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钟摆效应”及其策略

2015-03-11 18:21肖雪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反思实践理论

肖雪娟

[摘 要] 素质教育改革十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笔者从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已有十多年,这十多年来的数学教学改革状况和成效到底如何?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去观察和反思,并为之付出和弥补.

[关键词] 钟摆效应;理论;分析;实践;反思

农村初中教学在改革的十多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和提升,农村初中的教学现状相对于原先是进步的,但相对于整个社会教育发展却是停滞不前的. 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提升空间的匮乏.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初中的教学资源也得到了有效改善,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设备,都有一定的提升. 但是,教学提升空间原则并不依托于这些资源的提升,而是靠教师群体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 就拿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师来说,我校现有18个数学一线教师,近三年来,平均每学期外出执教市级公开课的老师不足2人次,外出参加市级以上公开课听课的教师每学期不足5人次,有机会参加市级以上教学研讨课并参加评课发言的老师每学期不足1人次.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也在为大家创设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机会,但由于区域的局限性,以及教科研整体氛围的滞后性,直接导致教学提升空间和机会严重匮乏. 教师的实践和理论都得不到及时、迅速地提升,这是导致教学过程中“钟摆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

(2)学生生源的严重流失. 随着教学现代化区域的发展,农村教学资源也发生了变化. 十年前的乡镇学校合并,去除原先的村办初中;再随着乡镇的合并,将原先几个乡镇的初中合并成一所乡镇初中,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得以整合. 其实这样的整合也无法抵制房地产商大规模开发下市区学校的扩建和扩招,这样就直接导致农村初中生源的严重流失. 市区学校不仅通过行政、人脉等多种途径挖去一部分相对优秀、相对态度较好的教师,还吸引了大批优质学生生源,或是家庭环境、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生源. 笔者调查了本人工作所在市的农村初中,这些农村初中的普通高中升学率由十年前的45%,降低到了现在的30%以下. 学生生源的流失直接导致素质教育改革下的课堂得不到理想落实,教育改革的步伐明显减速,这是“钟摆效应”产生的客观原因.

(3)“钟摆效应”的逐渐形成. 教师教学理念和实践水平没有得到实效性的提升,一部分学习习惯、思维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留守. 这两个本质原因的形成,导致教学过程中“钟摆效应”的产生. 所谓的“钟摆效应”,是教师在学习好素质教育改革中大力提倡的“探究、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以后,在自己课堂中大力灌输和实践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 外加部分学校领导本身的错误理解,将评价课堂好与差取决于教师上课讲授时间的多与少,把讲授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的课称之为达标课. 其实,任何一个研究和实践过教育学的老师都知道,探究式学习和讲授式学习是高效学习的两种重要途径,哪种学习更高效,是由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等水平决定的. 就拿初中数学而言,我们的“勾股定理”就是可以通过探究式学习来完成的,而“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就必须经过讲授式教学来完成. 再比如,对于学习、分析、反思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宜用探究式学习法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对于基础、理解能力较逊色的学生而言,对很多知识我们需要给他们进行讲授、举例,最后通过探究、验证来辅助这些学生的理解.

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面对已经形成的“钟摆效应”,作为一个有责任心和上进心的教师,必须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反思,在理论的推动下、实践的验证下,进行教学行为的深度转变,最终促使正确教学理念的形成、正确教学行为的落实. 具体,笔者就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进行初步论述,希望得到更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和指点.

深入学习、领悟理论知识

每个数学教师都要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进行理论学习,并真正领悟. 具体要达成两个方面的学习. 首先,教学方法的学习,即真正深入学习“讲授法”和“探究法”这两种教学方法,知道这两种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学习形式和操作要领. 比如,讲授法就是要求教师能用学生最易理解的话,表达学生原先不理解的知识与技能. 就数学学科而言,就是能把学生不理解的概念、定义、规律,用数学的专业语言和符号表达给学生,并让学生真正理解. 而“探究法”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对具体的情境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转变到数学问题的探究之中,最终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得以解决,并服务于原先的生活情境. 其次,学科特点的研究. 每个教师都要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材等,充分分析教材是如何围绕知识点达成和重、难点突破的,从而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实施和达成提供帮助.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在实践以前,教师必须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并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真正理解.

深入分析学生已有水平

课堂中,到底采用哪种教学方式,不仅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特点,还取决于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探究分析能力等. 对于那些可探究完成亦可讲授完成的内容,这时就取决于学生的状况了. 比如,在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探究能力都处于较薄弱的状况,我们让学生进行探究的话,学生在思考有理数乘法规律的过程中,就会因为无法把握探究的方向和策略而迷失方向,也会因为无法进一步突破思维断点而徘徊在探究结果之外. 因此,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应采用讲授法来完成教学,或采用半开放式的探究方法来帮助学生完成. 即教师一边提问、一边演算,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回答,并参与到教师的演算过程之中. 教师可以在演算的过程中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在参与教师演算的过程中及时判断演算过程正确与否,从而突破学生的思维断点,达成教学目标. 教师也可以采用一系列问题链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完成探究式学习,既帮助学生解决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思维断点,又逐渐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切实实践理想教学行为

作为农村初中教师,在感受到教学过程中“钟摆效应”的不利因素以后,我们需要通过理论来指导和反思我们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钟摆效应”,然后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之上,分析后面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首先,在备课的过程中确定我们的教学方式,再结合课堂中的实际生成,巧妙地运用我们的智慧和专业特征,确定我们最终的教学行为. 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并不是一定要采用哪种方式,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把讲授式改为探究式,也可以把探究式改成讲授式. 比如,在人教版“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开始预设讲授法来引导学生学会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如果教师在一开始上课的过程中,便提出一个启发式的问题:“你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吗?怎么证明你的结论呢?”如果学生通过交流能回答出类似:“用量角尺分别度量三个角的度数,然后相加”或者“将三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看看是不是180°”等方法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试着改变一下我们的教学策略,把这个证明题让学生通过探究、合作来完成. 这样用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的过程中又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教学效果,那才是实践理想教学行为的关键所在.

反思与再实践及时落实

预设的实践过程和实际的实践过程肯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即使两者没有差异存在,预设的效果和实际的效果也会有差异. 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还需要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对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成功之处进行整理和总结,以服务后阶段的教学;对于不足和欠缺的地方,我们再进行反思和调整,并付诸行动. 只有这样进行不断地反思与实践,实践后再反思,才能提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才能提升教学专业水平,促使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

“钟摆效应”已经客观存在,而改变这种现状也迫在眉睫,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农村初中. 因此,在什么时候进行合作、什么时候进行探究,都应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高低、教学内容难易以及知识的不同类型,恰当地加以选择,教师则不断地达成这个“恰当”.endprint

猜你喜欢
反思实践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