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漪,李志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
农产品价格波动及传导不仅关系到农业自身的发展、各环节主体的利益分配,而且关系到社会经济秩序的协同与稳定[1]。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已经引起了广大民众的关注,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性已成为了政府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研究农产品国内价格传导机制,抓住农产品国内价格传导的关键环节,对有效地调控农产品价格的异常波动具有重要的意义[2]。
1.1.1 农产品价格波动国内传导路径
农产品价格波动国内传导路径的各环节包括:农产品原料价格,反映源头与中间商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处于价格传导体系的上游;农产品价格,反映农产品生产和收购价格总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处于价格传导体系的中游;农产品巿场总体价格,反映总体物价情况的变动情况,处于价格传导体系的下游[3]。上述3 个环节一般遵循农业生产原料—农产品—农产品市场总体价格的传导路径相互影响。
1.1.2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模型)
向量自回归(VAR)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模型,1980年由克里斯托弗·西姆斯提出。VAR 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4]。VAR 模型数学表达式如(1)式。
(1)式中,t=1,2,…,T,yt是k 维内生变量向量、Xt是d 维外生变量向量、p 是滞后阶数、T 是样本个数、kxk维矩阵A1,……Ap和kxd为矩阵B 是要被估计的系数矩阵、ut是k 维扰动向量。
1.2.1 研究方法 首先模拟农产品价格国内传导路径建立VAR 模型,以检验农产品产业链各环节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再分别建立上中游和中下游两环节的两变量VAR 模型,对各环节间的传导情况进行分析,最后运用方差分解法研究价格传导的影响程度。
1.2.2 数据来源 采用2006—2013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环比数据(HIm)、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环比数据(HIp)、农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数据(HIr)的月度数据,并以2005年12月为基期=100 进行处理,得到定基数据Im、Ip、Ir。其中,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与农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自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1.2.3 国内各环节价格趋势 根据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农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月度定基数据,Ip、Im 和Ir 具有一定的同步性,波动趋势一致,呈波动上升趋势(图1)。
采用2006—2013年跨度为8年(96 个月)的时间序列数据,由平稳性检验结果可知,Im、Ip、Ir 均为一阶单整序列(表1)。
图1 2006年1月—2013年12月Ip、Im、Ir 波动趋势变化
表1 Ip、Im、Ir 的平稳性检验
基于VAR 模型的滞后阶数判断标准,判断该模型的滞后期。根据滞后阶数判断准侧确定最佳滞后阶数为4 阶滞后,即该模型的滞后期为4 期(表2)。
窗宽自适应形心修正算法兼容了饱和波形和非饱和波形的处理,在处理非饱和波形时,其发挥传统形心算法的优势获取形心位置,在处理饱和波形时,能够根据回波波形的饱和程度进行窗宽自调整以及中位数修正,提高算法精度.
表2 VAR 模型滞后阶数判断准则
通过Johansen 协整检验判断变量间的协整关系,以确定各变量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存在1 个协整方程(5%的显著水平)。正规化后的回归方程可表示为(2)式。
回归方程表明,Ip 与Im 呈负相关,与Ir 呈正相关。Ip 对Im 的弹性系数为负值,表示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对农产品生产价格具有比较显著的负向影响;Ip对Ir 的弹性为系数正值,表示农产品生产价格对于农业居民消费价格具有比较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长期均衡机制(图2)。
图2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长期均衡机制
针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国内传导路径的各环节分别建立Im 和Ip,以及Ir 和Ip 的两变量VAR 模型对各环节间的传导情况进行分析。
上中游农产品价格传导路径:农业生产原料——农产品,即Im 和Ip。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与VAR 模型滞后期选择标准,建立模型。根据滞后阶数判断准侧确定最佳滞后阶数为5 阶滞后,即该模型的滞后期为5 期(表3)。
表3 Ip 与Im 的VAR 模型滞后阶数判断准则
表4 Ip 与Im 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由表4 可知,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变动与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变动互为因果关系,即农产品生产价格与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存在双向传导关系。并且残差的多元自相关检验显示不存在自相关,模型特征根位置图显示可以通过平稳性检验。两个VAR 模型的拟合优度分别达到0.992 6 和0.998 5,拟合效果理想,F 值(1 068.510与5 250.881)显示方程总体是显著的,回归结果可信。
回归结果表明,农产品价格在上中游间的传递需要5 个月。Im 对Ip 的各滞后项系数之和为-0.024,表明Im 对Ip 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Ip 对Im 的各滞后项系数之和为0.049,表示Ip 对Im 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
终上所述,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与农产品生产价格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传导关系,传导时间跨度为5个月。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对农产品生产价格具有一定的负向作用,导致农产品价格的反向波动;农产品生产价格的波动对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导致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的同向波动。
表5 Ip 与Im 的VAR 模型滞后阶数判断准则
