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澈张 艳张继忠
(1.安徽省固镇县第一中学生物兴趣组,安徽固镇 233700; 2.蚌埠市汇易商贸有限公司,安徽固镇 233700)
阶段限饲法对肉鸡补偿性生长的作用
张 澈1张 艳1张继忠2
(1.安徽省固镇县第一中学生物兴趣组,安徽固镇 233700; 2.蚌埠市汇易商贸有限公司,安徽固镇 233700)
利用动物补偿性生长机制,针对快速生长的白羽肉鸡养殖过程中的一些诸如降低死淘率、改善饲料报酬、提高酮体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已有很多研究,但目前仍然没有能方便于应用于实践的方法,即能被实际生产操作接受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对限量限饲法的可操作性研究,找到了一种可以不改变目前的肉鸡产业流程,仅仅在养殖环节的部分阶段做简单限饲方案的改变来实现补偿性生长技术在肉鸡生产过程应用,结果显示,通过30%的限饲能够得到与自由采食相当体重,但饲料报酬大幅度提高。
白羽肉鸡补偿性生长机制限饲法可操作性
白羽肉鸡产业在我国的畜牧业生产中的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部数据显示:2014年畜牧业总产值已超过2.9万亿元,而肉鸡产业创造产值超过3000亿元[1],超过畜牧业总产值的10%以上。博亚和讯测算2014 年全国出栏商品代肉鸡54.67 亿只,2014 年全国平均商品鸡死淘率9%。分析原因,(1)种苗质量:例如,种鸡场净化不彻底甚至没有净化而造成种源携带疾病;孵化场不进行鸡苗的分级处理造成苗鸡强弱度不一致加剧管理难度;长途运输没有专用运输车辆而造成鸡只分布在温度悬殊的空间里。(2)规模饲养使环境控制困难:大型鸡舍在外界温度与内控温度悬殊时,通风系统的温差是造成疾病的杀手。(3)肉鸡特有的属性:肉鸡育种技术的进步,体重增长速度愈来愈快,而鸡腿、脚的骨骼发育缓慢,导致造成腿、脚病。同时鸡的内脏器官发育与较大的体重不适应;如生长速度过快,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供氧不足,在这种条件下容易造成废物排泄受阻,尿中毒而死。快速生长引起机体缺氧,从而诱发腹水症的发生。(4)免疫力下降:极易被病原感染,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成为主要的直接降低成活率的因素。因此,在一定时间段适度降低肉鸡的生长速度,而获得健康的鸡只,通过补偿性生长技术手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正常饲养得到的鸡只体重而同时降低死亡率、提高饲料报酬,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补偿生长在肉鸡和火鸡上的可行性后,很多人研究了补偿生长改善肉鸡代谢疾病的可能性。而本文采取限饲法,根据肉鸡体尺发育规律即体尺生长趋势三个显著阶段,即2~3周、4~5周、6~7周结合以前的研究设计了本试验,以期找到不改变现有的肉鸡产业生产流程仅仅在养殖环节的部分阶段做简单限饲方案的改变来实现补偿性生长技术在肉鸡生产过程应用的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鸡只:选择15日龄健康的AA+商品代母鸡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每组4个重复。
试验环境:正常饲养的鸡舍长120m、宽14m、0.8m高床,暖气供热,自动环控设备;中部设立隔区饲养,隔网选用与鸡舍内隔段一致的塑料地板网隔开,水线与大群鸡只共用,使用料桶供料;
实验处理:试验分4个处理,根据AA鸡商品代饲养手册提供的当日供料数据分为自由采食、80%供料限饲、70%供料限饲、65%供料限饲4个梯度处理,并且分组隔栏相邻排列,次序随机分布。
试验设计:试验在0~14d采取大群饲养,15日龄选取健康的AA+商品代母鸡,16~25日龄分组采取4个处理方法,4个分组在26~35日龄按饲养手册提供料量数据进行饲喂,35日龄结束试验。
1.2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按照AA+商品代手册提供的管理要求进行,用药、免疫等与试验环境的大群鸡只一致。
