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影响调查与策略

2015-03-11 10:41李丹丹
艺术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心理音乐教师

李丹丹

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影响调查与策略

李丹丹

现代社会高中学生面临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大,在心理上需要解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感性欣赏到理性欣赏的提升,以音乐教学为载体,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素质与心理素质。

高中音乐教学 心理健康 教育创新

高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在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学通常被称为青年初期,学生身体发育接近成人水平的早期,心理成熟,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可以看到具体事物的抽象意义,并具有辩证性,发散思维发展迅速,喜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不迷信,不盲目跟风,他们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没有别人的干扰,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在这期间,他们面对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在很多的压力面前他们的心理需要解压缩,需要释放。 另外高中生在经过小学和中学的基础教育以后,已掌握很多的知识,理解力、记忆能、逻辑思维能力越来越强,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发展,随着知识和经验的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力占主导地位。 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态,并积极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审美升级,将导致其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教育是创新的教育,创新教育呼唤教师的创新理念、能力和他们充满创新的性格。 因此,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音乐老师更注重音乐教学对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效应。

一、利用音乐学科特点,愉悦学生心理

轻松欢快的音乐可以使人感到快乐,它会影响人类的大脑皮层,这种积极的刺激具有辅助减压的效果。 另一方面,美妙的音乐可以影响人类的听觉器官,从而影响身体肌肉、血液循环系统和其他器官的活动,也能发挥一定的减压效果。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反应,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课堂上,可以适当的讲解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故事,如音乐家的轶事,特别是有趣的故事等。 还可以多安排一些器乐教学,激发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和创造欲望。反映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是教学生感受、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内容,把握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安排合理的内容、过程和音乐教学方法。高中的音乐教学中的表现应从重视外在的转为高度重视内在情感。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让他们感受自然的基础上自然地学习音乐知识。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的经验的基础上,将他对音乐的理解用在再创作中。 学生不再是纯粹追求感官感觉上的需求,进而得到感知的满意度。 关注音乐,关注各种音乐元素,是一个高中生的心理需要,是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的内容。

二、开展模块教学,尊重学生学习心理

高中新课程改革以后,新教材设计了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创作六个模块。 在六个模块中音乐鉴赏是必修课,鉴赏模块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音乐的能力,另外五个模块可以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比如歌唱和器乐模块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学生在必修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意愿自主地选择其他模块进行学习,学习内容增多了,范围扩大了,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心理,也尊重了学生学习的权利。在音乐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我为学生提供了锣、鼓、镲、三角铁等乐器,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展开联想,用这些乐器演奏出心目中锣鼓喧天的场景,学生兴奋极了,教室里面一片欢腾,有乐器的用乐器演奏,没有乐器的用嘴巴模仿乐器的声音,大家乐在其中,整个教室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音乐欣赏课成为他们宣泄情感的途径。通过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通过音乐去感受节日的快乐,通过参与音乐的演奏去体验音乐的内涵,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艺术熏陶。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参与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成为了学习的主体。音乐教师通过一系列音乐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发自内心地感受音乐、喜欢音乐。 因此模块教学具有时代性,更适合21世纪的现代高中生。

三、以音乐教学为载体,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高中生学习压力很大,小测验、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每一次考试、每一次成绩分析、每一次家长会,对学生的心理都是一次考验。在学生的问卷调查中,音乐课是他们最喜欢的课程,原因是在音乐课上学生的思想、心理都很放松,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释放了内心的压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以关心、亲切、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感,进而消除心理上的紧张和自我否定的不良情绪。在教学中,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步骤,运用教学手段,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在学生的进步中也得到了心理的满足,更激发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和教学的积极性。

四、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

学生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通过音乐欣赏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优秀的音乐可以反映美好和丑陋的现实,善与恶,光明与黑暗。 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可以帮助教育他们学习正确的生活态度。

