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励 张钰莹
摘 要: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以其迅猛发展之势成为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都密切关注的区域贸易协定。所以,首先回顾了TPP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中国的影响,并得出了中国应积极应对并适时加入到TPP的谈判中来的意见。
关键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自由贸易协定(FTA);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F7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2-0125-05
一、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产生及发展
(一)TPP的产生背景
TPP(Trans Pacific Strategic Partnership)即《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最初源于1998年由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新西兰和智利五国共同发起的“优惠贸易安排”倡议。2002年10月在墨西哥举行APEC会议时,经济开放程度较高的新加坡、新西兰和智利三国就建立FTA开始谈判,2005年4月文莱宣布加入。2005年7月四国在APEC框架内签署了“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该协定于2006年5月28日生效成立,至此,四国成功缔结FTA,简称“P4”,TPP即由此发展而来。
四国签署TPP的目的是通过深化贸易与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以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各成员方按照协定将在2015年实现所有商品零关税。
(二)TPP的发展历程
由于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四国在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上都比较小,加上当时世界上的大国都将主要精力放在纠结于贸易博弈或推动“多哈回合”上,TPP在成立之初并没有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直到2008年美国的高调加入,TPP谈判才进入了各国共同关注的视野,并使得TPP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2008年2月美国宣布加入,并于当年的3月、6月和9月就金融服务和投资议题举行了3轮谈判。2009年11月奥巴马总统宣布全面参加TPP,并主导TPP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美国的要求和积极推动下,澳大利亚、秘鲁、越南先后表示愿意加入TPP,2010年3月美国、澳大利亚、秘鲁和越南正式加入TPP,并参加了TPP于该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第一轮谈判。在本轮谈判中,美国较为强调的内容包括推动清洁能源等新兴行业的发展,目的在于促进其自身制造业、农业以及服务业的商品与服务出口,并强化对其本国知识产权的保护。2010年10月,TPP又在文莱达鲁萨兰举行了第三次谈判,马来西亚加入谈判,至此成员国增至9个。2011年11月12日,在TPP9个APEC成员国(美国、澳大利亚、秘鲁、马来西亚、越南、新西兰、新加坡、文莱、智利)领导人会议上,通过了TPP纲要文本。随着TPP谈判的不断深入,其谈判的参与国已经增至12个。这12个成员一起将形成约8亿人口的市场,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经济的4成,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三)TPP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1.主要内容
最初由新加坡、新西兰、文莱和智利四国缔结的“P4协议”是以2001年1月正式生效的《新西兰-新加坡自由贸易协议》为蓝本的。其内容不仅涵盖货物和贸易自由化,还包括了海关程序、原产地规则、动植物检验检疫、贸易救济和技术障碍、电子商务交易、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和竞争政策等其他领域。此外,四国还签署了《环境合作协议》和《劳工合作备忘录》。“P4协议”生效后,在贸易商品方面不承认例外,全部商品实施零关税,并须在2015年前执行完毕(智利为2017年),因而的确可称之为高标准的FTA。
随着新成员的加入和谈判的不断深入,原来的“P4”发展为现在的TPP,且TPP涉及的内容进一步扩大。2011年11月1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表示,已与相关9国就TPP谈判协议纲要文件达成一致,并将尽快形成整个协议的法律文本。随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TPP纲要文件《TPP协定法律文本谈判进展及内容纲要》的主要内容(见表1)。
2.主要特征
总的来看,号称具有“高标准的21世纪自由贸易协议”的TPP,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议题众多,涵盖面广,目标高远,特色突出
