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培培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生命线”。台州烟草选择 “关爱员工”作为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目前已深入人心,成效明显。而如何让“关爱”项目打破困境,走得更稳更远,使其成为长效机制,则需要深入思考。因此,提出了四点看法,并对此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以人为本;关爱员工;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2-0089-02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生命线”。台州烟草选择“关爱员工”作为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以“准确预警、有效沟通、及时疏导、主动关爱”为目标,目前已深入人心,成效明显。然而,如何让“关爱”项目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发挥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能,如何使其适应时代潮流、走得更稳更远,成为当前必须下真功夫探索和解决的重要命题。
一、“关爱”项目实施情况分析
当前,烟草行业正处于转型提升的深水区,更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如何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促进员工的心理健康,确保员工的心理和谐,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和帮助实现其自身价值,是烟草行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促进行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此,台州烟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充分挖掘、保留和发扬原有好做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包含3个执行标准、1个执行细则、1个工作规范、1个工作制度和2张记录表单的《关爱员工工作程序》。较之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程序》,其内容更具实质性、丰富性,在实践过程中,也更具规范性和指导性。
“关爱”项目在实施运行的过程中,呈现出独特的闪光点,使得员工从被动变主动、消极变积极、接受变拥抱,从而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一)“拿来主义”与本土文化两手抓,使台州原有好的做法在新程序中得以传承与发展
在借鉴和吸收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台州烟草最大限度地挖掘、保留和发扬原有好的做法,突出新意和特色,不仅使程序内容合理优化,而且因其“台州本土化”,避免了在实施运行过程中的“水土不服”,使其更具可行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台州本土化”体现在项目的多个层面,例如,关爱中心信息员的设立。关爱中心信息员是架构领导层和基层沟通的桥梁,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报警器”。由处(科)室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担任信息员,实质上,是将他们作为部门维稳的“第一责任人”,明确规定每月行政会议上汇报本部门员工思想动态,充分发挥他们能够统筹工作和熟悉部门整体情况的优势。又如,程序中明确了员工生日、婚嫁祝福、丧葬慰问、生病住院等18个关爱项目的适用对象及关爱标准。这些项目和举措既包含了台州烟草在关爱员工方面的常规工作,也囊括了长期以来想而未做、议而未决的课题。
(二)彰显“人文关怀”,选择“关爱员工”作为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
以“关爱员工”作为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关爱”项目牢牢抓住了“人文关怀”这一“黄金法则”,更命名为“关爱员工工作项目”,并以“虚功实做”为着力点,将无形之灵寄于有形之物,使“人文关怀”渗透到“必谈”、“必访”、常规项目的执行标准和各项工作规范及流程中,并将该程序作为管理体系建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力促规范化、长效化。在收集员工思想动态信息、进行矛盾调处时达到了干部与员工的“零距离”、“无障碍”沟通,逐渐加深了员工爱企如爱家的主人翁意识。
(三)构建“全市一体”与“两级协同”格局,使“关爱”项目实现全市通用
在全市一体化的同时,实现全市通用是编制该程序的总体方向。而关爱中心的设立使“关爱的主体该如何统一”这一棘手问题迎刃而解。市局(公司)关爱中心成员由本级各分工会委员组成,与各单位分工会合署办公,具体事务由政工处负责处理。如此,全市一体化在机制问题上得到了妥善解决。县级局(分公司)原有的操作模式基本维持不变;市局(公司)政工处的职责主要定位在接收关爱申请,在请示与协调的基础上提出处理意见,以及对台账资料进行整理归档,而具体的走访和谈话工作主要由各所属分工会委员负责执行。
二、“关爱”项目遭遇的瓶颈及其尴尬处境分析
在“关爱”项目产生良好效益的同时,一些“灰点”不可避免地凸显了出来,使其身陷尴尬处境。
(一)人事用工等实际问题解决不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只是“隔靴搔痒”
关爱”项目因其关爱举措实实在在,惠及面广,并且将触角伸向了先前未涉及但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领域。对此,员工有目共睹,也交口称赞。然而关爱举措的功能有其局限性,难以避免“边际递减”效应。从各项调研结果分析不难得出,现在员工存在的许多思想问题追根溯源,都与现行的收入分配和人事用工体制有关。换句话说,不寻求人事用工等实际问题的切实解决方法,思想政治工作很多时候就只是“隔靴搔痒”,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缓解矛盾、维护稳定,但从长远来看,功能的发挥受到了很大限制。
(二)“必访必谈”所规定的项目中,某些必谈项超出了政工部门的工作范畴
