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石湾人物陶塑体现的民俗文化

2015-03-11 06:46黄健聪
佛山陶瓷 2015年7期
关键词:陶塑石湾岭南

黄健聪

(广州大学,广州 510006)

1 石湾人物陶塑的起源初探

石湾陶塑艺术的发展始于明清时期的 “瓦脊公仔”,它是岭南传统建筑当中的标志性元素之一。一般在大型的庙宇宗祠中我们可以在屋脊的装饰当中看到这样的一种形式,而它的题材也是多出自于民间,如:广州陈氏书院(又名陈家祠)首进头门的正脊中,整条脊饰采取三段式的构图,从左到右分别是《穆桂英下山》《大型主体戏曲人物群像》《铁镜公主取令箭》。以及佛山祖庙,罗浮山冲虚观的屋脊题材 《姜子牙封神》、《六国封相》、《穆桂英挂帅》等等。由于当时石湾制作的陶公们多来自于民间,他们在工作茶余饭后的过程中,也喜爱观看戏曲表演,长期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对于人物的造型形态,神态动作,衣饰特点上都了如指掌。可见当时岭南地区人民质朴的生活当中所体现的对生活情趣的一种向往与追求。明代后期,随着建筑装饰的逐步进步,瓦脊装饰逐渐走下了历史的舞台,“石湾公仔”从原来的瓦脊装饰逐渐转换为祭祀活动中的仙佛人物,而这种转变正是从瓦脊装饰到“案头摆设”的转移,各类富有寓意的历史名人,仙佛形象逐渐呈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2 石湾人物陶塑的文化体现

2.1 人物陶塑中宗教题材的运用

由于岭南地区道教,佛教文化深厚,人们参与到宗教活动当中,太师祖,观音菩萨,仙佛人物形象的陶塑常用于庙堂或家里神台作为祭祀活动或祈福活动当中用作供奉的神像。在古代的岭南地区宗教的祭祀活动当中,人们会带上自己所购买的仙佛公仔以及祭祀用品一起,放置在庙宇的门外,以祈求神佛的保佑,久而久之,当时的石湾陶公们会在通往庙宇的路上摆摊,售卖自己所制作的仙佛人物,以供应信众们。慢慢地随着造型的深入以及题材的更新,这种仙佛题材成为了人们家庭当中的装饰摆设,同时也作为家中祭祀的供奉神像,我们可以了解道,从观音,佛像,太师祖的形象慢慢地转变成具有更深寓意的弥勒佛,布袋佛像等等,这些都是体现着岭南地区人们在生活中对宗教文化的一种体现以及精神追求。这种带有寓意性的案头摆设,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地出现出更多的题材。如钟馗,关羽,武松,达摩等等这类人物形象的出现,都是人们在神话故事,经典名著当中把具有“仁、义、礼、智、信、孝”等优秀品格的代表性人物作为描摹的对象,体现岭南地区人民在历史人物,神话传说,佛道经典,当中,对这种英雄志士的一种崇拜,进而在居室或门庭摆放相应的人物形象,以示对生活的一种期许,对后人的一种引导与教育。

2.2 岭南民俗生活的体现

而从一些经典人物形象、动物形象以及自然场景的描摹当中,可以看到,石湾陶塑的发展已经从实用性的用品逐渐转化为调节人们生活情趣的一种装饰工艺而产生。由于石湾窑从创烧以来一直属于名窑烧制,它不像景德镇窑所出的官窑器物那样具有优质的瓷泥胎土,鲜明的以及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纹饰,以及华丽的釉药,色料的运用。石湾窑从材料的使用到题材的选择上都是植根与岭南地区,来源于岭南地区的,岭南地处珠三角,材料的使用多为陶土,因此我们从石湾人物陶塑的作品当中可以见到大部分的作品都是通过陶土制作而成。岭南地区密布的丛林及丰富的水乡也成为了石湾陶塑的创作主要表现的题材。其中体现民俗生活题材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渔、樵、耕、读”,其他的还有“琴、棋、书、画、唱”等等人物形象。如刘佐朝所创作的《拍蚊公》,塑造了一个朴素的人物形象左腿被蚊子叮咬,右手举起准备拍向蚊子的形象,加上作者在描绘人物的形态当中把咬牙切齿又小心翼翼的神态生动的表现出来。让人看后极富有趣味。而刘传所创作的《唱书人》,霍津创作的《砍柴夫妇》同样也是描绘岭南地区人们生活场景。每个作品所表现的人物形象都是淳朴的造型,简单的衣饰,但是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生动的人物神态以及形象,让人在这件作品中寻找到一种民间生活场景的一种生活趣味。这是石湾窑作为民窑烧制的一种重要的价值体现。而动物题材以及山公盆景题材当中,陶艺家截取生活当中所看到的场景,把一些动物形态,动作姿势夸张的表现出来,让人看到犹如置身于实景当中。这一个个形象的呈现都像是一幅幅立体的照片,把这种民俗生活场景,风景,动物形态定格在一个立体的造型当中。因此我们说石湾陶塑是一本本生动的立体岭南风情画。