第一,约束性。TPP的协议内容具有约束性,不同于APEC长久以来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无法实现共同推进贸易自由化目标的非约束性“协调单边主义(concerted unilateralism)”合作方式,TPP为走在前面的APEC成员国加快自由贸易机制化的步伐,实现本国或本地区的福利增长,提供了必要的政治性设计。
第二,开放性。TPP专门设立了接纳新成员的条款,该条款规定,APEC成员和“其他国家”都可以申请加入。也就是说,不仅是APEC成员,其他感兴趣的国家也可以申请加入。但是在美国的提议下,目前仅考虑接纳APEC成员。
第三,质量高。TPP取消关税的覆盖面大而且自由化领域广同时含有劳工、环境两个敏感领域。
第四,弹性化。TPP的发展具有“弹性次序,多轨多速”的贸易自由化特征。对减让时间表和速度不做硬性规定,有效考虑了成员国的多样性。
第五,时代性。TPP被誉为“21世纪的FTA”,除了具备传统自由贸易协定的关税减让内容外,还将当前国际贸易与经济一体化中出现的诸如视频安全、气候变化、政策透明度以及“边境问题”等新议题包括在内,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2)成员多样,目的不一,包容性强,战略制衡
TPP现有成员中,各国国内发展状况不一、社会制度不一、对外开放程度不一,而参加TPP的目的更是不尽相同。在这个融合了各种成员、议题和FTA的合作框架下,美国借用TPP这个“外壳”,用以介入亚太区域整合,借助TPP已有协议开始推进自己的贸易议题,全方位主导TPP谈判,最终达成自己主导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目标。从美国的战略角度来看,无论是在后危机时代加强与亚太地区的经贸关系、扩大出口、促进就业和纠正经济失衡,还是牵制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制衡中国,TPP都是至佳选择。正如2009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访美时提到的,“21世纪将是一场太平洋至高权力的竞争,因为这里将是(世界)增长发生之地。如果你们(美国)不在太平洋守住阵地,你们就不可能是世界的领导”,“中国的规模使得亚洲其他国家,包括日本和印度,都不可能在未来20—30年在影响力和能量上与之匹敌。所以,我们需要美国来与之平衡。”而这也符合亚洲其他国家尤其是日本、印度和东盟制衡中国的要求。到目前为止,中国作为亚太重要经济大国和APEC成员国仍然被排斥在TPP之外。
二、TPP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一)TPP所将引起的贸易转移效应
随着TPP贸易自由化的实现,中国作为非成员不可避免将会受到贸易转移的不利影响。第一,按照中国海关2013年的统计数据,中国与TPP现有12个参与谈判的成员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33.55%,这一数据比日本宣布加入前上升了7.51%(见表2);而从美国加入谈判以来,中国与TPP成员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总额占中国外贸额的比重均在20%以上。因此,中国对TPP成员的贸易依赖程度较高,外贸受TPP内部贸易的增长的影响也很大。以2008—2010年为例,中国—TPP双边贸易年均增长11.2%,拉动中国外贸增长1.98个百分点(见表3),如果没有这一贡献,中国的外贸同期只能达到5.7%左右的年均增长水平。由于日本和墨西哥、加拿大分别于2013年3月和2012年10月才正式加入TPP谈判,所以这个增长率中并不包含日、墨、加3国的贡献,但我们显然可以预见,在这3国加入之后,年均增长率和相关贡献率必然会相应提高。第二,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但中美之间并没有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因此,和TPP其他成员相比,中国的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将明显较高。例如,按照现有的关税水平,中国向美国出口卡车需缴纳25%的进口关税,而TPP成员的关税则会降至零,因此中国的该类企业会有被挤出美国市场的可能性。第三,随着TPP的不断扩大,日本等其他APEC成员的加入,中国贸易受贸易转移效应的影响会进一步加大。目前,中国对APEC的贸易依存度达61.04%,表明中国超过六成的贸易增长来自于APEC的贡献。由此观之,随着TPP的持续扩大和日本等其他APEC成员的逐渐加入,中国对外贸易受到的贸易转移效应也会进一步加大。
由于贸易和投资相关联,TPP带来的贸易转移效应也会对区域内的跨境直接投资的流向造成影响。一般而言,在一国的投资企业和资金会回流到关税更低和拥有更多优惠条件的母国国内。因此,如果更多APEC国家(特别是日本和韩国)加入TPP,则会使得他们在中国的企业和资金回流到母国国内。
(二)TPP对中国传统产业进出口的影响
TPP的谈判参与国在不断扩大,而中国却一直被排除在外,且大有在中国周围形成一个将其孤立的“岛链”的趋势,非成员国中国在这些“排挤”之下,国内各产业的产出、出口和进口必然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彭支伟、张伯伟(2012)运用多国多部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进行量化研究,结合近年来亚太各国经济规模、贸易自由化程度和全球经济环境等因素,分析了在不同的FTA方案下推进TPP和FTAAP的经济效应和影响。他们的模拟结果得出,在现有的TPP12的情况下,中国的多数农产品的产量和进出口下降,其中动物产品的出口下降幅度超过20%,而在加入TPP或FTAAP的情况下,中国多数农产品产量和进出口增加,其中动物产品的进出口增幅超过30%,鼓舞进口增幅也将在30%以上。在当前中国的出口结构中占有较为重要地位的纺织品和服装两个行业在TPP12的情况下产量和进出口均下降较大,而在加入TPP或者FTAAP的情况下,这两个行业的产出将会增长,且进出口增长幅度更大。作为中国出口的支柱行业的电子产品,在不加入TPP的情况下由于受到来自TPP的冲击反而刺激中国电子产品的产出增长,但是在TPP和FTAAP的情形下,增幅会更大。另一支柱出口产业——机械设备,则会在TPP或者FTAAP的环境下带来产量的下降和进出口的增加。
