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鹏(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宽厚板事业部,山东莱芜271104)
莱钢薄规格耐低温钢板的生产实践
张鹏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宽厚板事业部,山东莱芜271104)
摘要:对8 mm厚度-45℃耐低温冲击钢板在莱钢4 300 mm宽厚板生产线的生产实践进行分析,优选并确定了最佳生产工艺参数,C 0.12%~0.15%,Mn 1.25%左右,Nb、Ti 0.015%,P、S元素和其他杂质尽可能低;铸坯出炉温度1 200~1 240℃,温差20℃内;中间坯厚度48 mm左右;精轧开轧温度稳定在1 050℃左右,精轧7道次,终轧温度控制在830℃左右。
关键词:薄规格钢板;-45℃耐低温冲击;加热温度;终轧温度
近几年,用户对8 mm薄规格钢板耐-45℃低温冲击低合金钢板的需求量增长迅速。薄规格宽厚板产品轧制过程中极易出现浪形、翘头、扣头、镰刀弯等板形不良现象,甚至会出现刮框、轧废等严重问题,性能则易出现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差的现象,生产难度大[1-4]。同时,宽厚板产品严格的使用环境要求和用户使用需求的日渐提高,又要求宽厚板产品必须在轻量化、低成本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综合力学性能,特别是耐低温冲击性能。结合莱钢4 300 mm宽厚板生产线8 mm薄规格-45℃耐低温冲击钢板的生产实践,研究分析化学成分、轧制工艺参数等对钢板耐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规律,优选并确定了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使该产品具备了稳定批量生产能力。
由于所生产薄规格-45℃耐低温冲击钢板产品的规格相对较集中,同时为了使研究更具针对性,故所选用6个实例均为同一规格钢板,铸坯尺寸200 mm×1 500 mm,钢板尺寸8 mm×2 600 mm。生产钢板的化学成分控制以及用户要求情况见表1。1#和2#钢板不添加Nb、Ti合金元素,其他化学成分含量基本一致;3#和4#钢板均添加0.015%左右的Nb、Ti元素,其他化学成分含量基本一致;5#和6#钢板均添加0.022%左右的Nb元素和0.015%左右的Ti元素,6#钢板的钢板碳含量较低。
根据现场生产工艺控制情况,生产8 mm厚度薄规格钢板时,当中间坯厚度在50 mm以上时,更容易出现浪形、刮框和轧废等问题。为保证板形,避免生产事故发生,通常设定中间坯厚度在40~48 mm,铸坯出炉表面与心部温差一般控制在10℃以内。所选取钢板的实际生产工艺控制情况见表2。
表1 铸坯化学成分%
表2 生产工艺控制情况
从生产工艺控制情况看,6支钢板使用铸坯尺寸和成分尺寸均一致。为了降低轧制难度,利于轧制过程中的板形控制,铸坯出炉温度控制在1 190℃以上,并且铸坯在均热段停留50 min以上,以保证铸坯表面与心部温差控制在20℃以内;为保证钢板表面质量,除鳞机(水压32 MPa)上下集管全部投入,以保证除鳞效果;钢板采用2阶段轧制,粗轧阶段采用大压下模式,展宽后最后两道的压下率达25%~32%;当铸坯出炉温度在1 210℃以上时,钢板的精轧开轧温度稳定在1 055℃左右,精轧阶段首道次必须除鳞,其余道次根据厚度规格和温度控制要求进行选择,从而保证除鳞效果;为避免轧废和生产事故发生,保证钢板板形,钢板中间坯厚度设定40~48 mm。受精轧道次数影响,钢板的终轧温度存在较大差异:精轧5道时,终轧温度一般在870℃以上;精轧7道时,终轧温度一般在835℃左右。钢板轧后热矫、空冷。
8 mm厚薄钢板的力学性能检测情况见表3。钢板金相组织见图1。
表3 钢板力学性能
图1 钢板金相组织
由表3可以知道,1#钢板的强度指标和断后伸长率富余量较好,但是低温冲击性能差;2#钢板的强度指标富余量较好,冲击性能合格,但是存在波动;3#钢板的断后伸长率富余量较小,冲击性能合格,但是富余量较小,并且页存在波动;4#钢板的强度指标、断后伸长率和低温冲击性能均较理想;5#钢板的强度偏高,断后伸长率富余量较好,低温冲击性能合格,但是也存在较大波动,并且单值富余量小;6#钢板的强度指标、断后伸长率和低温冲击性能均较理想。
由图1可知:1#和2#钢板的晶粒较粗大,尺寸均匀,带状组织级别相对较高;3#和4#钢板的晶粒细小均匀,晶粒度9.5级左右,带状组织2.0级左右;5#和6#钢板的晶粒更加细小,尺寸均匀,带状组织1.5级左右,控制良好。
经大批量生产及用户抽检发现:采用2#钢板相同工艺生产的产品低温冲击韧性不合格质量问题比例较大;采用3#、5#钢板相同工艺生产的产品冲击韧性整体波动较大且富余量较小,存在一定质量风险;采用4#、6#钢板相同工艺生产的产品各项性能均较理想,但是4#钢板的生产成本低于6#钢板。
1)1#和2#钢板不添加Nb、Ti元素,钢板冲击性能较低,并且存在较大的波动,微观组织分析发现,钢板的晶粒度8~9级,带状组织3.0级左右;添加Nb、Ti元素之后,钢板的低温冲击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微观组织分析发现,钢板晶粒细化明显,带状组织也有较明显减轻。因此,为保证-45℃低温冲击性能,应适量添加Nb、Ti微合金元素,尽可能降低P、S元素和其他杂质含量。同时,应适当降低C、Mn元素含量,以保证较理想的强度性能富余量。
