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石瓢壶》的工艺语言表达

2015-03-11 06:46顾超杰
佛山陶瓷 2015年7期
关键词:石瓢壶嘴宜兴

顾超杰

(宜兴 214221)

1 前言

紫砂壶名扬四海,闻名天下,它把简单的泡茶饮乐增添了几分特别的雅致韵味和艺术气息,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紫砂壶相传数百年,紫砂艺术散发着浓郁的古老的东方艺术特色,是绝佳的艺术佳品。

2 紫砂《石瓢壶》的工艺语言表达

紫砂壶的形制不拘一格,制壶人将人生的很多元素都融入其中,例如生活艺术、传统文化、民间风俗、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等,可以说是别开生面的艺术形式,紫砂与人们的生活、行为息息相关,所以说紫砂也能被称作是一本书,一本容纳人生百态之书。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从流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在紫砂的造型中,有许多经典的款式,特别是光素器,如:石瓢、掇球、秦权、半月等等,这些壶式之所以流传百年而不朽,是因为这种紫砂的器形结构、造型和神韵极富艺术性,在这些器形中石瓢又是最为经典也最为常见的款式。笔者在长期的揣摩和制作过程中,对于新颖的石瓢形制进行了研究。

笔者的这把《石瓢壶》,造型简洁、大方,色泽玉润、浑厚;制作细致、精良。壶身与壶盖比例协调、搭配合理;口盖处理严谨周正、严丝合缝;壶钮、壶嘴、壶把设计独特,制作精巧、弧度富有张力。

此壶借鉴了经典石瓢的诸多特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温润的壶身、细腻的胎质,无不彰显着制作者的高超技艺,表面无饰,将紫砂五色土质朴无华的一面充分表现出来。在造型设计方面,融汇了诸多壶艺大师在石瓢壶方面的创举,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之以自己对石瓢壶这一经典款型的理解,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对其造型进行升华。

宜兴紫砂除了日用功能、陈设审美,把玩品位,还表达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生活方式、习俗风尚、审美爱好、造型意识、造物心理等。品种形制的变化创造,材质工具的变革改制,不同流派的面貌特色,创作设计的追求变异,寄托情感的内涵底蕴,通过手与脑的结合,心与情的交缀,静观默想,用心造物,长期积累,千般磨炼,从而产生出紫砂陶艺最本质的风貌、特点、形式、结构和基本特色。

3 结语

紫砂壶是集实用、欣赏、把玩等三种功能为一体的艺术,又是能包容吸收陶文、茶文化、书法、绘画等多种文化于一体的艺术载体,书画艺术的欣赏性很强,但缺乏实用性、把玩性;雕塑艺术具有欣赏性、把玩性,但也缺乏实用性,最起码不是大多数人的日常用品。而将它们融进了紫砂艺术后,既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又能在使用中把玩、欣赏,既有适用美感,又有视觉美感,亦有把玩抚摸的触摸美感。

猜你喜欢
石瓢壶嘴宜兴
“菱花石瓢壶”的艺术魅力
宜兴釉陶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石瓢壶”探艺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浅谈“石瓢壶”的历史文化与艺术创作
圆桌
漫谈“石瓢壶”的造型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