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疗法对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5-03-07 12:51庄绪娟,江毅,王文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7期
关键词:抗炎抗氧化脑梗死



PAS疗法对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庄绪娟, 江毅, 王文蕾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 山东 青岛, 266109)

关键词:PAS; 脑梗死; 动脉硬化; 抗炎; 抗氧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不稳定斑块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发现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脂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与炎性因子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1]。以往临床上对脑梗死治疗的主要策略是调脂、抗炎、稳定斑块,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斑块进展以及脑梗死再次发生[2]。PAS三联疗法是指抗氧化、抗血小板和降脂同时干预动脉粥样硬化。该方法[3]已证实能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稳定逆转斑块,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拟通过普罗布考、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PAS疗法)对脑梗死患者抗动脉硬化、抗炎的作用,以期为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纳入标准:① 均经头颅CT及MRI确诊; ② 均符合脑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2],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9 cm; ③ 均居住于本市内,随访性良好; ④ NIHSS>14分,GCS>8分; ⑤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⑥ 年龄<75岁; ⑦ 均为初次脑梗死患者,肢体瘫痪Ⅰ~Ⅲ级。排除标准: ① 心源性及不明原因脑梗死患者; ② 合并有恶性肿瘤者; ③ 合并有其他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 ④ 胃溃疡、未出血; ⑤ 他汀类药物过敏史;⑥感染性疾病患者、近期重大外伤、手上史者; ⑦ 免疫系统疾病; ⑧ 治疗依从性差。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45~75岁,平均(58.5±18.3)岁。发病时间1~72 h, 平均(41.5±9.3) h。将该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急性期均卧床休息,改善循环、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控制血糖、降血压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抗栓和调脂治疗(AS治疗),抗栓治疗氯吡格雷片75 mg/d,调脂阿托伐他汀治疗,开始1周内每晚口服40 mg/d。1周后每晚口服剂量调整为20 mg/d。出院后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 mg/d。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抗氧化治疗(P治疗),给予普罗布考片,250 mg/d,2次/d。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进行针刺、高压氧治疗,不使用其他抗凝、抗血小板、其他具有调脂作用或影响脂质代谢的药物。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 炎性因子:所有患者空腹采血5 mL, 2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后提出100 μL,置于-20 ℃冰箱保存统一检测。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前两项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CRP采用免疫透射散射浊度法测定; ② 抗氧化:取血样本方法同上,指标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A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SOD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GSH-Px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法测定; ③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取仰卧位,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患者的双侧颈动脉,周围血管探头频率为5~15 Hz。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面积。

2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炎性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TNF-α、CRP、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抗氧化指标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炎性因子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SOD高于对照组, MDA低于对照组, GSH-Px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抗氧化指标比较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颈内动脉IMT及斑块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的颈内动脉IMT及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比较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有3例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经保肝治疗后好转。有2例患者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自行好转。不良反应并未影响患者治疗。

3讨论

血脂代谢异常、自由基损伤、氧化应激反应、慢性炎性病变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4]。有研究[5]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就有大量的CRP沉积,其与LD-CL相互作用损害细胞膜,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可引起脑血管缺血、缺氧,造成梗死。LDL-C经过氧化修饰后转变成OX-LDL,并可通过多种途径启动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引发恶性脑血管事件。因此,调节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炎性反应,重建自由基防御系统功能是减轻脑梗死神经损伤的重要措施。

