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俊丽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联合同期化疗68例临床分析
于俊丽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IMRT)联合同步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08例宫颈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术后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放疗(6 MV线, 总剂量为45~50 Gy), 观察组患者采用调强放疗(6 MV线, 总剂量为45~50 Gy),所有患者同时联合应用TP方案进行化疗4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 但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术后5年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联合应用调强放疗和化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减少不良反应,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宫颈癌;调强放疗;化疗;生存率;不良反应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1]。术后给予放疗联合化疗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主要方法, 其效果优于单纯放疗。但是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 既往的三维适形放疗术后大多数患者出现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肠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升高[2]。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 精确放疗已经成为可能, 调强放疗就是典型代表, 它既可以增加肿瘤区域的放射剂量, 又能够减少正常组织器官的受照体积和放射剂量,使得放射性损伤大大减少[3]。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联合同期化疗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06年1月~2009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术中病理确诊为宫颈癌, 并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至少合并以下1种具有高危复发因素:①手术切缘阳性;②盆腔淋巴结转移;③侵犯宫旁组织。排除有化疗禁忌证以及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术后进行。将所有患者按照术后放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68例。对照组年龄26~68岁, 平均年龄(45.6±6.2)岁;病理分型为鳞癌34例, 腺癌4例,混合癌2例;肿瘤分期为ⅠA2 期4例, ⅠB1期26例, ⅡA1 期10例。观察组年龄27~66岁, 平均年龄(45.2±6.8)岁;病理分型为鳞癌54例, 腺癌8例, 混合癌6例;肿瘤分期为ⅠA2 期10例, ⅠB1期42例, ⅡA1 期16例, 两组患者年龄、肿瘤类型及肿瘤分期等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放疗, 选择BJ-6B、VARIAN23EX6MV医用直线加速器在盆腔CT定位下设野, 前后对穿野照射,1.8~2.0 Gy/次, 每周5次, 放疗时间为4~5周, 总剂量为45~50 Gy。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调强放疗。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PRIMUS Plus型双光子直线加速器和CMS调强治疗系统。患者取去枕仰卧位, 使用扫描层厚度为5 mm的CT多层连续扫描并传入CMS调强系统中进行图像重建, 画出临床靶体积, 主要包括宫旁组织、阴道残端和腹主动脉胖淋巴结等区域, 之后向前后左右方向分别外放0.5 cm得到计划靶体积(PTV), 勾画出直肠、小肠、膀胱和股骨头等器官。靶区:90%的等剂量面包绕95%~98%PTV;PTV接受115%剂量的体积 <5%, PTV外无115% 剂量曲线。危及器官限量:小肠V30<40%, 直肠V40<40%, 膀胱V40<40%, 股骨头V40<5%, 肾V25<33%。1.8~2.0 Gy/次, 每周5次, 放疗时间为4~5周, 总剂量为45~50 Gy。同时所有患者均采用TP方案化疗, 紫杉醇70 mg/m2, 静脉滴注, d1, 持续3 h;顺铂40 mg/m2, 静脉滴注, d1;连续4次化疗。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记录不良反应。正常组织的放疗副反应按照美国肿瘤放疗协作组标准进行评价,分为0~4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 但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术后5年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n(%)]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骨髓抑制0级9例,1级10例,2级8例,3级10例,4级2例;放射性膀胱炎0级8例,1级8例,2级9例,3级11例,4级4例;放射性直肠炎0级6例,1级11例,2级7例,3级12例,4级5例。观察组发生骨髓抑制0级20例,1级24例,2级19例,3级7例,4级0例;放射性膀胱炎0级14例,1级19例,2级13例,3级7例,4级0例;放射性直肠炎0级12例,1级23例,2级12例,3级5例,4级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是治疗宫颈癌患者的有效方法, 尤其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而对于术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较差以及阴道残端阳性的患者)建议术后给予辅助性放化疗巩固效果[4]。宫颈癌术后肿瘤复发的根源常常在于盆腔的亚临床病灶, 研究显示45~50 Gy的照射剂量即可以有效达到局部控制的效果[5]。但同时也会对小肠产生不良影响, 导致放疗术后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居高不下;此外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也很高, 使得放射剂量收到限制。近年来IMRT技术的出现使得精细放疗成为可能, 它不但可以有效减少危及器官照射体积, 还有助于增加对肿瘤组织的照射剂量, 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 大大降低了术后放射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使得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改善, 术后生存率也大大提高。本研究显示,调强放疗组患者术后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 但术后1年和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5年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宫颈癌患者术后联合应用调强放疗和化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减少不良反应,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黄曼尼.宫颈癌根治手术后辅助调强放疗(IMRT)的临床观察.癌症进展,2011,9(1):89-93.
[2]许曼, 魏丽春, 石梅, 等, 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232例回顾性临床分析.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8(16):1286-1289.
[3]克利福德 .实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第2版.冯平柏, 译.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26-332.
[4]张震, 彭红华, 张曦, 等.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疗效的对比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30-31.
[5]陈静, 丁乾, 罗呜, 等.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1(3):353-35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087
2014-10-16]
475003 河南省开封市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