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华
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
高晓华
目的讨论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34例)和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组(39例), 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餐后2 h血糖(2 h 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肾功、体质量指数(BMI)等生化指标。结果组内比较二甲双胍组FBG、OGTT2 h、HbA1c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组FBG、OGTT2 h、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 治疗前二甲双胍组和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组BMI、LDL-C、TC明显低于二甲双胍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具有良好降糖降血脂疗效。
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维格列汀
流行病学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糖尿病(diabetes elitus, DM)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发病年龄也开始提前[1]。DM按发病原因分为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其中T1DM发病较早, 一般在30岁之前, T2DM发病较晚,且占DM总发病率的90%左右[2]。T2DM发病机制复杂, 主要原因有胰岛素生成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等[3]。长期高血糖状态损伤全身脏器, 研究显示长期高血糖主要导致的并发症有心血管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眼球病变等,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高血脂, 从而导致微血管病变、末梢循环障碍、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 从而导致冠心病、心绞痛等严重心脏病变[4]。临床通过控制患者血糖, 来减少DM对全身各脏器系统的损伤。维格列汀是近年来研发的新型口服降糖药, 其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4, DDP-4)来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 从而增加GLP-1活性, 减少胰岛β细胞损伤, 在提高血糖的同时从根本上缓解和治疗病情[5]。本研究以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 研究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T2DM患者的疗效,旨在通过研究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对患者各生化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T2DM提供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9月在本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3例, 年龄28~75岁, 其中男38例, 平均年龄(48.92±12.65)岁, 女35例, 平均年龄(47.35±13.82)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34例)和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组(39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情况(n,±s)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情况(n,±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性别比例(男/女) 平均病程(年) 平均年龄(岁)二甲双胍组 34 18/16 6.27±5.82 55.84±13.72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组 39 20/19 6.49±5.76 53.91±13.77
1.2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有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典型糖尿病症状, 空腹血糖≥7.0 mmol/L, 或任意时间血糖≥11.1 mmol/L;无典型糖尿病症状, 连续2次或以上空腹血糖≥7.0 mmol/L, 或任意时间血糖≥11.1 mmol/L;无典型糖尿病症状, 空腹血糖≥7.0 mmol/L, 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 OGTT试验餐后2 h血糖≥11.1 mmol/L。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严重肝脏、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无感染性疾病, 应激状态。
1.3 研究方法 二甲双胍组34例, 治疗方法:先二甲双胍(中美上海施宝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1406108)800~1000 mg/d, 疗程4周, 再二甲双胍1500~2000 mg/d, 疗程6个月。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组, 先二甲双胍800~1000 mg/d, 疗程4周, 再维格列汀(Norartic Pharma Stein AC, 批号:20130901)80~100 mg/d,二甲双胍800~1000 mg/d, 疗程6个月。患者抽取静脉血检测FBG、OGTT2 h、HbA1c、血脂、肾功、体质量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 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内比较二甲双胍组FBG、OGTT2h、HbA1c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组FBG、OGTT2h、HbA1c、LDL-C、TC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 治疗前二甲双胍组和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组BMI、LDL-C、TC明显低于二甲双胍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bP<0.05。TG=甘油三酯;HDL=高密度脂蛋白;UA=血尿酸;Cr=肌酐
指标 二甲双胍组(n=34) 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组(n=39)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BMI(kg/m2) 23.47±2.55 23.53±2.74 23.86±2.61 19.67±2.41bFBG(mmol/L) 9.53±2.35 7.04±2.41a 9.72±2.52 7.13±2.39aOGTT2h(mmol/L) 18.94±5.63 12.08±5.29a 19.03±5.72 11.95±5.05aHbA1c(%) 9.83±1.37 6.03±1.99a 9.76±1.58 6.24±1.73aLDL-C(mmol/L) 4.82±0.87 4.57±0.91 4.79±0.88 3.17±0.73abTG(mmol/L) 2.21±0.65 2.09±0.58 2.17±0.61 2.39±0.72 HDL(mmol/L) 1.01±0.23 1.12±0.28 1.11±0.26 1.09±0.26 TC(mmol/L) 5.24±1.19 5.49±1.31 5.39±1.42 3.28±1.33abUA(μmol/L) 319.83±111.97 325.68±112.54 308.78±98.64 328.85±93.51 Cr(μmol/L) 72.98±31.24 77.92±38.61 85.35±33.69 75.83±39.76
本研究结果显示二甲双胍组FBG、OGTT2h、HbA1c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 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组FBG、OGTT2h、HbA1c、LDL-C、TC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 治疗前二甲双胍组和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组BMI、LDL-C、TC明显低于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通过降低肝糖原分解来降低血糖, 维格列汀通过抑制DDP-4来降低血糖, 二者的降糖机制不同[6]。有研究显示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具有协同效果, 疗效优于单独用药。本研究结果与相关报道相似, 除此之外, 本研究还发现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LDL-C、TC、BMI。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具有降血脂作用[7], 但对维格列汀降脂作用无明确报道, 本研究发现二者联合应用降脂作用强于二甲双胍, 说明联合用药在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同时可以调节患者血脂, 防止DM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1]郑秀娟.2 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相关因素临床分析(附40 例报告).医学信息,2011,24(3):1363-1365.
[2]Basevi V, Dimario S, Morciano C, et al. Comment on: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1. Diabetes Care,2011,34(Suppl1):S11-S61.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年版).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6(3):54-103.
[4]念馨, 李红.2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研究进展 . 医学综述,2010,16(15):2341-2344.
[5]刘礼斌. GLP-1 受体激动剂研究进展. 药品评价,2010,7 (17):5-9.
[6]Sharif A. Current and emerging antiglycaemic pharmacological therapies: the renal perspective. Nephrology (Carlton),2011,16 (5):468-475.
[7]Buse JB, Drucker DJ, Taylor KL, et al. DURATION-1: exenatide once weekly produces sustained glycemic control and weight loss over52 weeks. Diabetes Care,2010,33(6):1255-126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072
2014-10-22]
122000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药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