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红
(大连市金融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所有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每个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他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都体现出良好的职业修养。”
“每所学校每年都有出类拔萃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走向社会。”
“企业从一年级开始就参与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
“职业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成为一个享受的过程。”
上面的四句话源于2013 年教育部新春新闻发布会,是我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提出了他的“四大梦想”,要实现“四个梦想”,摆在班主任老师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应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教师慰问信、考察和讲话中多次从教育公平、立德树人、改革创新等方面阐述自己的教育观点。《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处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 年,使学生成为“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所谓“人文”,是指一个人的人性、教养。所谓“素质”,是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经后天培养而成的基本品质,包括知识、行为和观念等。广义上的人文素养包括与职业相关的人文知识和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和道德三个方面。人文素养的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立身于世的能力和水准,关系到一个社会、国家的根本利益。
我国中职生的人文素养状况堪忧。学生大多因升学无望来到本校,共同点是学习兴趣不高,基础知识薄弱。以金融、会计专业为例,对会计的业务摘要、统计学的总结,财经应用文格式、金融柜员的规范用语等需要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的问卷调查表明,78.83%的学生认为自己这方面能力较弱或很弱。而随着学业难度的加大,专业成绩优劣差距也在不断拉大,优秀生占21.5%,不合格的占了25.3%。
调查表明,实习生、毕业生的人文素养亟待提升。企业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加强职业素养的提升。因为一些学生实习、工作中图享受,少责任;怕吃苦,少动手;缺内涵,少技能;懒思考,少变通的大有人在。调查中发现,令企业单位“极为满意”率仅为15.3%,尚可满意率为30.2%,经培训后满意率为41.6%,不满意率为12.9%。尤其服务行业普遍认为,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实践工作中获取不是很难,但是人文素养的培养必须从学校抓起,需要长远的培养才能完成。
班主任与学校的一般课任教师相比与学生接触、联系、交流的机会要多得多,因直接管理,又比课任教师的地位和威信高得多,使得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上有着得天独有的有力条件。因此,明确政策法规中关于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明确人文素养的内涵,作为合格的班主任要做好榜样的力量,要有出色的教学能力,成为一名出色的课堂组织着和知识的传播者;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持有经得起审美的教学艺术,授予学生“鱼”的同时,更要有能力授予学生“渔”,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与方法,为其终身发展服务。一名班主任,就是一面镜子,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班主任必须发挥榜样的力量。
中职学校教学大纲对金融事务、会计、旅游、烹饪、电算计、电子商务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要求的共同点是“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性人才”。专业知识与技能广义上包含在人文素养的范畴内,而中职学生几乎是无门槛入学,就很难与教学大纲相吻合。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管理中必须注重以人为本,建立有利于学生素养形成的班级氛围,明确班级规章制度,创建“班级精神”,从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学生人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注重人文能力与方法的运用,注重人文精神与品质的形成,进而全方位的为学生服务。
一个班集体中,如果有一种力量可以引领学生具备了人文知识与技能,那其中一定有着班主任的身影;一个班集体中,如果有一种声音可以影响学生能力的生成与方法的掌握,那其中一定有班主任的声响;一个班集体中,如果充满冉冉正气、蓬勃的生机、高贵精神,那其中一定有班主任楷模的力量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必须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