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
随着竞技武术套路项目日益朝着“高、难、新、美”方向发展,并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宗旨相结合,武术套路竞赛也越来越激烈起来。因此通过科学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竞赛水平,取得优异成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武术套路运动员必须进行科学的赛前心理训练[1]。在过去30年中,传统的心理技能训练主要通过自我控制内部心理和情绪过程来提高竞赛表现状态的,具体方法包括放松训练、表象训练、唤醒调节、目标设置、注意力训练、积极的自我谈话等。一些运动心理学家使用放松、表象、自我谈话、目标设置的心理干预方法的组合对运动员进行干预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的表现成绩都有提高(Bull,1996;Patrick,Hrycaiko,1998;Thelwell,2001;Greenless,2003)[2-5]。
青少年运动员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要想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单需要不断提高专项水平,还需要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本研究将通过对于一名长拳青少年运动员进行心理干预,来改善该运动员赛前的情绪状态。
选取HB省队套路运动员一名。运动员A,男,17岁,训练年限7年,健将级运动员。最好成绩为2013年全国武术套路(传统项目)冠军赛第1名。但该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手心出汗等情况。希望可以通过心理课程改善运动员赛前的情绪状态,为未来的比赛能更好的发挥自身应有的水平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采用个案的方法来进行研究:1)前测:采用运动员POMS量表、训练比赛满意感、运动心理疲劳问卷、运动竞赛焦虑问卷对该运动员的情绪状态进行分析。前期评估每周进行1次,进行4周评估,共4次。2)干预:对该参与者进行心理课程的干预,原则上每周1节课,共计10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放松训练、表象训练、目标设置、注意力训练、积极的自我谈话。每个内容包括2次课程,每次课程后都再次进行4份量表进行评估,共10次。3)后测:课程结束后,通过4份量表对运动员进行3周的跟踪评估,每周1次,共3次。
1.3.1 积极情绪状态
1)心境状态。采用 POMS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该量表共有40个形容词,包括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慌乱以及与自我有关的情绪7个分量表,用五级量表法答题,计分相应的以0-4分。该量表的信度在0.62-0.82之间[6-7]。2)训练比赛满意感。采用由张力为,梁展鹏针对运动员进行的用来评定训练比赛满意感的量表,考察了运动员对于训练比赛经历的认知评价。该量表共6条目,采用七点李克特方式计分,其中,从1(完全不同意)-5(完全同意)。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5[6]。
1.3.2 消极情绪状态
1)心理疲劳:采用Raedeke和Smith修订的《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共15个题目,分为“情绪体力耗竭、成就感降低、对运动负评价”3个维度,要求被试者在“从没有”到“总是”5个等级上评价自己,各维度分值越高,说明疲劳程度越高[6]。国外研究中跨样本效度以及重测信度较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78。2)运动竞赛焦虑。采用周成林等人[8]修订的运动竞赛焦虑量表来测量中国人的竞赛焦虑[9]。该量表共有15个条目,采用三点李克特方式计分。总分越高,赛前焦虑水平越高。该量表的平均信度是0.77。
课程设计主要包括放松训练、表象训练、目标设置、注意力训练、积极的自我谈话5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2次课。
1.5.1 视觉化检验
采用“视觉化检验”(visual inspection)的方法被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即通过直观图形对效果进行分析。根据Hrycaiko和Martin(1996)[9]的建议,采用下列标准在直观图形上衡量干预效果是否显著:1)基线水平和干预阶段之间数据的重叠点较少(即在同一水平上的点较少);2)可以看到紧随干预后的直接效果;3)干预效果量的大小;4)效果具有跨研究被试的一致性程度。当采用视觉化检验方法分析数据时,若上述标准有多条得到满足,研究者就能对干预效果有相当的肯定。
1.5.2 效果量检验
采用Hsen-Hsing Ma[10]在PND的基础上采用超过基线中位数的百分比PEM (percentage of data points exceeding the median of baseline phase)来直观的评估干预方法的效果量。如果PEM值在90%以上,则说明干预非常有效;若PEM值在70%-90%之间,则表明干预有中等强度的效果;若PEM值在50%-70%之间,怎说明干预效果很微弱;若PEM值在50%或者以下,则说明干预有反效果。本实验中,干预后期望数据能够有所升高,因此PEM的具体计算方法就是找出干预后数据在基线中位数以上的数据点个数百分比。
心境状态得分的下降,表明消极情绪状态的降低程度。运动员A的心境状态如表1所示。由该量表中可以看出该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得分由干预前的平均值112,降低到105.4(降低了5.8%),PEM=1;得分跨度由107-115降低为101-109。在撤除干预之后,心境得分虽有升高,但仍低于干预前、干预期的得分,平均值由105.4降低为105(降低了0.38%),说明干预的后续效果存在。效果量表明干预效果显著。
