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碧芬
机缘巧合,我身边的一个人成了某家商会的骨干人员,经常听他抱怨商会的事情多么琐碎,关系多么复杂。
所以当这本以博商会为聚焦点的《商界理想国Ⅱ》出现在我手边时,我算得上饶有兴趣。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如此对博商会进行名词解释:“依托于研究院‘总裁班等培训、学习建立起来的同学关系,拥有坚实的信任基础,比一般的商会更加牢靠。相对于长江、中欧等EMBA同学会,也更‘草根、更活泼、更接地气。”
当然,这段名词解释对博商会的渊源解析得并不清楚。只有翻开书,才能知道这是一家由博商院发起的类似于同学会的组织,而博商院则是一家以教授清华总裁班、美国MBA等课程为业务的教育培训机构。
我觉得很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博商院。这是一家由8个创始人起步的、目前学员已超万人的教育培训机构。
主要创始人曾任伟的创业经历尤其让人感慨。因为想在原供职单位创立一家拥有最好教师资源的培训机构而不得,曾任伟选择自己单干,创业后当谈下某美国学校的MBA教育代理权的时候,却遭遇老东家的“横刀夺爱”。该美国学校的某中方代理人员因为利益关系三番两次出尔反尔,将其代理权在曾任伟与老东家之间卖来卖去,最后甚而闹到中国教育部。在这其中,曾任伟还被迫与合伙人分道扬镳。
曾任伟能坚持到最后并走得这么远,既有运气,更有其作为教育者的真诚、坦率。之所以说运气,是说曾任伟在被老东家抢走代理权后,以几杯老酒、自暴短处——代理权是决定其生死存亡——赢得了中方代理人的感动,最后美国校方将代理权在老东家之外也给了曾任伟。
曾任伟因此招收学员,并对学员坦诚相告自己的处境,最终与学员一起化解了中方代理人与老东家闹至教育部的又一次斩草除根式的发难。
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遭遇过如此劫难的曾任伟的领导下,博商院做到了现在的规模。
与博商院如此艰难的来路相比,博商会的诞生算得上水到渠成,它基本上是由博商院的同学与教职员工建立起来的同学会组织,当然因为学员都是商人,所以以商会组织在相关部门注册。
再来说说博商会的运营方式。博商会以博商院同学为基本会员,以博商院教职员工为秘书处,是一个非营利组织。因其特殊性质,商会同样会面临很多问题。如如何罢免民主选出来的会长?又如如何整合会员资源,使彼此各取所需,同学之间互为供应商、客户,形成一个庞大的商业圈,达到1+1〉2的效果?
对于罢免前会长其实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博商会虽有章程,但碍于前会长的社会地位及会员彼此之间的人情面子,罢免前会长仍非常艰难。广州博商会已有先例,结果不算圆满,但毕竟走了第一步。至于整合会员资源,博商会更是形成了无可复制的BBA模式。在BBA的线上平台,博商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页面,包括他的故事、他的经历、他的企业。从个人到企业,再到产品,每个人和企业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是多维的、立体的展现。BBA就像一块磁石,不断地吸进各种资源,小圈引爆大圈,同学之间除了直接交易,还会向同行业朋友圈推荐,引进更大的采购企业和供应商……就这样,人脉、资源、信息在BBA里流动、整合、碰撞。
当然,博商会不仅仅是一个做生意的平台,还是个兴趣平台、公益平台……通过博商会,有共同爱好的会员,组织在一起跑步、建博商会学校、援助贫苦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商业报国的理想。
当然,人们对于商会等组织的态度,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几千年来形成的“无商不奸”的舆论也许会时不时出现,可是,那又怎样?我很愿意把这本书介绍给那位从事商会工作的朋友,让他们知道随着琐碎事情、复杂关系的出现,一定会出现一个解,而这个解,有可能引爆一些事情,而真诚、坦率应该始终坚持,商人也应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