优秀的音乐作品还能反映现实社会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欣赏这样的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教育他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音乐的情绪和意境,指导学生产生想象,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合成、比较和分类,使其逐步形成自己对音乐的理性地理解。学生有了更多欣赏经验的积累之后,自然而然会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欣赏的品位会随之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很多音乐教师都知道,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不好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喜欢课本中的歌曲或者乐曲,他们更喜欢通俗歌曲,一谈起他们喜欢的歌星,他们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连歌星的出生年月、星座、爱好、喜欢的颜色、爱吃的食物都一清二楚。 在教学中,教师并不排斥流行音乐进入课堂,而是和学生一起欣赏流行音乐和理智地分析,师生在朋友式的关系中分享对音乐的感受,师生在平等交流中对流行音乐客观地认识与评价,学生渐渐地对流行音乐有了正确的理解,不再盲从,知道了流行音乐中的优与劣,树立了自己的欣赏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了,开始接受,进而喜欢,提升了学生的欣赏品位,这正是发挥了音乐的教育性。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也曾说:“民歌是民族的产物,它的创造永远都不会达到止境,在它的任何阶段中,它总同时寄托在很多形式里。 ”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欢中国的民歌,有很多人都很喜欢中国的民歌,因为它们短小精练,容易传唱,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民歌《茉莉花》就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小调。这首歌曲来源于南京六合民歌,是道光年间的曲牌名《鲜花调》,经著名的军旅作曲家何仿改编,将歌中的三种花改为一种花。1957年,歌曲《茉莉花》被灌制成唱片,在我国大江南北一炮而红,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在维也纳歌剧院表演,受到维也纳人民的喜爱和高度赞扬,还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展中心5楼会议大厅,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之前,中国军乐队演奏了著名的六和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在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现场再次响起了《茉莉花》那优美动听的旋律。

以这首歌为主题,让学生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茉莉花》,以及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片段。 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加深学生对《茉莉花》及民歌特点的认识,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同一首歌,流传到不同的地方,就会与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方言相结合,发生相应的变化。 江苏版本的《茉莉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旋律婉转流畅,节奏稳重富于变化,是最为流传的版本。东北人却是豪放热情不拘束的,他们毫不掩饰对茉莉花的喜爱,体现在歌曲里,显得风趣幽默。 河北人南皮《茉莉花》有河北典型的曲调特点,节奏具有舞蹈性,既有江南风情,又有南皮地方特色。 帮助学生分辨这三首极具代表性的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引起学生强烈的听觉反差,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什么叫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学生们都沉浸在“茉莉花” 清新美丽的旋律中,我相信通过欣赏这首歌,学生肯定会对我国民间音乐更感兴趣,同时也会提高审美能力,更好地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五、不拘泥于教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

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首先教师要有实施创新教育的能力。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努力钻研教法,探究学法,提高自己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才能以自身的高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在教学中依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着学生的兴趣,选择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强化其参与意识的教学方法。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开设《高中音乐评论课》校本课程,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校为音乐教学创设良好的条件,教师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之中,学生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学习,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激发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我校的校园电视台的采、编、播,完全由学生来完成,利用音乐教师教给他们的一些专业知识,运用教师介绍给他们的一些软件,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实践,在电台的工作训练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得到很大提高。

另一方面,利用学校其他音乐教育,例如:音乐知识讲座、名作名曲赏析、校园歌手大赛、艺术节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内心深处对音乐的渴望。

现代社会高中学生面临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大,在心理上需要解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感性欣赏到理性欣赏的提升,以音乐教学为载体,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素质与心理素质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刘浩.浅谈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J].华章,2012(19).

[3]康佩锋.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J].考试周刊,2013(33).

[4]于亮.浅谈音乐教育与育人[J].音乐天地,2009(10).

[5]潘铭春.把握学生心理特性进行音乐教学[J].黑龙江教育,1996(10).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儿童中心

猜你喜欢
心理音乐教师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心理感受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音乐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圆我教师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