整体来说,一个不包含中国的TPP将使中国经济遭受到冲击,而加入TPP或者FTAAP后的中国将会收获更为显著的宏观经济效益,且这种FTA范围越大,整体收益就会越大。同时,中国如若加入,也会给现有的成员国的经济福利带来增加。
(三)TPP对国内敏感产业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冲击
TPP不仅对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提出了高标准,同时也涵盖了一些对国内竞争政策、政府采购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国有企业待遇等领域的承诺。这些条款对于非成员国中国来说的影响在于,一些贸易伙伴国会以这些高标准作为参照来约束与中国的贸易条件,另一方面,如果将来中国加入TPP,作为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的中国立即执行这些高标准的准入壁垒减让和自由化谈判将对国内相关产业的生产者和服务提供商带来巨大冲击,并且来自外国的供应商的冲击有可能会危害敏感产业的发展。
TPP的两个补充协定——《劳动合作备忘录》和《环境合作备忘录》,分别触及了劳工和环境这两个其他贸易协定尽量避免的敏感领域。这不仅充分昭显了美国想要将TPP打造成为一个“21世纪贸易协定”的决心,也意味着其又设置了一个很高的门槛。中国将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因在国际社会上贸易标准的类比效应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因为中国本身在这些领域的弱势使得我国必然会经历敏感产业遭受冲击,国家的经济管理体制遭到调整的痛苦过程。由于美国想在TPP新的贸易框架中突出体现自己的优势产业,特别是绿色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所以未来这两个领域会作为重要内容被重点谈判,如若中国想要加入TPP,以现有的国内产业布局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不仅不足以应对而且必然会受到负面冲击。
(四)TPP对中国-东亚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影响
中国目前已签订且生效的FTA有11个,已签订即将生效的有2个,正在处于谈判阶段的有6个,正在研究中的有2个。关于中国FTA现下进展情况见表4。
随着中国的世界影响日渐扩大,中国在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中也试图做出自己的贡献。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背景下启动的“东亚一体化进程”每年都会取得显著的进展,形成了以东盟为核心、中国为主要推手的“10+3(东盟与中、日、韩3国)”合作机制(东亚自贸区),之后又成立了“10+6(在“10+3”的基础上加上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东亚TPP势必会影响正在建设中的中国FTA战略布局。目前TPP12个谈判成员国与中国FTA体系中的国家重合的有: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和秘鲁,TPP谈判中的高标准将会被这些国家拿来类比或者制衡与中国的谈判,增加了中国FTA建设的难度因此会有减缓作用,而且现有的各种FTA谈判标准、条款混杂不一,将会有产生“意大利面条碗”的可能,如此会造成中国的FTA合作机制和条款的混乱。同时,美国主导下的TPP必然冲击现有的东亚一体化体系和发展模式。
三、中国应对TPP谈判的策略选择
(一)长期来看,扩大内需是根本办法
就中国国内政策角度,从长期来看,扩大内需是克服TPP负面影响的根本办法。只有不断地提高我国国内的最终需求水平,改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对净出口的过度依赖状况,降低净出口占GDP的比重,摆脱对几个大的出口市场如美国市场的依赖,从而能够在不加入或者暂时被排斥在外的情况下消除负面影响,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做好产业布局,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发展绿色制造业,提高在国内实施劳动法的投入
美国在TPP谈判中极力推进劳工标准和绿色环境标准,并且在美国国内已经开始实行绿色制造业计划,也有可能会出台针对中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因此,中国一方面应提前做好准备,发展绿色制造产业,在劳动立法方面与国际接轨,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应在国际劳工标准和绿色环境标准制订中发挥作用,体现自身的利益。
TPP的达成将会促使服务业的自由化进程加快,加上美国的服务业占GDP的80%,吸纳了80%的就业,美国必然会极力推进服务业方面的谈判,并有可能会在金融服务、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电讯服务、知识产权和能源服务等服务业部门的市场准入、透明度等问题上提出高门槛。中国对此要积极预案,发展国内的第三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提供国内产业支撑。