营养标准:饲料为大成蚌埠分公司正常供应的市场商品料,营养成分见表1
表1 不同生长阶段肉鸡营养水平
1.3 试验时间与地址
试验时间:2015年07月19日~2015年08月25日
试验地点:静心农场商品代肉鸡养殖场(安徽固镇磨盘张05526601052)
2.1 试验数据统计
数据采集:分别按每个重复进行数据采集,15、25、35日龄分别记录各重复鸡只体重;15日龄前的料量按全场统计的平均料量计算,16~25日龄,26~35日龄料量按重复分别统计(见表2)
表2 料量体重记录
2.2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对所有数据进行多次的配对样本T检验,以观察样本之间的差异性
3.1 统计结果
试验鸡增重情况统计详见表3。
表3 AA商品代肉鸡体重T检验统计表
3.2 试验记录及分析
全程饲养过程中没有出现异常情况,试验组鸡只数值较少,没有出现死亡,试验鸡群也处于正常的饲养状态,26日龄后的每日添加饲料量,为随机保障料桶里不空,使鸡只保障能自由采食,每日记录料量并没有规律,但也明显地看出限饲组在限饲完成后的前期还是采食量偏低的。
3.3 饲料报酬以70%料量组最低
由表1可以看到,70%料量组的饲料报酬在25日龄和35日龄都表现最好,35日龄的1.417已经远好于自由采食组的1.655的料肉比。70%料量组与80%料量组最终差异也近0.05,自由采食组、80%料量组、70%料量组、65%料量组料肉比分别是1.655、1.466、1.417、1.473。
3.4 体重的差异性比较
表3可以看出,15日龄分组时各组体重(P〉0.05)之间没有差异,4组的均重分别为519g、520g、521g、515g;25日龄时在99%的置信区间上,给予80%料量的组与给予70%料量的组(P=0.01)差异不显著,其他各组之间体重差异(P〈0.01)差异显著,自由采食组体重显著地高于其他组,自由采食组、80%料量组、70%料量组、65%料量组分别是1206.5g、1097.5g、1041g、925.5g;35日龄自由采食组80%、70%料量组间(P〉0.05)差异不显著,65%料量组与其他组(P〈0.05)差异显著,自由采食组、80%料量组、70%料量组、65%料量组分别是2001g、1984g、1959g、1809g;各试验组与手册体重2013g之间,除65%料量组外(P〉0.05)差异不显著。
3.5 结论
本试验可以明显看出,通过限量限饲法,16日龄开始限饲,25日龄结束,共计进行10d的限饲,35日龄采集数据,70%料量组料肉比1.417,体重1984g,料肉比远低于自由采食组的1.655,体重1984与2001克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全程操作仅需要在16日龄开始定量投料,不需要改变其他生产流程环节。
(1)利用补偿性生长机制技术对肉鸡的应用研究众多,有间歇光照模式:Newcombe等[2]渐增、Bu yse等[3]渐减及Bu yse等[4]恒常间歇(1L:3D,1 h照明,3h黑暗)3种模式;药物厌食法:早期投喂乙醇酸,49日龄不影响出栏重,及其料肉比、腹脂和胸肉的重量[5];养分限制法:包含限制蛋白质、能量进食,稀释日粮,限制进食量等方法,但实际操作中,如间歇光照法频繁的变动光照周期,对动物的光周期会有很大的应激,同时实际操作中也是不便操作的,即使使用渐变式光控装置也是不利于操作,特别是前期温度控制需要全天候关注,黑暗不利于工作巡视;对于日粮成分的改变更是养殖场难以做到的。
(2)限制进食量是一种简单的方法,但是何时开始限饲,限制供给饲料的量,以及后期给予多长时间的自由采食可以补偿限饲带来的影响,Leeson等[6],选择肉鸡在4~11d或在7~14d限饲,多在42d后得到补偿;Plavnik等[7]、Hady等[8]选择12d、14d限饲没有得到补偿,特别是现代育种,使肉鸡的出栏时间基本上提前到40d之内,这些表明怎样制定限饲和补偿都是个难题,张继忠[9]观察AA体尺生长趋势出现三个显著阶段,即2~3周、4~5周、6~7周,限饲既需要保障鸡只健康生长,又需要一个合适体重,因此选择2周后的限饲,使鸡只的体况有了较为充分的发育,并利用2~3龄的体尺生长速度来完成体尺的充分发育,而4~5周鸡只的体尺与体重同步上涨,为体重快速上涨提供良好的体质基础;按照自然状态的饲喂规则,肉鸡限饲三分之一相当于自然状态的饲喂,不会影响体质的发育,限饲时间10d介于以前研究的分界线上进行,选择16日龄~25日龄限饲,分限饲20%、30%、35%,3个梯度进行,35日龄,限饲20%、35%得到了补偿。本次试验从操作上仅需要在16日龄开始10天的定量投料,简单方便,可以在实际生产中广泛使用,而生产性能的发挥也远高于目前的生产方式。
