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某养麝场林麝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2015-03-09 01:54程建国付文龙蔡永华杨光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圈养球虫线虫

王 宇,程建国,付文龙,朱 萍,蔡永华,杨光友*

(1.四川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学院,四川 雅安 625014;2.四川养麝研究所,四川 都江堰 611830)

麝(Musk deer)属偶蹄目(Artiodactyla)、麝科(Moschidae)、麝属(Moschus),是亚洲特产的野生动物[1-2]。成年雄麝香囊腺所分泌的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化妆品的原料,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我国含麝香制品的产值每年约为50 亿~60亿人民币,而国外含麝香制品的产值每年约为330亿人民币[3-4]。我国是麝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麝资源蕴藏量占世界总量的70 %以上,其中以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分布范围最广[2,5]。由于近几十年栖息地破坏和人为捕杀,种群数量大幅减少,麝现已被列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6]。我国从1958年就开始了麝的人工驯养研究,养殖的麝种有林麝、马麝(Moschus sifanicus)和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其中林麝为最主要的养殖麝种[7-8]。

寄生虫病是危害林麝的一类重要疾病,林麝感染寄生虫后可出现消瘦、腹泻、繁殖障碍和仔麝生长发育受阻等症状,严重感染者甚至死亡,从而严重制约林麝养殖业的发展[9]。为了解四川省西北部某养麝场林麝内寄生虫的感染及危害情况,本研究于2013 年3 月抽样采集204 只圈养林麝的粪便样品进行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为林麝寄生虫病防控及养殖保护工作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品来源 2013 年3 月,从四川省西北部某养麝场,早上采集林麝所排出的新鲜粪便样品204份,其中0~1 岁(仔麝)样品92 份,1~2 岁(育成麝)42 份,2 岁以上(成年麝)70 份。每份样品10 g~20 g,塑料袋采集分装,逐一编号登记,回实验室进行检测。

1.2 检测方法 对采集的粪便样品采用饱和食盐水离心漂浮法和贝尔曼法进行检测,对阳性样品应用麦克马斯特氏法进行虫卵或卵囊的定量测定,记录每克粪便样品中的虫卵(或卵囊)数(EPG/OPG)[10-11]。

1.3 数据分析 将镜检结果按照年龄、性别、混合感染情况分组,应用SPSS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虫种与感染率 共检测林麝粪便样品204 份,寄生虫虫卵(卵囊)或幼虫阳性率为57.84 %(118/204)。其中球虫、鞭虫、肺线虫、类圆线虫、绦虫和其它线虫的阳性率分别为31.37%、30.88 %、9.80 %、5.88 %、3.92 %和2.45 %,球虫和鞭虫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虫种,均超过30 %(表1)。

表1 林麝内寄生虫感染情况Table 1 Prevalences of endo-parasites infection in captive M.berezovskii

2.2 年龄分布 在林麝各年龄组粪便样品中寄生虫虫卵(卵囊)或幼虫的阳性率均超过50 %,其中1~2 岁组阳性率最高达64.29 %(27/42)。球虫在各年龄组样品中的阳性率均较高(28.57 %~32.61 %);鞭虫在0~1 岁组和1~2 岁组的样品中阳性率均超过33 %;类圆线虫主要感染1~2 岁组林麝,阳性率为11.9 %(5/42);而肺线虫在1~2 岁组及2 岁以上组的阳性率也超过11 %。但各年龄组感染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2)。

2.3 混合感染情况 在阳性的118 份粪便样品中,有44 个样品为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的粪便样品阳性率为21.57 %(44/204),其中主要是球虫和鞭虫的混合感染,占混合感染的56.82 %(25/44),0~1 岁组混合感染率最高(表3)。

2.4 性别分布感染情况 2 岁以上可以区分公母的林麝共70 只,其中公麝为37 只,母麝为33 只,公麝的阳性率超过50%,母麝的阳性率也达到42.42%(14/33)。公麝的球虫和鞭虫阳性率均高于母麝,而绦虫和类圆线虫仅在母麝粪便样品中发现,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各种寄生虫的感染率与麝的性别无关(表4)。

表2 不同年龄段林麝内寄生虫感染情况Table 2 Prevalence of endo-parasites infection in different year groups of M.berezovskii

表3 不同年龄组林麝寄生虫混合感染情况Table 3 Prevalences of mixed infection in different year groups of M.berezovskii

表4 2 岁以上不同性别林麝内寄生虫感染情况Table 4 Prevalence of endo-parasites infection in M.berezovskii up of 2-years old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3 讨论