(三)维护好现有的FTA,继续深化在亚洲特别是东亚的FTA
巩固与东盟的贸易关系,继续维护好“东盟10+1”这个已经建立的FTA,同时要加快实施区域一体化的战略,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积极推进“东盟10+3(中日韩)”和“东盟10+6(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智利)”取得实质性进展。如果能够将在东亚地区的合作推进至“东盟10+3”或者“东盟10+6”,那么东亚合作就能够为中国提供足以抵消掉中国无法参加TPP所引起的福利损失。
“东盟10+3”和“东盟10+6”的未来,核心问题就仍在于中日韩FTA战略能否实现。因此,我们要更加积极推进与日本、韩国的FTA战略。作为在东亚乃至亚洲都有领导作用的三大经济体,三国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球和亚洲的20%、70%,三国间在2011年的贸易额就已经达到6 900亿美元。但是,中日韩三国内部之间的互通较为滞后,三国之间的相互投资规模只占三国对外投资的6%。因此,加快推进中日韩三国间的FTA建设潜力巨大。目前,三国已经结束了关于建设中日韩自贸区的官产学研究,并已完成了四次谈判,这已经走出了在亚洲FTA战略中的极其重要的一步。但是,日韩两国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国,必然也会加强与美国的合作,而且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美国对外战略布局的影响。美国极力推进TPP,也对日韩带来了影响,而这也给中日韩FTA的建设带来诸多挑战,注定了在长期来看中日韩FTA谈判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日本已加入TPP谈判,而韩国也正在考虑加入,这使得美国进一步加大了对亚太经济一体化的领导权。中日韩作为亚洲的三大经济体,无法真正割裂开来,因此,中国应尽力维护现有的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成果,尽力改善中日双边关系,减少隔阂,建立互信,在实质上促进中日韩FTA的建设。
(四)在时机成熟时,可以参与TPP谈判
如今在亚太地区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双边、多边的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而每个协定又有着不同的准入原则、优惠条件和原产地规则等条款,因此,“意大利面条碗”效应日渐凸显出来。而各方则可以通过谈判将整个亚太区域贸易协议整合成统一的TPP,因此中国只有加入TPP才可以避免“意大利面条碗”效应带来的条款混乱和交易成本增加等问题。同时,从长期来看,中国应考虑加入TPP,从而才能有效地参与和影响TPP在亚洲的进展速度,进而成为下一轮国际经济规则的制订者之一。
中国可以继续加大对TPP谈判议题和最新进展的研究,在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参与到TPP的谈判中来。中国也可以首先采取列席或者观察员的方式参与其中,然后逐步全面参与。在多哈回合谈判受挫、TPP谈判的进展又比较顺利的情况下,中国自然可以果断地加入TPP谈判,并为推动形成FTAAP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田海.TPP背景下中国的选择策略思考——基于与APEC比较的分析[J].亚太经济,2012,(4):16-21.
[2] 全毅.TPP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中美对话语权的争夺[J].亚太经济,2012,(5):12-18.
[3] 薛荣久,杨凤鸣.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特点#困境与结局[J].国际贸易,2013,(5):49-53.
[4] 刘中伟,沈家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研究前沿与架构[J].当代亚太,2012,(1):36-59.
[5] 陆建人.美国加入TPP的动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1):43-52.
[6] 魏磊,张汉林.美国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的意图及中国对策[J].国际贸易,2010,(9):54-58.
[7] 刘晨阳.“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与美国的亚太区域合作新战略[J].国际贸易,2010,(6):56-59.
[8] 赵晋平.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中国的自贸区战略[J].国际贸易,2011,(4):44-51.
[9] 李文韬.东盟参与“TPP轨道”合作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战略选择[J].亚太经济,2012,(4):27-32.
[10] 徐长文.TPP的发展及中国应对之策[J].国际贸易,2011,(3):36-40.
[11] 彭支伟,张伯伟.TP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中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13,(4):83-95.
[12] 刘昌黎.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发展与困境[J].国际贸易,2011,(1):38-43.
[责任编辑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