(3)本试验结果显示,70%的料量限制,后段10d可以补偿上来,而且大大地提高了饲料报酬,单只鸡利润率可以提高很多,以饲料3000元/t,肉鸡8元/kg,35d出栏,单只鸡多盈利1.5元。但是可以看到在80%的1.466与65%的1.473之间是否1.417是最低点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按照目前的出栏状况,养殖场希望鸡只2.5kg以上出栏,特别是在雏鸡价格高时,这样需要考虑补偿期间的梯度试验。
(4)限量限饲法,由于在大多数时间里鸡只不进行采食,如果结合限光法,在鸡只不采食时间内给予一定时间的黑暗,进一步减少鸡只的消耗,是不是能够取得更为优异的生产成绩,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同时,试验过程尽管是在实际生产的鸡群环境中进行,但应用于实际生产的结果尚有待于验证。
(5)试验是在高床上隔区饲养的,对于其他模式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出现,如地面垫料平养,70%料量基本全天5h左右吃完,就可能出现采食填料的问题,而供料时需要高速料线;网上高床饲养主要会出现供料挤压的问题;对于笼养肉鸡可能最为合适。
[1] 刘菲菲.中国最大白羽肉鸡联盟成立[N].京郊日报,2014-01-09.
[2] Newcombe A,Carteright L,Harter D M.Theeffect of increasing photoperiod and food restrictionin sexed broiler-type birds.I·Growth and abdominalfat cellularity[J].British Poultry Science,1992,(33):415-425.
[3] Buyse J,Decuypere E,Michela H.Effect of lightingregimes onperformance of female meat chickens[J].R evuedeI ‘A griculture,1988,(41):103-115.
[4] Buyse J,Decuypere E,Michela H.Intermittentlighting and broiler production.2.Effect on energyand protein metabolism[J].Archiv fur Geflugelkunde,1994,(58):78-83.
[5] Pinchasov Y,Jensen L S.Effect of short-chain fattyacids on voluntary feed of broiler chicks[J].PoultryScience,1989,(68):1612-1618.
[6] Leeson S,Summers J D,Caston L.Diet dilutionand compensation growth in broilers[J].Poultry Science,1991,(70):867-873.
[7] Plavnik I,McMurtry J P,Rosebrough R W.Effectof early feed restriction in broilers.I.Growth performanceand carcass composition[J]. Growth,1986,(50):68-76.
[8] HadyIvi M,Ali H A,Mohamd F F.A study oncatch up growth following feed restriction in broilerchickens[J]. VeterinaryMedicalJournalGiza,1998,(46):105-117.
张澈(1998-),女,高中,研究方向:生物学。张艳(1978-),女,大学,中教1级,研究方向:生物学。
张继忠(1970-),男,大学,硕士,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会员,研究方向:家禽制种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