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文物“拼图”——记硬木亭式龛的修复

2015-03-11 09:37:32李敬源
中国艺术时空 2015年4期
关键词:佛龛云纹基座

李敬源

一次文物“拼图”
——记硬木亭式龛的修复

李敬源

作为一个文物修复工作者,因为工作性质,会经常接触到很多破损的文物。把它们复原、保留文物本身的信息并完整的流传下去,是我的工作使命也是职业信仰。在常年的修复工作当中,接触到的残缺、破损的文物不少,收获不少,故事也很多,但在这里我要讲述的是其中最为有趣的一个故事。

文物现状

当时我们收到一件报修文物,拿到的是一堆零散的残件,形态各异,面对几百个碎片如何复原?

我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此次送修的是一件“硬木亭式龛”,“亭”表明的是它形态,而“龛”则说明了它的实际用途和功能,明确了它首先是作为一件供奉之用的龛。

佛龛,汉代扬雄《方言》中关于龛的解释:“龛,受也。”即容纳、盛受之意。可见龛最早并不是用于供奉佛像之用,直到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开始作为安置佛像之用,称佛龛,又称供龛。清宫里的佛龛造型各异,不乏建筑类的题材,其中亭式龛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造型,且花样繁多,如园亭式、四方亭式、长方亭式以及四角、六角、八角亭式等,极具观赏性。除了造型之外,这些佛龛在装饰上常有精美的浮雕、通雕和半圆雕等纹饰,具有古典美感,中国传统和佛教文化当中,具有吉祥寓意的纹样最为常见,如蝙蝠、葫芦、荷花、牡丹、灵芝、如意云、流云等,设计精妙绝伦。

手绘草图

做标示

清宫佛龛的精美,主要与清代皇室笃信佛教有关,因此对佛教物品的制造把关非常严格,目前,故宫中珍存的供龛多属乾隆时所作,样式和装饰内容融汇满、蒙、汉、藏宗教和生活中众多艺术元素。在清宫,佛龛由皇帝亲自监督,一般由内务府造办处制作,在此期间,皇帝会参与意见,其中一些贵重材料的佛龛造型,甚至还需要先做模型,呈验之后才开始制作,最后由皇帝验收。佛龛的样式越复杂,用的材料越多,则涉及的造办处的部门也就越多,届时,由内务部所属各部门按照分工性质承揽活计,并行工作,用工和费时往往巨大。这足以可见,清朝皇室乃至皇帝本人对于佛龛制造的重视程度。

我们通过过去修过的一些样式,如“木楼亭式钟”之类的器物,了解到一般这类的器物由须弥座、栏板、擎檐柱、亭檐、宝顶等几部分组成。再根据实物,亭檐的样式为六角形,大体可判断为一个六角亭。最下面会有一个基座。有了初步的判断之后,绘制出了亭子的大致样式。

按照草图,再根据平时修复的经验,我们把所有的残件,按照上面分析的情况进行一一清理和分类,有些小的装饰件不知该归在哪里,先收纳在一起,在基本形确定之后,再去归属小部件。

修复前,先除灰,以便看清楚每个部件真实面貌,但不能清掉文物上遗存的胶。中国传统家具所使用的胶是鱼鳔胶,它通过熬制、锤砸、晾干等过程,其胶性为动物胶,化学成分以蛋白质为主,所以胶性是有一定期限的,时间长了之后会失去胶性,使原来依靠胶粘的部件脱落,但部件之间的缝隙还会存留胶的印记,我们需要借助这些印记来识别部件所在的具体方位。

结构示意图

假榫结构图

步骤一,标示部件:通过比试确定每个部件的方位后,用铅笔做好标记。在此使用的铅笔为特殊铅笔(是一种可在玻璃、瓷器、金属等上面书写的白色笔,通过加热擦洗便可去除,无腐蚀性)通过不同符号、数字、字母标记散落的文物之间相邻的部件,为之后组装粘接做好基础。

步骤二,伤况检查:该件文物因时间久远,胶性老化,导致整体结构全部开胶脱落,又没能得到及时处理,致使脱落的部件之间相互混淆在一起,造成完全散乱的情况。通过初步组装,发现断裂损坏的部件有几十处,立柱间的圈口牙子多处断裂和缺失,基座的六个如意云纹足共缺失八处,中间的格板有严重的变形。

步骤三,对制作工艺和材料的分析。

通过直观判断,该文物及附带品宝座,除了附带品宝座上面的垫子采用丝织品制成,其他通体使用的材料均为紫檀木。各结构之间所使用的粘黏剂为鱼鳔胶。

“硬木亭式龛”整体造型采用中国传统亭台楼阁建筑制式制作,整体形状呈六角形,由基座、亭身、亭檐、围栏组成。

基座采用六角形须弥座式样,腿足作如意云纹,起阳线上至肩,反垂后又向上收起,线形如中国书法般讲究,一波三折后形成壸门。彭牙上再起阳线,肩部作如意云纹,进一步加强器物上线形感。再由肩部向内收进三层作束腰,从束腰又向外挑出三层,连接基座台面。(这种做法称之为叠涩法,常见于古代砖石结构建筑,通过石、砖、木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或收进,在向外挑出或收进时同时要承担上面的重量,常见于砖塔、石塔、砖墓室等建筑物。这种方法在结构上使下方可以取得更大空间,从平面的角度看,可加强整体线形变化。)围栏由六根柱子与七块围板组成,柱头作葫芦形,围板透雕如意纹样,围合成六边形。亭身由六根柱子支撑,柱身作瓜棱状,下有柱基石,上作仿帷幔式云纹牙子,上托亭帽。整体材质只用了一种木材——紫檀木。纹样采用传统的如意云纹。但整体不显单调,反而显的格外朴质、简洁,再加上仿帷幔式的牙子的制作,更有一种含隐距离感。