表1 队员A心境状态得分情况
图1 队员A心境状态得分分布
该量表的分数值增加表明运动员训练比赛满意程度的增加。运动员A的训练比赛满意感如表2所示。由该量表中可以看出该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满意感得分由干预前的平均值24,提高到25.7(提高了7.1%),PEM=0.9;得分跨度由22-26提高为23-27。在撤除干预之后,训练比赛满意感仍有所升高,平均值由25.7提高为27(提高了5.1%),说明干预的后续效果存在。效果量表明干预效果显著。
表2 队员A训练比赛满意感得分情况
图2 队员A训练比赛满意感得分分布
心理疲劳分数越高,说明运动员疲劳程度越高。运动员A的心理疲劳程度如表3所示。由该量表中可以看出该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程度的得分由干预前的平均值44.75,降低到43.3(降低了3.2%),PEM=0.6;得分跨度由42-27降低为40-47。在撤除干预之后,心理疲劳程度在平均值上未降低,但是在跨度得分上有所降低。效果量表明干预效果显著。
表3 队员A心理疲劳得分情况
图3 队员A心理疲劳得分分布
该量表的分数值降低表明运动员竞赛焦虑的减少。运动员A的运动竞赛焦虑如表4所示。由该量表中可以看出该运动员的运动竞赛焦虑得分由干预前的平均值212.5,降低到了177(降低了16.7%),PEM=0.8;得分跨度由200-220降低为150-220。在撤除干预之后,运动竞赛焦虑仍有所降低,平均值由177降低为153.3(降低了13.4%),说明干预的后续效果存在。效果量表明干预效果显著。
表4 队员A运动竞赛焦虑得分情况
图4 队员A运动竞赛焦虑得分分布
1)从各量表得分分布情况来看,除了心理疲劳程度在跟踪期时,效果不显著,其余指标均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临近比赛,运动员自身的压力造成的;2)从总体上看,该运动员的积极情绪状态增加、消极情绪状态降低,心理干预起到对情绪的干预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1)由于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其外部效度有限,不一定可以推广到其他高水平运动员身上;2)研究的1名被试者,由于年纪较小,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也存在差距;3)持续评估时间短,仅有3个星期,缺乏跟踪评价,很难确定该干预的长时效益。对于知识的消化,新的认知体系的建立,以及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的训练和比赛中,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因而纵向研究应该是后续研究所需要考虑的方面。
[1] 刘 涛.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及其运用[J].四川体育科学,2000(3).
[2] Bull S.J.,Albinson J.G.,Shambrook C.J..The mental game plan: Gettingpsyched for sport.Brighton[M].UK:SportsDynamics,1996.
[3] Patrick T.D.,Hrycaiko D.W..Effectsofamental training packageon an enduranceperformance[J].The SportPsychologist,1998(12).
[4] ThelwellR.C.,Greenlees I.A..The effectsofamental skills training package ongymnasium triathalon performance[J].The Sport Psychologist,2001(2).
[5] Thelwell R.C.,Maynard I.W..The effect of amental skills package on “repeatable good performance”in cricketers[J].Psychology of Sportand Exercise,2003(4).
[6] 张力为,梁展鹏.运动员的生活满意感:个人自尊与集体自尊的贡献[J].心理学报,2002(2).
[7] 祝蓓里.POMS量表及简式中国常模简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1).
[8] 周成林,鲍海涛.运动心理测量与评价[M].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0.
[9] Brown,K.W.&Ryan,R.M..The benefitsofbeing present:Mindfulnessand its role in psychologicalwell-being[J].Journal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2003(4).
[10]Levitt,J.T.,Brown,T.A.,Orsillo,S.M.,&Barlow,D.H.The effectsofacceptance versus suppression of emotion on subjective and psychophysiological response to carbon dioxide challenge in patients with panic disorder[J].Behavior Therapy,2004,35:747–766.
[11]Orsillo,S.M.,&Roemer,E..Acceptance andmindfulness-based approaches to anxiety:Conceptualization and treatment[M].New York:Springer.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