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时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的代表类药物。但临床上尽管强化他汀类药物降脂,患者的LDL水平已经较为理想,但仍有部分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继续进展、破损以及脑梗死再次发生。近年来,有研究[6]认为,抗血小板、调脂、抗氧化稳定斑块治疗应该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主要治疗策略。普罗布考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抗氧化剂和抗炎药物,还能够保护细胞内皮功能和调节血脂,可以在动脉管腔内和内皮下发挥抑制LDL-C氧化和提高HDL-C水平,祖东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7]。研究[8]显示,普罗布考能够显著降低颈动脉IMT和缩小斑块面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也有研究[9]报道,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可改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氯吡格雷是比较典型的抗血小板制剂,是一种选择性二磷酸腺苷拮抗剂,主要通过其活性代谢产物选择性地与血小板表面腺苷酸环化酶耦联的二磷酸腺苷(P2Y12)受体结合,通过对血小板活性的抑制,对缺血性动脉发挥抗炎作用,减少脑血管缺血事件[10-11]。阿托伐他汀是一种羟甲戊二酰辅酶 A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有效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除了调脂作用以外,他汀类药物还有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抗血栓、改善纤溶及神经保护的等多重作用,可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动脉硬化水平[12-13]。李绍发等[14]报道,PAS三联疗法(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和普罗布考)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显著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PAS疗法和AS疗法都能改善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水平,但PAS的疗效要优于AS疗法,表现为PAS组治疗6个月时的炎性因子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好于AS组(P<0.05)。TNF-α、CRP、IL-6是较为典型的炎性因子代表因子,其不仅参与脑梗死的发生,而且其水平的高低往往也预示的病情的严重程度。SOD、MDA、GSH-Px是氧化应激的典型代表因子,SOD可有效清除物体内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GSH-Px可阻断超氧化阴离子细胞类脂过氧化对组织的损害作用,MDA反应脂质过氧化物存在的程度。这提示PAS治疗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要优于AS治疗,可能与普罗布考更有助于快速降低血清OX-LDL水平,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而且改善内皮功能,抑制内皮细胞凋亡,还能从多个途径降低血脂水平,协同他汀类调脂药和抗血小板药物更有效地阻止血管炎症发生和发展有关[15-17]。结果还显示,PAS组的颈内动脉IMT及斑块面积的改善也好于AS组。这与王素香等[18]的动物实验结果证实PAS三联疗法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明显减轻,斑块面积和IMT下降的结果基本一致。PAS治疗组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肝功能损害经对症治疗后好转,胃肠道反应自行好转。

参考文献

[1]洪毛娥, 吴倩, 馈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9, 22(3): 212.

[2]李强, 凌芳, 聂德云, 等.PAS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相关蛋白及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3, 12(1): 44.

[3]蓝晓红, 周永刚, 李祥, 等. 三种联合用药方案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及脂肪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23): 1635.

[4]凌芳, 李强, 聂德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OPG和MIF水平的变化及PAS三联疗法的干预作用[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2, 6(2): 26.

[5]程越朋, 杨光.PAS三联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踝臂指数的影响及机制[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4, 21(1): 50.

[6]李英, 朱榆红.PAS疗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J].2010, 21 (3): 139.

[7]文治成, 贺传沙, 鲁远君, 等.PAS疗法对脑梗死患者ESR, 血清TC、LDL-C、HDL-C水平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2, 41(30): 3214.

[8]章莹, 师俊萍.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28): 3103.

[9]邹春颖, 于凤伟, 高凤荣.PAS方案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12): 2205.

[10]贺术云, 张进国.氯吡格雷及辛伐他汀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11): 1173.

[11]刘东涛, 贾伟华, 周立春.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 2014, 54(46): 74.

[12]李晓玲, 陈艳, 张紫寅, 等.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 2013, 15(6): 807.

[13]姜斌, 马瑞, 杜继臣.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临床荟萃, 2013, 28(7): 750.

[14]李绍发, 梁柯.抗氧化、抗血小板和降脂三联疗法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1, 24(2): 134.

[15]孟晓萍, 王素香, 张基昌, 等.普罗布考联合降脂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干预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 2009, 8 9(28): 1986.

[16]夏晓爽, 李新, 王林, 等.普罗布考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影响[J].天津医药, 2013, 41(5): 412.

[17]刘立生, 王冬梅, 高岩.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抗氧化及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18): 2130.

[18]王素香, 王拥军, 尹洪超, 等.PAS综合疗法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干预[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8, 16(8): 628.

基金项目:山东省卫生厅资助基金(2091223)

收稿日期:2015-03-12

中图分类号:R 7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7-077-03

DOI:10.7619/jcmp.201517024

猜你喜欢
抗炎抗氧化脑梗死
6000倍抗氧化能力,“完爆”维C!昶科将天然虾青素研发到极致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猪皮胶原蛋白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乳清低聚肽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
绿茶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