此件文物在结构上大多使用平粘的方法,肩角处的连接多使用“假榫”(假榫,实际上是为了加固只用,而不是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加固。

宝座图

补配足部缺损部位

整形

足部如意纹的补配

此件文物在图案的使用上,可谓是将如意云纹图案发挥到极致,须弥座的腿足运用镂雕云纹,在线角上又使用起阳线来加强线形的流动感。在腿足的肩部又起阳线,加强转折,同时丰富腿足的线形。围栏的栏板上作透雕二方连续如意云纹,形如两个如意相对而立。亭身上仿帷幔式如意云纹花牙子,这种做法很少见,其往下垂滴的幅度很大,上面又做镂空状。其使用目的就是仿帷幔那种半透明状若隐若现的、隐含神秘的感觉。亭檐为一整块木料挖制而成六边形,中心部位拱起如蒙古包,上面起阳线作如意云纹。挑檐直接使用象形如意向上翻卷。包括龛里置放的宝座也是如此。宝座为五连屏式,连屏中部海棠式开光,中间屏心镂雕如意云纹,鼓腿彭牙上起阳线肩部作云纹。脚踏整体作如意云纹形,中部壸门再作如意云纹。

修复过程需要十分细致,有除尘、清洗,伤残补缺,组装,烫蜡四个程序。

在清洗的时候木质文物不可浸泡在水中进行清洗。如果对木材进行浸泡,水分子进入木材内部的管孔后,会使得木材膨胀,结构之间会随之发生微小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带来各部件在组装时的误差,为了调整到合适的尺度,我们势必会进行人为的干预,这就会造成对文物的第二次伤害。

伤残补缺从基座开始,把缺失的如意足补配完整,然后再逐层进行修复。该基座共有六层,每层基本上都是由六块拼接而成,但个别处已经变形,这样粘接就很难找平,在修复中这种情况只能尽可能矫正,从而达到一个相对的平面。

文物修复中难度较大的就是整形,变形的原因多是因为空气的干湿度变化剧烈而产生的,木料管孔吸收水分而导致热缩冷涨,造成局部变形扭曲。在修复中对于变形的处理,一般情况,我们会采取对木板进行局部加热、加湿,使木性达到最活跃的情况下,再取强度更强的木方,背在板面的一面,使用棉绳捆绑,或用重物重压,从而恢复木板的原来形态。

组装粘接

组装过程中我们采用局部到整体。局部就是先把文物分成几个大块,如此件文物分成须弥座、围栏、亭身、亭帽等几个部分,把每个小局部先组装好,在足层由下而上组装。

须弥座从最下面一层开始,按照刚开始做的标记排序,依次摆放,腿足一般会有一个侧角,必要时需要辅助的工具,将侧角固定好,再与上面的格板粘接,依次类推,一层一层完成。

亭身我们把它分成更小的单元,进行组装。先是两两之间的牙子组装,再组装两个单元之间,依次类推,完成整体亭身的组装工序。

亭帽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它是通过一整块木料制作出来的。所以经过这么长时间,没有残损。

以上的步骤,完成了每个小单元的组装,下面将每个单元依次类推,由下而上,由里到外如图四的顺序一层一层安装好,

最后是围栏,围栏所在的位置是外层,所以放在最后一步完成,这样安排是为了安装柱子的方便,柱子下方都有眼位,两者之间距离太近,不好判断其是否进入眼位,因此把这一步放到最后完成。方法同上。

烫蜡技术是中国明式家具进行木材表面处理的一种装饰方法,不仅能很好地展现木材优美的纹理,而且在木材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对木材有着很好的保护作用。

传统家具烫蜡所使用的蜡是蜂蜡。经过焦制、多次脱糖和过滤的工序形成黏性。烫蜡也是本次修复的最后一道工序,过程如下:

首先是需要准备蜡、热风枪、刷子、棉布、蜡起子等工具。然后将蜡加热,使用刷子添蜡,刷到器物上。蜡量不要太多,刷蜡的顺序应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然后一手持热风枪一手持丝绵,使刷上的蜡涂抹均匀。最后让蜡在器物上冷却,使用蜡起子将局部不均匀的地方压平,再使用棉布来回擦拭抛光。烫蜡的过程结束也就意味着整个修复工作完成。

文物修复后,按照质地的不同,保存的环境也应不同。一般木制品应保存在相对温度14—20摄氏度,相对湿度50—60摄氏度,防止温湿度过高的变化,避免紫外线及光照,空气要求清新防沙尘。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

猜你喜欢
佛龛云纹基座
云冈石窟早期圆拱龛的认定——昙曜五窟早期圆拱龛探讨之一
云冈研究(2021年1期)2021-07-13 09:51:52
基于NXnastran的异步电动机基座有限元强度分析
防爆电机(2021年2期)2021-06-09 08:14:48
心脏固定器基座注射模设计
模具制造(2019年7期)2019-09-25 07:30:00
超大型FPSO火炬塔及船体基座设计
云纹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吉祥云纹与现代家居软装饰纺织品设计
云纹石斑鱼仔稚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
万古佛龛
中华奇石(2014年3期)2014-07-09 18:23:21
动基座下DGCMG框架伺服系统干扰补偿控制
云纹干涉法运用于高温材料断裂韧度测试的研究
科技资讯(2012年23期)2012-04-29 05: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