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利军 刘晓华 曹定睿
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局部麻醉用于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临床观察
武利军 刘晓华 曹定睿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局部麻醉用于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行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施行全身麻醉联合局部麻醉组(联合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全麻组), 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 丙泊酚总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及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射频治疗中MAP、HR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 联合麻醉组射频治疗中, MAP、HR与全麻组比较, 升幅较小(P<0.05), 术后两组均恢复至接近麻醉前水平。丙泊酚总用量、术后恢复时间联合麻醉组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用于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均安全有效, 联合麻醉组术后苏醒快, 术中不良反应较少。
全身麻醉;局部麻醉;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医院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40例,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施行全身麻醉联合局部麻醉组(联合麻醉组)和全身麻醉组(全麻组), 每组20例。术前无系统性疾病, 肝肾功能正常,未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及镇静药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联合麻醉组和全麻组患者的基本情况(n,±s)
表1 联合麻醉组和全麻组患者的基本情况(n,±s)
组别 例数 性别(男:女) 年龄 (岁) 体重(kg)联合麻醉组 20 9:11 59.2±5.3 66.7±7.1全麻组 20 8:12 60.5±4.5 67.9±5.7
1.2 方法
1.2.1 麻醉及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头颅CT或MRI等, 术前常规禁食8 h,禁水2 h, 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通路, 输注平衡液, 连接心电监护仪, 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及脉搏氧饱和度等。术前常规检查麻醉机及呼吸管路, 准备口咽通气道、吸引器、气管插管用品及急救药品。两组术前15 min小壶静脉均给予阿托品0.005 mg/kg, 氟哌利多0.05 mg/kg,丁丙诺啡0.002 mg/kg。术中两组均使用丙泊酚全身麻醉, 联合麻醉组半月节局部加用局部麻醉药物利多卡因。
1.2.2 操作步骤 ①采用半月神经节前入法, 患者取仰卧位, 头置正中过仰位, 行常规消毒, 在C臂或CT影像学引导下, 在局部麻醉下向同侧卵圆孔进针, 进针约7~8 cm时进入卵圆孔, 到达半月神经节时患者可感觉到明显的三叉神经控制区放散痛。穿刺完毕后拔出针芯, 连接射频针接头, 根据电刺激诱发的感觉和运动反应调整射频电极尖端在半月神经节中的位置, 使反应部位与原疼痛发作部位相一致。②射频热凝前5 min, 面罩给氧5 L/min;热凝前3 min, 联合麻醉组给予穿刺针内0.5%利多卡因0.2 ml注射, 全麻组穿刺针内不给局部麻醉药;热凝前2 min, 联合麻醉组静脉注射丙泊酚0.6 mg/kg, 全麻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
射频热凝术:给予丙泊酚2 min后启动射频电流, 将治疗温度预置在60~75℃, 定时60 s, 行2~3次射频热凝术;如涉及两支, 术中则通过电刺激运动反应调整射频电极尖端在半月神经节中的位置。如对应区域准确, 则设定治疗温度为60~75℃, 定时60 s,2~3次热凝术治疗。射频热凝中, 视患者反应, 酌情追加丙泊酚, 心率低于50次/min时, 静脉注射阿托品0.2 mg, 收缩压高于170 mm Hg(1 mm Hg=0.133 kPa),静脉注射亚宁定(乌拉地尔)12.5 mg, 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值20%时, 静脉注射麻黄碱10~20 mg, 脉搏氧饱和度低于90%或呼吸次数<8次/min, 行辅助呼吸。
1.3 观察指标 入室至麻醉期间观察并记录T1(术前10 min)、T2(丙泊酚麻醉诱导后60 s)、T3(射频开始后30 s)、T4(射频开始后120 s)及T5(患者术后清醒时)各时间点的MAP、HR及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丙泊酚的使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射频治疗中MAP、HR均有明显升高(P<0.05), 联合麻醉组射频治疗中, MAP、HR与全麻组比较, 升幅较小(P<0.05), 术后两组均恢复至接近麻醉前水平。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过程中不同时间点HR和MAP比较(±s)
表2 两组麻醉过程中不同时间点HR和MAP比较(±s)
注:与T1比较,aP<0.05;与全麻组比较,bP<0.05
观察指标 组别 例数 T1 T2 T3 T4 T5 HR(次/min) 联合麻醉组 20 78.1±10.2 98.2±12.7a 114.5±8.9ab 108.9±10.6ab 80.2±7.2全麻组 20 77.5±11.6 97.7±10.8a 127.7±10.2a 125.3±9.9a 79.4±7.1 MAP(mm Hg) 联合麻醉组 20 89.1±10.9 97.5±11.8a 105.5±6.9ab 99.1±7.0ab 88.1±7.5全麻组 20 88.7±11.0 98.3±12.3a 117.9±5.1a 115.6±6.2a 87.9±4.5
2.2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10.87±3.59)min VS (11.60±4.8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术后恢复时间[(6.87±2.59)min]延长、丙泊酚用量[(162±17.43)mg]较大, 与联合麻醉组[(2.12±0.65)min 、(63±22.64)m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微创外科手术, 其发展与麻醉方法紧密相关。初始在局部麻醉下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因其剧烈疼痛让患者常无法坚持完成手术而影响治疗效果[1,2]。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因无法对患者进行感觉定位而影响手术操作及术后疗效。全身麻醉联合局部麻醉, 用于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镇静、镇痛完全, 可有效减轻患者术中应激, 减少丙泊酚用量, 降低丙泊酚对呼吸的抑制作用, 术后麻醉恢复迅速。但在本研究中,联合麻醉组仍有1例患者发生舌后坠, 局部麻醉药物和静脉麻醉药物的最佳剂量及给药时机, 尚需进一步探讨。
[1]卢振和,高崇荣,宋文阁.射频镇痛治疗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8.
[2]孙雪华,曾邦雄.丙泊酚的麻醉作用机制.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4):364-36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026
2014-12-16]
033000 山西吕梁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武利军刘晓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曹定睿)
曹定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