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子 华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高职护生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培育的实践与思考
卢子华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225009)
摘要: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加强护理职业文化建设,符合现代护理发展的趋势。高职护生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培育,体现了文化育人,体现了专业特色,体现了与时俱进。形成系列富有特色的护理校园文化品牌,促进了与医院护理文化的衔接,提高了护生综合素质,提升了护理人才的培养内涵和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护生;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培育
护理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护理领域的表现形式,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亚文化。具体地说,护理文化是护理人员在长期的护理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能约束自己思想和行为、凝聚其归宿感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精神因素的总和,其核心是组织共同的价值观。校园护理文化活动是校园护理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护理文化育人功能发挥的主阵地。而校园护理文化活动品牌的培育,则是建设特色校园文化,体现高职院校教育品位,增强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全面培养护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校园护理文化活动品牌培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结构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人文素质和能力素质等几个方面[1]。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指临床工作能力和医德医风的培养,还包括从事这一职业的高级科研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培养,如科研创新意识、思维方法与观察能力等[2]。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是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护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有人际关系能力(协调、与人相处、沟通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评判性思维)、适应力(应变、合作、管理的能力)及人文关怀意识等四个方面。
研究对象:选取扬州职业大学医学院2014级8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名,女60名,年龄18至22岁,平均20岁。
调查内容:人际关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力及人文关怀意识。
测评方法:将以上内容分别进行得分测评,很好:5分;好:4分;一般:3分;不好:2分;很不好:1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包处理数据,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护生综合素质调查结果统计表±s)
由表1可以看出,人际关系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适应力三项得分皆低于4分,且差异性大于0.5。显示目前护生的综合素质并不是很理想,并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尤其是护生的适应力较差,而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相对较好。对于偏差较大的项目来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同的护生之间差异性最大,适应力次之,而人文关怀意识差异最小。针对以上结果,我们认为:要通过加强校园护理文化活动品牌培育来提高护生的适应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以及人文关怀意识,从而全面提升护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促进校园护理职业文化建设。
笔者所在学校对40家实习就业医院进行问卷调查、走访,了解得知用人医院在招聘实习生和毕业生时,相对于专业成绩突出的护生,更加乐于优先录用党员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并获得表彰的护生。因为他们拥有共同的特点:语言表达、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团队协作、耐挫能力等都比较强,情商较高。
二、校园护理文化活动品牌培育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根据中央〔2004〕16号文件和卫计委《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完善护理教育方式,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加人文教育比重的要求,各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护理文化品牌培育的活动,护生通过积极参加,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下面以扬州职业大学医学院为例。
新生开学之初,各校进行新生入学系列教育,开设了护理名师大讲堂。南京、扬州地区知名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纷纷走进大讲堂,作《护士素质》、《魅力女生》、《护士礼仪》等专题讲座。从医院用人的高度对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强调护生一定要有爱护生命的意识,要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要有不断学习的进取心,在今后的三年大学生活中着重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文化业务素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
为庆祝“5·12”国际护士节,大力弘扬南丁格尔的无私奉献精神,医学院每年都会组织授帽、宣誓仪式和形式多样的护理技能大赛,包括无菌操作、穿脱隔离衣、情景剧表演、护理知识竞赛等内容。为了技能大赛的展示,学生从学期初开始准备,投入了大量业余时间,加强了与专业老师的交流,与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激发了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的热情,提高了专业素养,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哲学家培根告诉我们说:“在美的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美。” 护士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犹如无声语言,表达了她们的思想、情感、道德修养和文化品位,向病人传播着信息和意念。一个亲切的微笑,让病人得到安慰;一个鼓励动作,可以增强病人的信心和毅力。护生是未来的白衣天使,将来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要求具备一定的礼仪[3]。而传统的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缺少礼仪教育内容,已不能满足岗位的需求。为此,学院从2006年开始专门成立了护士礼仪社团,社团常年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培训从学化职业妆、色彩搭配、着装、站姿、坐姿、行姿以及对待不同的病人施以不同的礼节等方面培养学生。培训十分注重培训质量,充分对接医院,强化医院礼仪规范要求。培训师资大多来自岗位一线,有知名医院的护理部培训科主任示范护士如何待人接物和护患沟通的技巧等;有扬州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亲授职业妆容化妆技巧和如何着装等;更有拥有“IPA国际注册高级礼仪培训师”资格的南方航空公司的空姐亲临现场,规范教授护士礼仪知识。名师授课吸引了广大护生的积极参与,护生在一次次学习交流、情景模拟练习中,逐渐表现得落落大方,学会了尊重生命,逐渐拥有了感染力、影响力。
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是青年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服务民众,参与两个文明建设,并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健康成长之路[5]。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对于医学人才的素质培养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扬州职业大学医学院已经将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会和各班团支部经常自发组织同学利用节假日深入扬州市各乡镇、街道社区、养老机构进行健康知识的宣讲,义务测量血压,提供现场骨折固定、伤员搬运护送、现场包扎技术等急救技能的传授等志愿服务。经过多年实践,由护生组成的“博爱青春”急救队已初具影响力。2011年急救队组织的《学会急救,让生命在博爱中延续》志愿服务项目受到江苏省红十字会和扬州市红十字会表彰,并受到省红十字会网站、扬州日报、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跟踪报道;2014年组织急救队赴高邮市疾病与防治控制中心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高邮文明网》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为了培养医学生的大爱仁爱之心和无私奉献精神,医学院专门成立“大爱无疆”爱心驿站,常年接受师生的爱心捐赠,全体护生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成为爱心驿站的一员,为贫困生、身患癌症的学生、社会弱势群体、困难群体等捐献爱心尽自己绵薄之力。医学院是扬州市血站的定点合作单位,血库用血紧张时,只要血站发出倡议,护生会积极主动献血,近5年来,约900人次护生参与过义务献血。毕业之际,护生们还会自发向“大爱无疆”爱心驿站捐赠自行车、书籍、衣物等,留给贫困的学弟学妹们使用。
