众在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下,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民共同为革命而创作的口号、标语、戏曲、话剧等,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阶级觉悟。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生成的领导核心。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种先进的社会政治意识。为此,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巩固在红色文化生成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川陕革命根据地开辟后,川陕党组织领导根据地建设的同时,坚持思想上建党。强调要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统一全党思想,保持全党在思想上的纯洁性和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性。同时,还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实行民主集中制、大力吸收新党员、建立党组织、提拔和培训党员干部。除此之外,川陕党组织还建立了大大小小的群众团体,如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组织,建立农工会、雇工会等等,通过对这些群众团体的组织和引导,党的主张和影响不断扩大。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的日益发展壮大,巩固了红色文化生成的主体。

三、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生成的理论基础和文化渊源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红色文化生成的理论基础。

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表达。我们的胜利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散发的光芒,即:科学的指导思想、坚定的理想信念、 顽强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它们为红色文化的生成提供了正确的导向力、强大的凝聚力、推动力和吸引力,共同构成了红色文化所承载的核心元素。从马恩的“中心城市胜利论”到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式革命道路的探索与形成,逐步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基础地位,马克思主义及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共同决定了红色文化的性质及其生成方向。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各级政治部都有常设的宣传队和宣传员,通过印发报刊传单、张贴标语口号、大造红军石刻、创作红色歌谣、编排革命戏剧等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主张;通过兴办列宁学校、工余学校、识字班、读报班、俱乐部等教广大群众学习识字,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广大群众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的生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endprint

第二,中华传统文化是红色文化生成最重要的文化渊源

“每一种文化都以原始的力量从它的土壤中勃兴起来,都在它的整个生活期中坚实地和那土生的土壤联系着”。红色文化是凝聚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母体文化的基础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等民族优良传统,形成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等伟大的民族精神;近代川陕地区反抗外来侵略和国内反动统治而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顽强英勇的革命斗争精神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这些优良的民族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共同成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涵盖的主要内容。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川陕地区的军民共同创作了多首经典红色歌谣,内容多是反映并歌颂党的方针政策、所取得的胜利等等。“这些歌谣均配上当地民歌的韵律,结合当地语言习惯和传统表达方式,为红色文化注入了丰富的川陕地区特色。”还有用当地方言表达、内容通俗易懂的大量石刻文献、标语、对联等,无不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为红色文化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四、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生成的主要载体和艺术形式

川陕革命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共同创造了颇具特色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形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红军石刻。川陕革命根据地位于巴山、秦岭之间,山高石多,石刻文化源远流长。由于石刻具有取材便捷、宣传面大、易于保存等特点,故在政治宣传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石刻标语数量十分庞大。“据不完全统计,30年代有近7000幅,分布于川北,陕南26个县辖地区,面积达5万多平方公里,”其中以“赤化全川”和“平分土地”最著名。这些石刻形式多样,主要有石刻文献、石刻对联、石刻漫画和石刻标语四种。呈现出鲜明的特点:规模巨大,气势恢宏;语言通俗易懂,极富地方特色;字迹苍劲浑厚,章法灵活,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成为红四方面军在川陕地区的一大创举。

二是红色歌谣。川陕地区山高林密,峰峦叠翠,地势险要,物产丰富,这里的人民历来就有唱山歌的民俗,他们喜欢在劳动中大唱山歌,抒发感情。歌谣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口头传播,口口相传,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最快的传播方式。再加上歌词本土化气息非常浓厚,浅显易懂,朗朗上口,配上当地的乐律,歌谣很快便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传播开来。红色歌谣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如《共产党十大政纲歌》、《农村阶级划分(五言歌)》、《工农穷人享太平》等,深受老百姓喜爱。红色歌谣增进了广大群众对党和红军的认同,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革命热情,红色文化日渐成为根据地的主流文化。

三是书籍报刊。川陕革命根据地发行的书籍报刊种类多,数量大,影响力持久而深远。主要有《共产党》(中共川陕省委机关报),《川北穷人》(川陕省政府机关报),《赤化全川》(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机关报)等。“这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川北穷人》,主要内容反映川陕苏区政治、经济、军事等情况,也有其他根据地的斗争情况和建设情况,综合版还刊登红色中华通讯社的电讯稿。”根据地多名领导人曾撰稿讲解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反对右倾错误等。传播了马克思主义,颂扬了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英勇善战的革命精神,有力地推动了红色文化的传播。

四是革命戏剧。1933年8月,兰衣剧团与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社会文化科新创办的剧团合并成立川陕省工农剧团,此后,巴中、通江、绥定等地的剧团也先后诞生,他们通常就地搜集素材,自编自演话剧、戏剧、歌舞等,内容主要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揭露国民党的罪行、讴歌榜样典型。如川陕省工农剧团在阵地前为红军战士演唱的《范哈儿的末日》《劝郎回头》、新编川剧《田颂尧自叹》等节目题材新颖,形式多样,人物鲜活,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拉近了与广大群众的距离,促进了红色文化的大众化传播。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的生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对于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有较大的借鉴和启示。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论基础红色文化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