由表6 可知,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变动与农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动互为因果关系,即农产品生产价格与农业居民消费价格存在双向传导关系。并且残差的多元自相关检验显示不存在自相关,特征根位置图显示可以通过平稳性检验。两个VAR 模型的拟合优度分别达到0.991 9和0.992 6,拟合效果理想,F 值(1 767.392 与1 923.920)显示方程总体是显著的,回归结果可信。回归结果表明,农产品价格在中下游间传递需要3 个月。Ir 对Ip 的各阶系数之和为-0.024 3,表明Ir 对Ip 具有负向作用。Ip 对Ir 的各阶系数之和为0.192 3,表明Ip 对Ir 具有正向作用(图3)。
表6 Ip 与Ir 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综上所述,农产品生产价格与农业居民消费价格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传导关系,传导时间跨度为3 个月。农产品生产价格对农业居民消费价格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导致农业居民消费价格的同向波动;农业居民消费价格对农产品生产价格具有一定的负向作用,导致农产品生产资价格的反向波动。
图3 农产品国内价格传导机理
VAR 模型分析得到农产品价格波动国内传导机理表明,农产品价格传导路径包括顺向路径和逆向路径在农产品价格传导顺向路径下,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导致农产品生产价格的反向变化,农产品生产价格波动导致农业消费价格的同向变化;在农产品价格传导逆向路径下,农业消费价格的波动导致农产品生产价格的反向变化,农产品生产价格的波动导致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的同向变化。农产品价格中上游传递时间5 个月,农产品价格中下游传递时间为3 个月。
方差分解可以分析影响内生变量的结构冲击的贡献度,揭示农产品价格波动在传导过程中其自身及其他变量对这种变动的贡献份额。根据表7 可得出以下结论:(1)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Im)与农业居民消费价格(Ir)对农产品生产价格(Ip)预期误差的贡献存在一期滞后,且解释力度较小。IP 对自身预期误差的解释力度较强,但随着时间的增加不断降低,由第1 期的100.00%下降到第10 期的89.85%,同时Im的贡献份额由0.00%上升至7.69%,Ir 的贡献份额由0.00%上升至2.46%,10 期内Im 与Ir 均对Ip 的贡献度呈较小份额,说明Ip 的短期与长期变动均主要来源于其自身影响。
(2)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Im)对自身预期误差的贡献额随时间增加大幅度减小,由第1 期的88.04%下降至第10 期的38.60%;虽然农业居民消费价格(Ir)对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Im)预期误差贡献存在一期滞后,但随时间增加大幅提高,由第1 期的0.00%上升至第10 期的44.64%,在第9 期超过Im 对自身的影响;而农产品生产价格(Ip)对Im 的解释度较小,稳定在4%~17%之间。
表7 Ip、Im、Ir 预期误差的CHOLESKI 方差分解结果
(3)农业居民消费价格(Ir)的预期误差主要来源于其自身影响及农产品生产价格(Ip)。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Im)对Ir 的解释度极小,保持低于2%的水平。第1 期至第7 期,Ir 对自身预期误差的解释力度强于Ip 对Ir 的解释力度。第8~10 期间,Ip 对Ir 的解释力度超过其自身的解释力度,上升至60.57%。
(4)从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推动农产品生产价格、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与农业居民消费价格波动的力量主要来源于其自身的影响,但自身影响力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降低,且其他变量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从第8 期开始,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波动成为农业居民消费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
农产品价格传导在农产品产业链上传导时间为8个月,且价格传导沿着顺向路径和逆向路径展开。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农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与农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的影响较弱,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的波动影响主要来源于其自身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对农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较大,从第8 期开始成为农产品消费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来看,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波动与农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互为因果,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波动与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波动互为因果。根据方差分解结果得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产品生产价格、农业居民消费价格在短期内对自身预期误差的解释度较大,但随着时间推移呈现下降趋势,且处于农产品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农产品价格波动及传导是关系到农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各环节主体利益分配以及社会经济秩序协同稳定的关键问题。为确保农产品价格的顺畅传导、促进农产品市场稳步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做到:(1)加强推进农产品信息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作模式;(2)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尽量规避菜单成本所带来的不良影响;(3)政府合理干预,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能力,维护农产品市场外部环境稳定;(4)深入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研究,加强预警工作,适时把握主要影响因素[5]。
[1]许世卫,李哲敏,孔繁涛,等.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2,9:71-76.
[2]魏金义,王伟新,祁春节.农产品产业链纵向价格传导机制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3:83-88.
[3]方晨靓,农产品价格波动国际传导机理及效应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4]顾国达,方晨靓,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国内传导路径及其非对称性研究[J].农业经济技术,2011,3:12-20.
[5]曹晓青,李涛,曹文彬,基于VAR 模型的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3,13:28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