2)薄规格钢板生产对加热温度要求较高,较高的出炉温度可以降低轧制难度,利于板形控制,但是温度过高会影响钢板性能,甚至产生过热、过烧现象。根据生产线实际,综合考虑轧制、性能、能耗等因素,将加热温度控制在1 200~1 240℃,同时,控制好板坯表面与心部温差,以避免轧制时出现翘头、扣头等板形问题。
3)根据生产线实际,为利于板形控制,采用较高的精轧开轧温度(1 050℃左右)和较小的中间坯厚度(50 mm以下)。同时,为了保证钢板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特别是耐低温冲击韧性,必须充分发挥轧制过程的物理冶金作用,使晶粒得到充分细化,这就要求保证较低的精轧终轧温度。通过轧制工艺分析发现,中间坯厚度直接影响精轧道次数,进而影响精轧终轧温度的控制,因此,应采用相对较大的中间坯倍数(6倍),尽可能将精轧道次限定为7道,最终使精轧终轧温度控制在830℃左右。
1)为了获得较理想的综合力学性能,特别是提高并稳定-45℃低温冲击韧性,同时兼顾生产成本,化学成分控制为:C 0.12%~0.15%,Mn 1.25%左右,Nb、Ti 0.015%,P、S元素和其他杂质尽可能低。
2)为了降低轧制难度,利于后续轧制过程中的板形控制应做到以下两点:铸坯出炉温度应控制在1 200~1 240℃,并且要控制好铸坯上、下表面与心部温差;中间坯厚度控制在48 mm左右。
3)经过轧制工艺、性能、微观组织综合对比分析,确定其最佳轧制工艺为:精轧开轧温度1 050℃左右,中间坯厚度48 mm左右,精轧限定7道次以保证终轧温度控制在830℃左右。
参考文献:
[1]宋志超.济钢中板厂高强度薄规格板高效轧制技术的创新与应用[J].宽厚板,2009,15(3):7-10.
[2]周国林,周焱民.宽厚板轧机轧制薄规格钢板的工艺研究[J].轧钢,2009,26(1):66-68.
[3]梁玉超,刘朋,赵善杰.中厚板厂薄规格钢板轧制技术开发[J].山东冶金,2014,36(3):13-16.
[4]李鑫磊,王立坚,董占斌,等.4 300 mm宽厚板轧机轧制8 mm厚钢板生产实践[J].轧钢,2013,30(5):49-51.
Production Practice of Thin Gauge Low-temperature Tolerant Steel Plates in Laiwu Steel
ZHANG Peng
(The Heavy Plate Business Division of Laiw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rporation, Laiwu 271104, China)
Abstrraacctt::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of thickness 8mm low-temperature tolerant plates at -45℃in 4 300 mm heavy plate production line in Laiwu Steel, the design of optimum process parameters was optimized and confirmed. The process parameters were designed as follows: C 0.12% ~ 0.15%, Mn is about 1.25%, Nb, Ti is 0.015%, P and S elements and other impurities is as low as possible; the discharging temperature of slabs was 1 200~1 240℃, the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was controlled within 20℃. The thickness of intermediate slabs was 48 mm; the start rolling temperature in the finishing rolling period was about 1 050℃, with 7 passes in finishing period, and the finishing temperature was controlled at 830℃. The stable batch supplying of this product was realized.
Key worrddss:: steel plates; low-temperature impact at -45℃; heating temperature; finishing temperature
作者简介:张鹏,男,1983年生,2009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现为莱钢宽厚板事业部工程师,从事宽厚板产品的研发和技术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01-26
中图分类号:TG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620(2015)06-0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