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霞,陈宁园,先德群,杜宇,王娅,庄诚
(1.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泸州646000;2.四川省叙永县人民医院,泸州646000)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中医学肺风粉刺范畴。笔者综合医家经验方、现代研究以及综合前期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拟以疗效肯定、组方简明的十味平痤方治疗痤疮,同时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对象
1.1.1 入选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临床
皮肤病学》中痤疮的诊断标准,严重程度分级采用pillsbury 分级法[1],轻度Ⅰ级:粉刺为主,少量丘疹、脓疱,总皮损小于30 个;中度Ⅱ级:粉刺和中等量丘疹、脓疱,总皮损数31~50 个;中度Ⅲ级大量丘疹、脓疱,总皮损50~100 个,结节数小于3 个;重度Ⅳ级:结节、囊肿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总皮损大于100 个,结节、囊肿大于3 个。②中医辨证分型参照《痤疮中医辨证分型指南(初稿)》[2]。
1.1.2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18 岁以下或35 岁以上;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④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⑤入选前2 个月服用过激素或维甲酸类药物患者。
1.1.3 临床资料 将本院皮肤科2013 年1 月—12月就诊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9 例,其中男76 例,女83 例,男∶女1∶1.09;年龄18~34 岁,平均(22.45±4.22)岁。肺经风热型89 例,湿热蕴结70 例;对照组141 例,其中男67 例,女74 例,男∶女1∶1.10;年龄18~35 岁,平均(22.48±4.68)岁。另选本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组。各组间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以十味平痤方为基础方(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天葵子、紫花地丁、大黄、石膏、当归、红花等),分以下类型辨证治疗。(1)肺经风热型:此型见颜面黑头或白头粉刺居多,伴红色丘疹,或觉痒痛,鼻息气热,舌红、苔薄,脉数。治宜桑白皮、白蒺藜加味。(2)湿热蕴结型:此型见皮肤油腻,间有脓疱、结节,或伴口臭,便秘溺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见脓疱囊肿,病情缠绵,皮疹此起彼伏。治宜茵陈、滑石加味。中药服法:水煎,1 剂/d,分两次温服。
1.2.2 对照组 维胺脂胶囊(三蕊,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0021842)50 mg/次,2 次/d。2 组均4 周为1 个疗程。
1.3 临床疗效判定 根据治疗前、后皮损总数减少的百分数判定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皮损总数-治疗后皮损总数)/治疗前皮损总数×100%。痊愈为疗效指数≥90%;显效为疗效指数60%~89%;好转≥20%~59%;无效为疗效指数<20%。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率计算。
1.4 检测方法 治疗前、治疗4 周后患者均空腹抽取肘正中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置-80 ℃冰箱保存,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测定血清TNF-α、IL-8 水平。试剂盒均购自深圳晶美生物有限公司。实验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仪采用B10-RAD 公司生产的Benchmark 酶标仪。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1 临床疗效
2.1.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159 例患者脱落6 例,其中2 例因药物不良反应剔除,4 例失访。经过4 周治疗后有效率为78.62%。对照组141 例患者脱落8 例,其中5 例因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剔除,3例失访。经过4 周治疗后有效率为67.38%。见表1。2 组之间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8,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2 组间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9,P>0.05)。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1.2 2 组各级之间临床疗效比较 通过比较轻、中、重度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2 组轻度痤疮患者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6.686,P<0.05)。而2 组中度和重度痤疮患者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治疗组严重程度与疗效关系 例
2.1.3 血清TNF-α、IL-8 检测 痤疮患者外周血IL-8、TNF-α 含量增高,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治疗组与对照组共检测67 例患者,治疗组40 例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8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7 例患者血清TNF-α、IL-8 水平治疗后未见明显改变(P>0.05)。
表3 2 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8 的比较 ng/L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20 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占10.36%,表现为轻度腹痛、腹泻,大便1~5 次/d;3例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其余症状轻微,不影响继续治疗,停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有27 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占17.42%,其中22 例出现口干、唇炎,5例出现头晕。
炎症反应是痤疮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痤疮丙酸杆菌是导致痤疮炎症发生的首要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痤疮丙酸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通过toll 样受体激活MyD88-IRAK-TRAF6 途径,激活下游核NF-κB 和MAPK 信号通路,导致IL-1β、IL-8、TNFα 等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协同刺激因子的释放,参与炎症及免疫过程[3]。国内已有较多研究证实痤疮患者外周血CD14+TLR2 表达增高且血清中IL-8、TNF-α 浓度增高。从而说明TLR2、IL-8 及TNF-α 不仅参与痤疮的炎症过程,还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4-5]。十味平痤方通过调节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阻断痤疮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由于痤疮造成的皮肤损伤。十味平痤方对于治疗痤疮有较好疗效,能够降低血清IL-8、TNF-α 的水平,调节细胞免疫,抑制免疫反应,这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1]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 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1:935-938.
[2] 钱江,杨柳.寻常痤疮辨证论治刍议[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2):867-868.
[3] Kawai T, Akira S. TLR signaling[J]. Cell Death Differ, 2006, 13:816-825.
[4] 王忠永,李侃,邱盼,等.寻常痤疮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 的表达及其与IL-8 和TNF-α 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2):121-123.
[5] 林玲,孙乐栋,罗权,等.痤疮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其与IL-8 和TNF-α 的相关性[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1):1 638-1 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