三、培育校园护理文化活动品牌的理性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健康观念及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人员将面对日益扩大的工作领域,社会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发生了改变,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在能力、知识、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5]。由此,笔者深刻体会到培育校园护理文化活动品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培育校园护理文化活动品牌有利于提高护生综合素质,促进护生人才培养质量。培育校园护理文化活动品牌可以有效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独自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真正做到专业化服务。这里不仅包括为患者和亚健康者提供高质量、连续性服务,还包括为健康者提供保健性或医普型特色服务,使得护生在校期间能走进护理工作岗位,融入护理的伟大事业,充分建立自信心,主动克服各种护理工作中的难题,掌握各项护理专业基本技能,懂得关爱病人,用自身的人文素养来感化身边的病人,同时还能发散护生的思维,使其评判性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信息筛查、利用以及分析和处理问题方面具有更远更高的视野,尽早适应护理的工作需求。
培育校园护理文化活动品牌有利于促进护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业竞争力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和保持的能力,包括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6]。通过培育校园护理文化活动品牌可以促进护生良好的就业能力,帮助其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心仪的工作,能为其今后良好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在长期的品牌培育过程中,护生的工作适应力会大大增强,能够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其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培育校园护理文化活动品牌有利于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护理文化品牌,促进与医院护理文化的衔接。培育校园护理文化活动品牌,从某种意义上讲更好地贴近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桥梁作用,真正把学生这一主体的培养融入到品牌的建设中去。护生在活动中感悟了人文素养、体味到了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就会在医院的实践工作中将这种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有效地促进了医院护理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要体现文化育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护理文化活动品牌的培育。文化育人是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核心价值,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育人功能的发挥更要体现在主流文化的导引和积极作用上。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经历着深刻变革,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校园文化活动尤其是品牌活动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点,这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上层次、有品位的标志,也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提高育人功能的根本保证。
要体现专业特色,把校园护理文化活动品牌的培育作为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校园护理文化活动品牌的培育,应与专业教学、实践等紧密结合,将专业优势作为校园护理文化活动品牌培育的重要教育资源。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开展体现学生所学专业特色与学校专业优势、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校园文化活动,容易受到学生欢迎和积极参与,更有利于学生的专业训练和专业发展,并能更好地扩大校园文化活动的名牌效应,更有利于活动品牌的塑造。
要与时俱进,坚持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有机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传统的继承与不断创新的过程。因而,培育校园护理文化品牌,既要注重品牌本身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积淀,也要坚持时代性,不断创新。这种创新,不仅包含形式、载体的创新,也包含对传统文化活动的内涵深化,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体现强烈的时代感和校园本土意识,并最终为提升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生命力、发展力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海林.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08.
[2]辇伟奇,王志新,潘德建.浅谈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5(10):338.
[3]李玉.加强护生礼仪教育与形体训练 提高综合素质与就业率[J].吉林医学,2009(24):3286-3287.
[4]任秋霏.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培育的实践与思考[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3):61-63.
[5]代玲.护理教育中提高护生综合素质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07(1):49-50.
[6]刘锐.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学生素质评价与就业竞争力研究体系[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李金宇)
Practice and Thoughts on Brand Cultivation of Campus Activities for Nursing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U Zi-hua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Yangzhou 225009, China)
Abstract: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nursing professional culture conforms to the trend of modern nursing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kes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brand cultivation of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demonstrates that the brand cultivation reflects cultur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dvance with the times, forms a series of distinctive nursing campus culture brands, promotes the connection with hospital nursing culture, improves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thus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quality of nursing talent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brand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 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536(2015)04-0084-03
作者简介:卢子华(1979—),女,扬州职业大学医学院讲师,硕士。
收稿日期:201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