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培养研究

2015-03-11 11:00周永新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应用型

周永新

摘 要:校企合作为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提供了实践化教学的载体,是提升学生综合性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由郑州科技学院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入手,剖析现有培养模式之不足,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对策,以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和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以期为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2-0110-02

校企合作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综合利用学校、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采用学校课堂教学和校外企业实习有机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郑州科技学院学自升本以来,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其经管类专业一直都十分注重校企合作来培养学生。在众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相关经管类专业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互动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的制订、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形式及其实践分析

(一)经管类专业的校企合作形式

经管类专业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进行了多年大量的探索,以不同的形式开启了校企合作之路。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指高职院校与企事业单位签订用人订单,通过“交替”或“并行”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合作教育模式。该院工商管理学院与山东蓝海集团正式签约,从工商管理系各专业中(旅管、物流、工企市销等)以自愿报名的方式,组建蓝海班,由双方实施“并行”教育,学生毕业后进入蓝海集团工作。

2.“顶岗”实习

定岗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缺勤如同旷课。实习结束后,学生必须提交《实习单位鉴定》和《定岗实习报告》。该院工商管理学院跟杭州百格酒店管理集团签订协议,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前往杭州百格集团进行为期半年的“定岗”实习。

3.生产实习

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实施“3+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第六学期或第七学期初实施8周以上的生产实习,学生进入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集中实践教学学习。

4.校企联合办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校企联合办学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培养适应本行业懂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校企联合办学的共同目标。2011年,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郑州马寨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以及区内70家企业与郑州科技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更大规模的校企联合办学拉了开帷幕。

5.专家知识讲座

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既能拓宽专业知识,获取最新的信息,又能为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我院不断的聘请各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来我院讲学,效果良好。

(二)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践分析

尽管郑州科技学院经管类专业建立起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渠道,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实习,但是在执行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执行力大打折扣。不能按照校企合作协议有效执行,是目前该院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问题最明显的表现。高调签订协议,低调执行协议,既挫伤了企业在校企合作上的积极性,也让前期的努力付出东流。第二,校企合作的专业分布不均衡。签订有校企合作协议的专业分布情况极度不均衡。一方面,一些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出于专业性质的原因,一些专业在寻求校企合作方面,难度极大,如财务管理、经济学专业。怎么去寻求这样的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突破口,是学院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第三,人才培养上,校企双方存在目标冲突。在建立校企合作时,为了促使合作成功,企业往往隐藏了自己的真实目的,部分企业是从劳动力需求这一角度来看待校企合作问题的,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冲突。

二、经管类专业在校企合作上存在困境的原因分析

造成校企合作实践上的困境,既有学院内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社会大环境如保障机制等也是造成校企合作难以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理念问题。首先,学校对校企合作办学理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简单认为把学生推到社会上实习就是“工学结合”,最常见是“放羊式”的顶岗实习。第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约。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学时分配、集中实践环节都做了详尽的说明,人才培养方案一旦确定是不能轻易变动的。而校企合作建设却是个动态的过程。第三,运作问题。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由于在教学管理运行中,有了行业企业的参与,工学交替进行,传统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无法适应校企合作的要求。第四,学校自身优势不明显。一些重点、名牌本科高校在科研、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优势明显,能够吸引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而一些中小企业需要的人才中职学校就能培养,且成本低,因此更倾向与中职学校合作。三本院校目前难以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主要原因还是学校自身实力不强,优势不明显。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第一,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热情。校企合作中企业获得的收益有限,在校企合作中,企业获得的可能收益包括:降低员工培训成本、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获得相应的技术服务。高职院校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双方之间有一定的合作基础,近几年所出现的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就是校企合作的集中体现。然而,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收益是有限的,有限的收益会阻碍校企合作发展之路。第二,校企合作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事前交易费用涉及企业提供岗位的性质、数量,为学生提供岗位是否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以及学生的管理和食宿等问题,还有校企协调沟通中的公关接待费用等。校企合作的事后交易费用。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或派人专门对学生进行指导,需要投入部分设备和原材料。如果学生在生产过程中造成次品或废品就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如果出现安全事故问题会更加棘手。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机制

高级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必须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从前面的分析来看,经管类专业,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存在诸多障碍,建立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可靠保障,要实现此目标,需要校-企-政三方的共同努力。

(一)建立基于校企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建立引导、推动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只有激发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发展的需求与愿景,校企合作才会更有生命力。建立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必须做到:第一,转变理念,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第二,加大财政的扶持力度,完善校企合作的硬件建设,政府要把高职教育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努力增加用于高职教育财政拨款额度,并在高职院校设备更新、实验室建设、条件改善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第四,严格劳动准入制度,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建立基于利益共享的驱动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因此,必须注重构建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要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制订相关政策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予以奖励,校企合作办教育是一项从短期看有利于学校和学生,从长期看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事业。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校企合作是一项具有正外部性的事业,对于具有正外部性的事业进行补偿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通过减税、增加财政补贴等优惠措施来补偿企业,增加企业收益。第二,学校应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专业、内容等问题。目前,有些人把校企合作问题看得过于简单。事实上,企业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经济效益是最重要的,校企合作实际是对正常生产的一种“干扰”,让企业心甘情愿地与学校进行合作,难度很大。所以,在校企合作时,学校既要完成校企合作的任务,也要理解企业的难处,在合作的专业、内容及企业的选择上学校应该进行充分的思考。

(三)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学校师资队伍、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第一,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需要学校在将教学科研任务进行合理分配的同时,积极引导教师通过校企合作获得更多教学科研项目的机会;同时,进一步落实学校关于“请进来、送出去”的校企合作方式,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企业实践活动。第二,在教学管理上,为了解决校企合作中常见的企业接纳实习的时间与原有教学计划相冲突的问题,可考虑在原有学分制的基础上,设立更为弹性的学习机制。第三,在学校层面上建立专门负责校企合作事宜的教学实践课,在专业层面上,建立由企事业单位代表参加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根据社会和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四)建立基于优势互补的资源共享机制

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校企合作就是要整合不同资源,促使双方资源、技术、管理与文化的互动、渗透,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因此,通过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实现其经济效益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分享企业资源中,实现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此外,文化的融合和情感的交流是保证校企合作持续稳定的润滑剂。要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就必须消除彼此间的各种障碍和隔膜,有效途径就是要建立基于情感和文化融合的沟通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J].职业教育,2010,(6).

[2] 徐丽华.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制约因素与保障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1).

[3] 吴水爱.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市场,2010,(1).

[4] 朱天一,杨传明.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J].管理观察,2014,(9).

[5] 赵专政.地方理工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3,(27).

[责任编辑 李 可]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