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义赣+王学兵
摘 要 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必须从课堂教学改革着手。在能力与素质并重的前提下探索构建生态高效课堂的路径与方法,以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的“三个转变”探索生态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策划、学生参与、多向交流、多元融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生态课堂。
关键词 能力素质并重;高等职业教育;生态课堂;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2-0050-03
一、生态课堂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
生态课堂是在教育学规律的指导下,采用生态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设计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种课堂形式,它不是对传统课堂的否定,而是在传统课堂基础上的超越。生态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扬弃,其核心是生态观、科学发展观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落实[1]。生态课堂具有联系性、全面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特征。联系性是指生态课堂是联系的课堂,包含着各子系统内部因素和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与整个系统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进行着物质能量的交换和信息流的传递,从而使整个系统走向开放性状态。全面性是指生态课堂是全面的课堂,在开展此类学科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彼类学科知识,在开展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和文化渗透。生态系统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能力,生态系统内的每一分子,也有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2]。在这层含义上,生态课堂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课堂。
二、高职教育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能力本位,强调品行、知识和技能相统一的目标定位
高职教育的目标由其实践性决定,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岗位,培养技能技术性人才。高职院校是技师培养的基地,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以技能培养为中心。但是,从人的全面培养来看,仅仅实施技能培养显然是单薄和偏颇的。从人的复合性存在来讲,品行是前提,知识是基础,在此条件下,技能培养才是可靠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技能培养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同时把知识和品行渗透在技能培养的过程之中。
(二)学生主体,充分体现教师、学生和教辅人员相配合的角色定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和教辅人员成为生态系统中的生命因子,是信息能量交流的主要关节。在生态课堂上,三者扮演不同的角色。从根本上讲,生态课堂属于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中心,一切教学设计和教辅行为都应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展开。明确学生的中心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一是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学习、思考、讨论和操练。二是要把课堂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由台前退至幕后,由演员转为导演。三是把自信还给学生,教师需要一步步培养和积累学生的自信[3]。
(三)环境营造,策划实现教材、教法和环境相协调的功能定位
生态课堂充分强调环境育人的功能。生态课堂的环境,一是人文环境,核心是教法,它是支撑生态课堂的软环境。教法即教育的法门,表现在学校层面上就是确立办学定位,在教学管理层面上就是倡导教学理念,在教师层面上就是创新教学方法,三者应一脉相承、形成合力。二是自然环境,核心是教材。教材即教学的材料,是教学信息的物质承担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支撑生态课堂的硬环境。创设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境,选择恰当的信息承载材料,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手段,使教材、教法和环境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必然会造就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课堂。
(四)实践导向,努力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方法定位
实践成为高职生态课堂的根本方法,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为此,在生态课堂教学中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确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两者比例不应绝对化而应由客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决定,同时还要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水平。二是要处理好理论讲解和实践操练的课堂结构问题。一堂课的结构版块往往是有章可循的,在高职生态课堂上,可采取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等方式,形成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做一体化格局,使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
(五)终身发展,重视素质能力为基础的就业与创业的价值定位
确立以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目标,是生态课堂的价值追求,所有课程的指向必须对接于专业所归属的就业岗位。生态课堂不满足于学生当前教学内容的认知和把握,而是给学生拓展未来的能力。因此,在具体教学中,高度强调职业核心能力教育,既有通识性职业核心素养的熏陶,也有专业性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育。
三、以“三个转变”探索建立生态课堂教学改革的实现途径
优秀的生态课堂首先来自于优秀且富有智慧的教学设计。以九江职业大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为例,其构建生态课堂的理念逐步为教师所认同,并付诸于实践。
(一)生态课堂教学改革设计理念的提出
在生态课堂的理念指导下,学校提出了“构建两个体系(理论与实践)、实现三个转变,创建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教学改革目标,这里重点研究探讨教师在实现“三个转变”(即是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一堂好课向一门好课的转变、知识+训练向教学做一体化的转变)中的实践成效。
(二)生态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的突破口
生态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是教学理念的改变,学校的做法是强力推进课程标准的研制,实现所有开设课程在体现素质和能力并重的前提下有目标、有规范。学校以“学生本位”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出了“两个本位和两个渗透”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在突出“学生本位、能力本位”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体现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文化渗透”,进行了备课、听课与评课方式改革。
按照实现“三个转变”的要求,学校重新设计制作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备课教案本和听课本,改变以往单一的按照教材体例备课的做法,进而也推进了听课、评课方式的改革。课堂教学设计备课本除了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外,重点增加了学情分析、德育与文化渗透、时间分配、教法学法、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后拓展、教学反思等必备内容。在听课评课环节,专业教研室按照标准进行认定,并与教师的年度评价挂钩,因而保障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生态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剖析
以高职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第五章第七节“幻灯片的播放”课堂教学设计为案例,课型为实验教学,借助多媒体、板书等方式完成教学任务要求。
一是将时间交给学生。教案设计的45分钟时间分配为:复习提问2分钟、导入新课4分钟、新课讲授10分钟、小组与自主学习10分钟、实践巩固10分钟、作品展示与交流5分钟、总结评价与拓展3分钟、作业布置1分钟。可见,教学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的第一个标志就是课堂教学时间要交给学生,将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模式。
二是明确能力与素质目标。设计明确了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能力和情感德育文化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表述为学生掌握并利用现有设计模板制作幻灯片演示文稿的方法;理解Powerpoint2003中超级链接的概念,了解超级链接的意义和作用;掌握超级链接的方法;根据文稿建立恰当的链接等。能力目标为能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超级链接,以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合作能力。德育情感文化目标为通过小组合作与作品制作给予学生学习的方法,评价激励让学生感受成就感与增强自信心;通过制作学校的幻灯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增强归属感。
三是组织学习与交流的主体由学生把握。在时间分配上,本节课用于这个方面的时间超过25分钟,教师讲课的时间仅10分钟,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由学生掌控,教师担任了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的动手实践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由此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四是以小组活动评价个体表现。在作品展示与点评交流环节,主要由学生小组代表展示作品并由学生评价作品,通过小组的作品交流,加深学生对幻灯片中运用超级链接进行简单的交互产生作用的认识与理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点评等评价方式,使学生能够肯定自己、学习他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语言表达能力。
五是拓展与教学反思将本节课与下一节课的内容相联系,实现由一堂好课向一门好课的转变。在教学设计中,教师提出了学生课后作业与下节课学生需要提前了解的课程内容,将教材内容要求前移,并提出课后学生使用超级链接制作个人相册的练习并进行评价计分的要求。教师每一节课的设计都有关联性,承前启后,为实现一堂好课向一门好课转变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杜亚丽,陈旭远.多维视域下的生态课堂理论诉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57-162.
[2]杨冬梅.课堂教学生态观阐释[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64-165.
[3]王加强.生态课堂:价值、特质与建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