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高效课堂改革保持恒久生命力,其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评价机制的及时跟进,且要不断的根据学校课改的推进不断地完善。随着有效乃至高效课堂改革的不断践行,课堂评价的方式灵活了很多,评价标准完善了很多,评价的对象更是宽泛了很多。最为关键的是在高效课堂上,评价对象由教师主宰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团队的评价,课堂因为评价的助推更多了一些活力和激情。但在笔者听课观察中,却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很多老师喜欢一成不变的课堂评价方式。比如有很多课,运用小组主持的方式,由主持小组对其他小组或个人从课堂环节以及纪律、补充质疑方面进行分值量化,可谓轻车熟路,但是在不断跟进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这种方式的利用有时显得很随意,评价就更不客观了。主要原因是时间久了学生开始厌倦这种评价机制,评价失去了应有的保鲜期。就像诗人王国真说的“再好的地方呆久了都会厌倦。”这就是说,再好的课堂评价方式,如果使用久了学生也会厌倦。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课堂的评价方面应该不断地推陈出新,找到学生乐于接受、感兴趣的评价方式,因为再好的方式只有不断变幻,反复激活才能让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对它爱之有佳。
再者,评价虽说是武器,可是这个武器也需要保鲜期和休整期,特别是对于孩子,对于喜欢被赏识和激励催化的孩子,通过评价促进孩子学习的热情,学生才会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一旦亘古不变的东西始终呈现,他们能不麻木敷衍吗?
此外,课堂上评价重复,贬值的现象频繁出现。比如多次听课总能在课堂上听到一些有气无力的掌声畅行在课堂展示的每一个间隙。以愚之见,与其让这样无力、贬值掌声频繁亮相,还不如当学生说的好时,给予他这样的评价“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我听明白了。”看似平实的一句话,但却很真实的反馈到学生的倾听程度,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对于评价方式来说,在刚开始使用的时候,为了调动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大胆释放个性,考虑简单的男女生对抗、南北排对抗、小组对抗赛、从说到写,从写到展等多种方式也无可厚非。但是,变则通,在逐渐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审时度势,适时地创新评价标准,笔者在课堂上实施捆绑式评价方式的创新,比如:冠军宝座、周小组排名榜、我的进步看得见等,也极大地调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当然,评价模式始终不变仅仅是评价机制被动的因素之一,还有,评价方式过于笼统,比如很多次听课发现,一部分老师为了在课堂上争分夺秒“传授”教学内容,所以以点带面,笼统的、无关紧要的评价泛滥,有些老师甚至为了省时便捷,直接用分数代替了具体的语言评价。其实,高效课堂上我们即要讲求评价的效率,更要讲究评价的质量。笔者曾观摩过一节数学课,下面就其评价及效果赘述如下:
上课后,首先比板书设计。评比的标准有5条:题目中关键条件的双色笔突显是否到位;画图是否准确,是否有徒手画图的现象;书写的内容是否规范;板书的设计是否美观。
其次比效果。主要是学生将学习的效果进行板书反馈。评价主要采用抢占“报到站”和科代表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报到站”主要看学生写完学习内容的速度、时间和质量,最终看哪位同学完成任务的速度快,占时少,分别以不同的量化分计入学生的考核评价中。科代表的评价主要以板书的质量、步骤的规范性为主,并指出同学板书过程中的错误,引发大家自我反思。
第三是比成果。将学习展示的任务均匀分配到每个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围绕着解题思路,以及在解题过程中发现的不同解法、解题技巧以及解题规律等知识形成有特色的易于大家接受的口诀等。并将解题过程能联系到的拓展点、易错点、关键点等知识形成自己的成果。通过这一环节的评比,让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充满思考和协作,让每个学生在酝酿小组成果的时候同时张显个性的魅力。
以上这节数学课,每一个环节不但评价指标明确,而且具体可操作性强,这样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能不高效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不提高吗?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听课过程中发现,不同的班级课堂学习状态和学习氛围截然不同,这跟班级生源、班级管理等有必然联系,但我发现,凡班级评价机制和课堂评价机制形成体系并且评价兑现落实到位的班级,班级课堂风气和学习氛围明显要浓郁很多,这不能不说是评价的功劳。
著名教育家斯卡纳金曾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但笔者更加强调的是评价的作用,始终认为评价才是高效这课堂的最佳武器,想要让课堂教学情趣盎然,让学生快乐学习保持探究的不竭欲望,就从评价机制的改进入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