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黏膜下隆起病变的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价值

2015-03-07 12:52周锋利,彭海霞,褚以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7期



十二指肠黏膜下隆起病变的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价值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上海, 200336)

关键词:十二指肠; 黏膜下隆起病变; 小探头超声内镜

十二指肠的病变大部分表现为溃疡和炎症,但是随着检查例数的增加,表现为黏膜隆起性的病灶亦为数不少,大部分隆起型病变为息肉或息肉样增生,但是有少部分表现为黏膜下病变,在普通白光内镜下隆起病变往往是表面光滑,与周围边界较清,无法通过肉眼观察明确病变的性质。小探头超声内镜操作简单,能构清晰地显示十二指肠肠壁的各个层次,并能根据黏膜下隆起的病灶与肠壁的层次结构关系,较准确地判断出病变位于肠壁内的位置,或是腔外压迫,并根据超声特征对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文主要对216例表现为黏膜下隆起的十二指肠病变进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并进行分析,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对十二指肠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经胃镜检查发现表现为十二指肠黏膜下隆起病变的患者216例,男89例,女127例,年龄21~84岁,平均59岁。

1.2 方法

上述216例患者先经普通白光内镜诊断存在十二指肠黏膜下隆起病变,黏膜表面光滑,使用FUJINONEPX440主机,扫描频率15.0MHz,超声小探头经内镜活检钳道插入行实时超声扫描。所有内镜及超声影像由电脑采集清晰图片并保存。其中部分病例行病灶切除,并行病理诊断。

2结果

在216例病例中,位于十二指肠球部的有134例(62%), 降部的有82例(38%), 其中囊肿92例(42.6%), 息肉25例(11.6%), 异位胰腺25例(11.6%), 脂肪瘤22例(10.2%), 附乳头19例(8.8%), 间质瘤14例(6.4%), 腔外压迫7例(3.2%), 炎症7例(3.2%), 类癌3例(1.4%), 纤维瘤1例(0.5%), 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0.5%), 其中息肉13例,脂肪瘤12例,间质瘤9例,类癌3例,纤维瘤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分片切除术(EP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及外科开腹手术。术后病理提示:息肉13例,符合率为100%;脂肪瘤10例(另外2例为间质瘤),符合率83.3%;间质瘤8例(另外1例为类癌),符合率88.9%;类癌3例,符合率100%;纤维瘤1例,符合率100%。

3结论

十二指肠隆起型病变在消化道疾病中虽然占很小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其位置深,周围器官多,病变的性质诊断十分困难。虽然有文献[1]报道,在十二指肠肿瘤中13%~60%可经上消化道造影定性诊断,常规上消化道内镜对十二指肠隆起病灶诊断的准确率为16.8%~43.4%[2],但是在临床工作中虽然使用普通白光内镜及上腹部CT,胃肠道造影等手段,但是对许多十二指肠隆起型病变仍然难以做出诊断。

本研究是在使用普通内镜下加装小超声探头,在白光内镜下先进行诊断,当初期发现隆起病灶后,再进行超声扫描,从而获得清晰的超声图像,准确显示隆起病灶在消化道内壁的层次以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并根据隆起病灶与各肠壁层次结构之间的关系来判断病变的起源,或是腔外压迫,并根据病灶内部的超声特性对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本组患者中,十二指肠隆起型病变位于球部的占62%,位于降部的占38%,其中囊肿占比最多(42.6%),其他疾病的比例也与许国铭[3]、李智[4]等报道的基本一致。既往作者认为十二指肠的恶性疾病非常罕见,但是一些有潜在恶性倾向的疾病(间质瘤、类癌)也占有一定比例(7.8%)[5-7]。部分病例行病灶切除术,整体符合率为92.1%,但是由于十二指肠位置深,行病灶切除较难,只能对部分患者病灶进行切除,病例数较少,还需进一步积攒病例。

使用超声内镜能够术前明确位于十二指肠黏膜下隆起的性质,同时超声内镜对于病变的具体部位,大小,浸润深度,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等能够更加明确,对于指导下一步治疗方式(无需处理、内镜下切除还是外科手术治疗)有积极意义,目前内镜下治疗技术(EMR、ESD等)发展很快[8-9], 本组病例中已有部分行此类治疗方法,使许多十二指肠疾病的治疗相对容易及创伤减小,为患者提供更大的益处。而且由于小探头超声内镜需要设备相对简单,操作相对容易,但是对于部分腔外压迫病例,可能需要大探头超声内镜,更能明确邻近病变的性质[10]。

参考文献

[1]原春辉, 何三光.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86例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5, 14(10): 757.

[2]金震东. 现代腔内超声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213.

[3]许国铭, 邹多武.超声内镜对十二指肠隆起病灶的诊断价值[J]. 中国内镜杂志, 1997,3(1): 3.

[4]李智, 郝玲, 肖玉良, 等. 十二指肠降部黏膜下层隆起性病变17例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 2012, (9): 958.

[5]汪武强, 王启之, 姚爱群, 等. 微型探头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J]. 江苏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4, 24(1): 80.

[6]孙曦, 王向东, 卢忠生, 等. 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研究[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 33(3): 207.

[7]李春花, 赵国策, 樊超强, 等. 食管癌晚期合并食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后209例临床护理[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 35(7): 689.

[8]姚卫洲. 全胃切除术后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与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的效果比较[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 17(6): 780.

[9]李增宁. 肿瘤患者营养支持[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1, 31(3): 188.

[10]霍蕊, 张珍珍, 焦文芹, 等. 胃癌术后早期使用肠内营养泵的护理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4): 646.

通信作者:彭海霞

收稿日期:2015-01-09

中图分类号:R57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7-194-02

DOI:10.7619/jcmp.20151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