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林达对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谢芳
(湖北省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心内科, 湖北 武汉, 430022)
关键词:倍林达; 氯吡格雷; 血小板凝聚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流行病发生了迅速转型,冠心病已经成为主要的死因之一。氯吡格雷是广泛应用于心脏病的药物[1]。有些患者服用氯吡格雷为后,其血小板的活性并未得到明显的抑制,患者的再发危险度仍然较高[2],即患者为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及时发现此类患者并为其更换有效的代替药物很有必要[3]。本研究探讨倍林达对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502例,采用比浊测定法测定血小板的聚集率,并从中筛选出氯吡格雷抵抗患者150例,并随机分为研究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将氯吡格雷替换为倍林达(阿斯利康公司,90 mg/片),对照组患者则继续使用氯吡格雷(法国赛诺菲公司,75 mg/片),2组患者其他治疗相同且不变,连续观察7 d。
本次研究的实验仪器为普利生LBY-NJ四通道血小板聚集仪,采用试剂为血小板聚集诱导剂二磷酸腺苷,在患者空腹的情况下,抽取患者的肘静脉血2.7 mL作为本次研究的检测血样,将其留置在抗凝真空管中,2 h内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
治疗前和治疗7 d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主要包括值的变化及达标率,血小板达标率定义为5 μmol/L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50%。观察2组患者治疗7 d内的出血状况。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血管死亡情况和心肌梗死发生情况。
采用SPSS16.0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无明显差异;治疗7 d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 d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组患者治疗7 d内均无主要出血事件发生,但是研究组患者有2例(2.67%)患者出现次要出血事件,对照组出现3例(4.0%)次要出血事件, 2组患者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6个月内,研究组中有1例发生心肌梗死死亡,2例患者发生血管性死亡,3例患者出现复发缺血,1例出现反复严重的缺血。对照组出现3例心肌梗死患者,4例患者发生血管性死亡,5例患者出现复发缺血,4例患者出现反复严重的缺血,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氯吡格雷是目前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但是该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4]。患者口服氯吡格雷后,需要有肝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将氯吡格雷生物转化,但是其转化率不同且受到伴随疾病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制约,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合并支架血栓的风险加大[5]。有些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后病情并不会得到改善,即为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倍林达是一种新型的口服的抗血小板药物,相比于氯吡格雷,该药起效迅速,而且倍林达的维持剂量治疗期间血小板抑制作用显著[6]。因而对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而言,用该药代替氯吡格雷预计可达到理想效果。
坚持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方法之一是以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实验,该实验操作简便,费用低廉,临床生可以较快地检测出对ADP受体拮抗反应不佳的患者[7]。本次研究采用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反应ADP受体拮抗剂的疗效。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测定,筛选出150例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所有入选的患者均使用75 mL/d的氯吡格雷,因而确实存在氯吡格雷抑制情况。而本次研究中的氯吡格雷发生率也与报道相似。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将氯吡格雷替换为倍林达后,该组患者的治疗达标率明显上升而且其血小板聚集率数值相比于对照组明显下降。从该结果中可以得出,倍林达的抗血小板功能明显强于氯吡格雷,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倍林达能够克服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血小板低抑制率。倍林达主要通过选择性抑制P2Y12受体,减少患者血栓的形成。有研究[8]结果证明,倍林达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作用,而且该药个体差异小、起效快。本次研究结果也与其类似。
出血是抗血小板治疗时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有研究[9]表明,倍林达并不会导致患者出血并发症的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中无主要出血患者,对照组中亦无主要出血患者,而次要出血患者2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该结果也与其他研究结果类似。在对2组患者的随访中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如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反复严重缺血以及复发缺血等,因而倍林达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0]。
综上所述,对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将氯吡格雷换为倍林达后,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不会增加患者的出血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韩莹, 冯力,李明星, 等. 替格瑞洛对冠心病血小板药物抵抗患者的治疗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5(34):2393.
[2]马文韬, 颜红兵. 新型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杂志,2012,11(14):1217.
[3]郭晓宁, 牛永红, 逯春鹏, 等. 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急性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11(12):1222.
[4]lisabet Nikolic, Magnus Janzon, Ole Hauch,et al.Cost-effectiveness of treating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with ticagrelor for 12 months:results from the PLATO study[J].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2,34(3):220.
[5]王少华.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8):67.
[6]王丽丽,李群,康林,等.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估ACS患者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疗效[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3(6):281.
[7]Cattaneo M. Pesistance to anti-platelet agents[J]. Res,2011,127(3):61.
[8]李蕾韩, 江莉, 李海燕, 等. 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 2013, 12(93): 916.
[9]李江, 刘文娴, 赵一楠.替格瑞洛在治疗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时血小板聚集率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9(17): 2231.
[10]石蕊, 姜铁民, 赵季红, 等.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近期临床随访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88(15): 2619.
收稿日期:2015-03-20
中图分类号:R 5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5-147-02
DOI:10.7619/jcmp.20151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