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观察

2015-03-10 02:33:52罗立强浙江三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浙江三门317100
中国药房 2015年15期
关键词:乌司感染性休克

罗立强(浙江三门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浙江三门 317100)

感染性休克(IS)为一种以严重损害患者器官为特征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伴休克的疾病,又称为内毒素性休克或脓毒性休克。该病病死率较高,可达25%以上,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2]。由于I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为复杂,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统一,有研究认为,炎症反应、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凝血机制障碍等均与IS发病有关[3-4]。乌司他丁在IS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作用[5-6]。在本研究中笔者回顾性分析了不同剂量乌司他丁治疗I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8月急诊室治疗的78例IS患者资料,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45.67±6.45)岁。纳入标准:(1)有明显感染;(2)伴有SIRS;(3)伴有组织灌注不良或急性神志不清;(4)收缩压(SBP)<9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在原有基础上下降幅度>40 mm Hg且持续时间>1 h,或依赖药物维持血压稳定[7]。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心脏膜瓣病变;(2)伴有感染性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3)伴有脏器功能不全。将所有患者资料根据用药剂量的不同均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44.21±5.34)岁;肺部感染7例,腹腔化脓7例,坏死性胰腺炎4例,腹膜炎3例,呼吸衰竭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重症肺炎1例。低剂量组男性13例,女性13例,年龄(46.07±4.22)岁;肺部感染7例,腹腔化脓6例,坏死性胰腺炎5例,腹膜炎2例,呼吸衰竭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重症肺炎2例。高剂量组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45.88±5.22)岁;肺部感染6例,腹腔化脓7例,坏死性胰腺炎4例,腹膜炎3例,呼吸衰竭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重症肺炎1例。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菌药物、调整酸中毒、维持血管舒缩功能(用以防止微循环阻滞)、补充血容量、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低剂量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给予乌司他丁注射液(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万单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中静脉滴注,滴注时间>1 h,每日2次。高剂量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注射液100万单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滴注时间>2 h,每日2次。各组患者疗程均为7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量、心率(HR)、SB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量、HR、SBP比较

治疗前,各组患者尿量、HR、S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HR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尿量、SBP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1、IL-6比较

治疗前,各组患者TNF-α、IL-1、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TNF-α、IL-1、IL-6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各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表1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量、HR、SBP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urine volume,HR,SBP among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1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尿量、HR、SBP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urine volume,HR,SBP among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低剂量组比较,#P<0.05Note:vs.before treatment,*P<0.05;vs.control group and low dose group,#P<0.05

表2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TNF-a、IL-1、IL-6比较(,ng/L)Tab 2 Comparison of TNF-α,IL-1 and IL-6 among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ng/L)

表2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TNF-a、IL-1、IL-6比较(,ng/L)Tab 2 Comparison of TNF-α,IL-1 and IL-6 among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ng/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低剂量组比较,#P<0.05Note:vs.before treatment,*P<0.05;vs.control group and low dose group,#P<0.05

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各组患者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

患者MODS发生率、病死率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2.5 不良反应

各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IS是一种病发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病死率较高的疾病。该病与微循环学说、炎症失控学说、肠道动力学说3个互相重叠的发病机制学说密切相关[8]。IS患者可出现少尿(低于30 ml/h)、SBP低于90 mm Hg、HR加快、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升高、代谢性酸中毒、有效血容量降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等症状[2,9]。Ni Choileain N等[3]研究发现,IS患者炎症反应失调引起的脏器功能障碍是发生IS的主要原因,而参与反应的TNF-α、IL-1、IL-6及氧自由基和一氧化氮的释放及其相互作用均可加重患者病变,如形成微血栓、内皮细胞炎症反应、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心肌抑制等,从而进一步引起IS患者心血管衰竭、乳酸中毒[10]。针对IS的治疗,临床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如亚甲基蓝辅助治疗、小剂量长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等,但结果证明常规治疗IS临床效果并不理想,病死率仍较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7]。

表3 各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Tab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s recovery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among groups(,d)

表3 各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Tab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s recovery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among groups(,d)

注:与对照组、低剂量比较,#P<0.05Note:vs.control group and low dose group,#P<0.05

表4 各组患者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例(%)]Tab 4 Comparison of MODS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mong groups[case(%)]

乌司他丁为一种典型Kuniz型蛋白酶抑制剂,1999年首次在我国以注射剂的形式应用于临床。该药不仅可显著降低多种蛋白酶的活性,且对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可消除氧自由基,降低脏器功能损伤,在休克、心肺复苏、严重创伤、中毒等临床急症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11]。方志成等[12]将乌司他丁用于IS兔的心肌保护实验,结果证明乌司他丁具有显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且兔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所降低。Dellinger RP等[13]将乌司他丁用于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结果发现乌司他丁可显著抑制各种炎症细胞因子的再生,降低术后全身炎症的发生率,且抑制作用可随乌司他丁剂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各组患者HR、TNF-α、IL-1、IL-6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尿量、SBP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MODS发生率、病死率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这表明,乌司他丁不仅具有抗休克、降低HR的作用,还可显著抑制IS患者的炎症反应,有效调整循环血量,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高剂量乌司他丁较低剂量或常规治疗IS可更好地抑制患者炎症因子释放、增加尿量、降低病死率,且安全性较好。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小,此结论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证实。

[1]Dombrovskiv VY,Martin AA,Sunderram J,et al.Rapid increase in hospitalization and mortality rates for severe sepsis in the United States:a trend analysis from 1993 to 2003[J].Crit Care Med,2007,35(5):1 245.

[2]袁绍伦.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诊治研究现状[J].临床急诊杂志,2008,9(6):375.

[3]Ni Choileain N,Redmond HP.The immun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injury[J].Surgeon,2006,4(1):24.

[4]McGeachy MJ,Cua DJ.T cells doing it for themselves:TGF-beta regulation of Th1 and Th17 cells[J].Immunity,2007,26(5):548.

[5]陈晓兵,许铁,李小民,等.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兔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5):8.

[6]凌成亮,詹向阳,袁娜.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1):3 584.

[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检测与支持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4):345.

[8]陆柳营,闫秋佚.感染性休克的研究现状及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2,10(1):77.

[9]Gao C,Li R,Wang S.Ulinastatin protects pulmonary tissues from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injury as an immunomodulator[J].J Trauma Acute Care Surg,2012,72(1):170.

[10]陈霞.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及治疗[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3):481.

[11]韩智群,王丽春,刘丽君,等.乌司他丁的急诊应用进展[J].人民军医,2010,53(3):221.

[12]方志成,周昌娥,郑翔,等.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西部医学,2012,24(3):456.

[13]Dellinger RP,Levy MM,Carlet JM,et al.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J].Intensive Care Med,2008,34(1):18.

猜你喜欢
乌司感染性休克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传染病信息(2022年6期)2023-01-12 08:59:04
谨防过敏性休克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乌司他丁对中暑急性肺损伤HIF-1α、MIF表达水平的影响
小儿咳嗽也要提防非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眼睛也会感染性病
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治疗AECOPD合并SIRS的疗效研究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哈尔滨医药(2015年4期)2015-12-01 03:57:56
乌司他丁治疗老年缺血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国产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