目前在野生及圈养林麝体内外已报道寄生虫种类达24 科44 种[12-13]。对圈养林麝每年均采取季节性驱虫,寄生虫的危害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由于圈养林麝的主要食物为高山树叶类,排除了感染肝片吸虫等吸虫类寄生虫的可能,因此我们对林麝粪便样品的检测只采用了离心漂浮法和贝尔曼法。调查结果显示该场林麝内寄生虫感染仍较严重,粪便样品阳性率达到57.84 %,球虫和鞭虫的感染最严重,因此该场寄生虫病防控方案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球虫是主要危害幼龄动物的一类肠道原虫,球虫主要损伤和破坏动物的肠上皮细胞,常引起肠道病原菌的继发感染[14]。动物发病时出现腹泻和消瘦等症状,最终可因虚脱或继发感染导致死亡。本次调查中,球虫在该场林麝各年龄组粪便样品阳性率均较高(28.57 %~32.61 %),因此应重点加强仔麝(0~1 岁)和育成麝(1~2 岁)球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鞭虫为毛首科毛首属(Trichuris)线虫,是对草食动物致病性较强的一类肠道寄生虫,其可引起肠黏膜机械性损伤,导致肠黏膜水肿、溃疡、坏死,严重时引起死亡[13]。该场林麝鞭虫感染率较高,尤其是仔麝和育成麝阳性率均在30 %以上,因此鞭虫应是该场需要重点防范的寄生虫。

危害林麝的肺线虫主要是网尾科(Dictyocaulidae)网尾属(Dictyocaulus)线虫,幼虫侵入机体的移行过程可导致肠黏膜、淋巴结的损伤、出血和炎症,而成虫寄生于林麝的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内,可以引起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死亡率较高[13]。在本次调查中,林麝的肺线虫感染率9.80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乳突类圆线虫(S.papillosus)主要寄生于草食动物的小肠粘膜内。据报道,圈养林麝乳突类圆线虫的感染强度达136 条~35 600 条,可引起仔麝的发病与死亡[13-15]。乳突类圆线虫幼虫经皮肤及消化道感染钻入组织经血管移行,在移行过程中会导致继发性感染,造成化脓、腐败性炎症甚至败血症死亡。患病林麝出现腹泻、厌食、消瘦、被毛粗乱枯黄等症状。在本次调查中,林麝乳突类圆线虫的阳性率虽只有5.88 %,但也应引起关注。

莫尼茨绦虫(Moniezia)是严重危害圈养林麝的寄生虫,可以引起仔麝高发病率和死亡率[13]。本次调查林麝粪便样品绦虫卵阳性率较低(3.92 %),这可能与该场长期使用吡喹酮进行驱虫和采用复合酚等杀灭中间宿主(甲螨)有关。同时,本次采样为3 月份,气温较低,中间宿主(甲螨)尚未活动,因此林麝感染绦虫的机会较少。

[1]Huang Jie,Li Yu-zhi,Li Peng,et al.Genetic quality of the Miyaluo captive forest musk deer(Moschus berezovskii)population as assessed by microsatellite loci[J].Biochem Systemat Ecol,2013,47:25-30.

[2]宋兴超,杨福合,邢秀梅.中国麝科动物的种类,分布,价值及其保护对策[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8,9:5-7.

[3]Li Xue-you,Jiang Xue-long.Implication of musk deer(Moschus spp.)depletion from hunter reports and dung transect data in northwest Yunnan,China[J].J Nature Cons,2014,22(5):474-478.

[4]Zhao Ke-lei,Liu Yang,Zhang Xiu-yue,et al.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biotic-resistance genes in Arcanobacteriumpyogenes strains from abscesses of forest musk deer[J].J Medical Microbiol,2011,60(12):1820-1826.

[5]Guan Ting-long,Zeng Bo,Peng Que-kun,et al.Microsatellite analysis of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captive forest musk deer population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conservation[J].Biochem Systemat Ecol,2009,37(3):166-173.

[6]Xiang Lei-lei,Lu Qing-bin,Meng Xiu-xiang.Preliminary studies on the behavioral assessment of the domestication degree of captive alpine musk deer[J].Pakistan J Zool,2011,43(4):751-757.

[7]He Lan,Li Lin-hua,Wang Wen-xia,et al.Welfare of farmed musk deer:Changes i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usk deer in farming environments[J].Appl Anim Behav Sci,2014,156:1-5.

[8]吴民耀,王念,惠董娜.林麝保护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1):34-39.

[9]吕向辉,乔继英,吴晓民,等.主要危害麝类的化脓性,呼吸系统疾病及寄生虫病研究[J].经济动物学报,2009,13(2):104-107.

[10]Sloss M W,Kemp R L,Zajac A M.Veterinary clinical parasitology[M].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4.

[11]Vercruysse J,Holdsworth P,Letonja T,et al.International harmonisation of anthelmintic efficacy guidelines(Part 2)[J].Vet Parasit,2002,103(4):277-297.

[12]沙国润,张化贤,蔡永华,等.四川省家养林麝寄生虫虫种调查[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1995,3(1):33-33.

[13]杨光友,张志和.野生动物寄生虫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4]刘肇邦,程建国.圈养林麝球虫病的地域分布及对策[J].中国草食动物,2002,22(3):46-46.

[15]沙国润,张化贤,蔡永华,等.乳突类圆线虫在家养林麝体内首次发现[J].畜牧与兽医,1994,1:10-12.

猜你喜欢
圈养球虫线虫
夏季蔬菜换茬期线虫防治要注意
渝西地区兔球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
肉鸡球虫疾病药物防治效果的分析
圈养羊需做好三点
中小鸡场鸡球虫感染情况调查
鸡球虫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成功圈养羊做好三要点
我国松树体内线虫种类及其分布
地黄花对秀丽线虫寿命的影响
朝鲜孢囊线虫——浙江省孢囊线虫新记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