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维 原渊
在目前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中,计算机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奠基石,在现在这个社会,一个学生如果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就等于拥有了进入社会就业的第一个通行证。受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国各地教育的发展水平也随之不平衡,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良莠不齐。若继续坚持现在的教学模式,以班级为中心点进行教学,在这种教育环境下,不同基础的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同,所以所产生的考核结果也不尽相同这种教学考试模式的结果就是会造成学生和老师的学习教学激情下降。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成绩的高低是展现自己计算机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尽早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比如美、加、韩等国家在幼儿阶段就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使孩子在启蒙阶段就开始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而在整个学习阶段则伴随着互联网的使用与学习,所以,计算机基础应用教育在这些发达国家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渐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也在逐日上升,《计算机应用知识》已经作为和语文数学一样的必修课程在课堂上加以学习。一个学生这门课程的成绩的高低将决定他的毕业成绩的高低,也进而会影响到他在社会上就业的竞争力。在人们逐渐重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之后,纷纷采取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措施,纷纷开始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以网络为互动方式来增加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激情。
1.上课内容改革。对这门课程采取网络课程的授课模式,即将平时在课堂上进行的计算机课程搬到电脑上去进行,在这种模式下,授课主要以老师在网上的讲解为主,学生在电脑前的听课和操作为辅。之后根据各专业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要求不同设置不同的课时和教学内容,如C语言、MSOFFICE高级应用、数据库、多媒体flash制作等。在网络课程这种模式的设置下,《计算机基础应用》是和语文、数学、英语一样的入门必学课程,网络教学的内容主要进行这些:电脑的相关知识学习、和VF一样的计算机软件知识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常用工具使用等,课时设置为一个学年,其中纯理论学习与操作课程搭配学习;基础知识教育可以全部在具有多媒体教学条件的教室内进行。上机操作可以与老师在计算机机房内进行。
2.实施现状。由于学生所在地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尽管计算机基础应用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储备,根本就谈不上去实践。而且由于全国各地高职学院的硬件水平不一,所以各个高校的计算机配备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各学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普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3.教学过程与手段。整个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第一要务,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主要在电脑教室内完成,以提高老师和学生的激情互动。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不同需求来安排具体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课程内容、课时等。所有的内容都以专业的需求进行设置。如果学生所在专业为偏重文学类,则学习的重点就是侧重于文字处理类的文字软件,比如这类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自动化办公软件。
4.考试结果的思考。在这种普通课堂授课模式的教育下,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是参加计算机考试,在这种考试制度下,以学生通过的比率来作为老师和学生教学成绩的指标。很多教师为了提高通过率,完全不顾及学生的真正在掌握水平,像高考一样进行地毯式的题海战术,大部分学生在做完题以后甚至都不知道如何去操作,这样的教学模式违反了高职学校的教育目标,学生没有真正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所以采用网络授课这种方式,不仅在学习内容上可以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了解,而且在操作步骤上可以使学生熟悉操作流程和操作计划,在总的学习大环境使最终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真谛。
通过近几年高职学院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网络课程这种授课模式虽然简单易操作,而且容易引起学生和老师的兴趣和热情。因此这门课程作为高校公共必修课程中的一门,进行网络课程教育不仅可以使不同专业的学生掌握不同的专业技能,但在具体的考核方式上还需要进行进一步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要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而且要能够强化学生应对技能考核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高速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就越来越严峻。我们应当伴随社会发展的步伐,通过改革来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以教师为指导发挥先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互动作用。在互动学习中来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学习来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应用技能以及对计算机的应用和操作能力,为其以后的工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方东傅.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7).
[2]樊爱京,孙亚南.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l,(6).
[3]訾秀玲.突出能力培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