3 石湾人物陶塑的发展初探

3.1 质疑的产生

当今,传统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把石湾陶塑技艺定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创新成为石湾陶塑的重要工作许多的从业陶艺家们以及教师学生,都应该为这种传统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的发展付出自己的一番努力。在通过对石湾陶塑丰富的民俗文化,仙佛文化的分析与研究当中笔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这种题材的创作一直是石湾陶塑的主要创作题材,是一种文化的标志,也是石湾陶塑艺术的一种标志性题材,大家仿佛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受到了这种题材的无形的制约,仿佛脱离了这样的题材就无法被称之为“石湾陶塑”。同时,传统的技艺的发展需要更多新的元素的注入,从而形成一种有机的结合,让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能够与现代审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那这种传统的题材在创作当中是一种必备的因素还是成为发展的一种制约,这引起了笔者的一个思考。

3.2 传承与发展的初探

笔者的认识当中认为,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上,不能一味地追求“新”东西的加入与融合,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传统手艺进行深入的研究后,顺理它的发展脉络以及传承的方式,传统技艺的传承需要我们扎实地学习这种手工艺基础,从人物的整体把握到细致的动作神态的塑造,都需要我们扎实地去领会与学习,从对传统技艺的学习及领悟的过程当中,才能作出相应的提炼与创新。因此,我们在传承的基础上要把握石湾陶塑艺术的核心的价值,从中进行提炼与分析,再加入现代的审美观念以及结合现代的造型空间,创作出更具有实用性及观赏性的作品。现代的审美观念追求一种简约大气而具有空间的审美需求。因此,笔者认为从石湾人物陶塑的发展当中,对神态的把握与夸张是石湾人物陶塑的核心价值所在,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应该更加注重在现代题材的运用,以及与环境空间的融合。有机地加入更多现代雕塑的创作语言,使之符合现代审美的要求。石湾陶塑艺术的发展是植根于岭南民俗文化,在过去的年代当中,它作为一种民俗活动用品,人们日常生活的摆设而发展。

4 结语

石湾人物陶塑艺术的发展对弘扬石湾陶塑和推动传统技艺再上升一个高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石湾陶塑艺术的技艺是岭南地区的民俗文化,又是石湾陶瓷艺术的基础,是现代陶艺创作赖以生存的土壤。我们对与石湾陶塑艺术的研究与传承发展,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且能促进与弘扬地方民俗文化的发展。

[1]钟汝荣,史鑫.石湾陶塑[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8.

[2]林明体.石湾陶塑艺术[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3]何炽恒.陶塑“瓦脊公仔”与粤剧、建筑艺术[J].佛山陶瓷,2005,2.

猜你喜欢
陶塑石湾岭南
4000年长江流域发现最早人类指纹
忆岭南
虎啸山林,傲骨嶙嶙
——陶塑《虎啸山林》的外貌形态及内涵分析
汉代陶塑审美特征对中国现代陶艺创作的启示探讨
宁夏青龙山石湾沟南冶镁白云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雨岭南
石湾的遗产资源与特色小镇
不辞长作岭南人
西安市司法局:扶志扶出石湾村群众幸福生活
陶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