在“八必谈五必访”中,员工职级/岗位变动、离退休员工、工作出现较大失误等必谈项目都属其他部门的常规工作,并不在政工处的工作范围内。而这成为了“关爱”项目的“死角”和空当。从信息员提交的《关爱员工信息处理动态表》来看,几乎没有涉及这部分内容。
(三)“物质”或“精神”,难以避免的“厚此薄彼”之失
“关爱”项目秉承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理念,内容包含了对员工的物质关怀和精神关怀。在“物质”方面,常规项目和必访项目中对内容、金额、执行人员都有明确规定,只要严格遵照标准执行即可。而在“精神”方面,没有一个细化量化的标准,很难评定对员工的精神关怀是否到位。而且,情感、情绪等不确定因素更加大了信息收集的难度。这都使“关爱”项目被动地“厚此薄彼”,难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如何让“关爱”走得更稳更远
“关爱”项目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有力通道。而要破解困局、克服短板,我们就必须刻不容缓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完善体制机制,切实维护和保障员工权益
要使“关爱”项目真正发挥长效作用,实行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和人事用工制度已迫在眉睫。一是对制度的修订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字千斤”,凡涉及员工福利、奖惩、劳动关系等问题的规章制度,无论是修改、制定或废止都必经职代会通过。二是深抓政务、企务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特别是对员工密切关注的问题,要保证员工的知情。三是健全完善制度执行监督体系,所谓“徒法不足以自行”,高效灵活的监督体系是保障制度有效执行和员工切身利益的“保护伞”。当真正有了公开、透明、面向全体员工的制度体系,制度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才能得以稳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企业的归属感才能得以提升。
(二)畅通沟通机制,让员工“说话”
无论“必谈”、“必访”,都离不开一个“说”字。人们习惯于避而不谈,甚至粉饰太平,这就意味着让思想政治工作吃“闭门羹”。该如何打破这种尴尬局面,使“关爱”项目免于沦为“一纸空文”呢?首先,领导要以身作则,积极倡导柔性管理,努力形成领导与基层之间网格化的沟通机制,创造“说真话”的生存空间。其次,继续深化政工干部下基层蹲点活动,第一时间收集一线员工真实诉求,准确掌握其思想动态,竭尽所能为其排忧解难。再次,倡导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让员工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经营战略、决策方针及制度制定中来。最后,丰富载体,拓宽渠道,除经常举办恳谈会和“面对面”谈心外,可在内部网开辟“大家谈”、“自由论坛”、“聊天室”等专栏,有利于及时掌握信息、调解矛盾。
(三)深化企业文化,使“关爱”从物质领域向精神领域延伸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之魂、管理之魂。在保障员工物质需求的前提下,应深化企业文化,使“关爱”从物质领域向精神领域延伸。一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员工精神文化需求,如举办运动会、社会公益活动和创建兴趣俱乐部等,做到“八小时”内狠抓教育疏导,“八小时”外突出文化引导,开启心智,解决矛盾。二是创建“学习型”企业,构筑终身学习体系,鼓励员工不断“充电”,实现全方位提升,将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之中。三是开展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有步骤、分层次地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系统性培训,使培训活动逐步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四是打造有效的晋升机制,一视同仁,惟才是举,为所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五是创建家庭联动机制,建立员工家属档案,经常进行电联、书信来往或定期邀请员工家属来单位参观,促进交流沟通,增进彼此感情。六是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服务,邀请专家坐堂或定期开展讲座,提高员工对心理疾病的自我预防和治疗能力。
(四)强化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政工干部队伍责无旁贷
政工干部的工作水平、业务素质、工作效能,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和优劣,强化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责无旁贷。一要深化责任意识,明确职责,自觉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二要深化服务意识,凸显公仆本色,下基层、走一线,不断增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本领。三要深化创新意识,大胆突破陈规陋习,探索符合新时期政工工作的新举措、新途径。四要强化学习,以理论教育为基础,理想信念教育为动力,职业道德教育为规范,努力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过硬的本领。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关爱”项目造就的优越的人文环境,是企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源泉之一。但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集大众之力进行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使其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发挥长效,在企业面对新形势的严峻考验和挑战之时,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 柯 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