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并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分析

2015-03-07 05:55宋玫王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2期
关键词:下壁前壁导联

宋玫 王萍

心肌梗死并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分析

宋玫 王萍

目的对临床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进行总结与分析。方法385例AMI患者中的50例AMI并室内传导阻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 对所有患者的心电图展开有效分析。结果AMI并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结论在临床上, 当患者发生AMI时, 其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并不是很典型, 故临床工作者需准确把握两者间的关系, 仔细诊断与识别, 以减少误诊与漏诊率, 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急性心肌梗死;室内传导阻滞;心电图

为积极探讨出临床上AMI患者出现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情况, 文章选取本院在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AMI并室内传导阻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 对所有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展开全面分析, 以具体探讨AMI患者合并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类型、梗死部位同阻滞类型的关系, 以及各类型传导阻滞AMI患者出现各类并发症的情况, 现作如下分析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385例AMI患者中的50例AMI并室内传导阻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 男30例, 女20例, 年龄38~76岁, 平均年龄(58±6)岁, 全部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血清酶谱动态观察与心电图检查被确诊, 并将那些可能对心电图造成影响变化的相关因素者排除在外, 全部取患者在入院后72 h内的心电图。关于梗死部位, 其中22例为下壁处,18例为前壁处,5例为下壁+前壁,2例为下壁+后壁,3例为高侧壁+后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 均首次实施18导联心电图描记与心电监测, 并连续进行3 d的心肌酶谱监测, 以后均每天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 并对其波形的变化进行观察,至少7 d。

1.3 判定标准

1.3.1 右束支阻滞判定标准[1]若①QRS波群的时间≥120 ms,而V1或是V2导联QRS呈现出rsR'型或是M型, Ⅰ、V5与V6导联的S波有增宽且有迹, 时限≥40 ms;②V1与V2导联的ST段有轻度的压低表现, 且T波倒置, Ⅰ、V5与V6导联的T波向呈直立情况, 且V1导联的R峰的时间超过50 ms, 则为完全性的右束支阻滞(CRBBB)心电图表现, 若QRS波群的时限<120 ms, 则为不完全性的右束支阻滞。一般来说, 在右束支阻滞(RBBB)的时候, 若不伴有左前分支阻滞或是左后分支阻滞, 其额面QRS波的心电轴普遍都在正常范围之内。

1.3.2 左束支阻滞判定标准[2]若①QRS波群时间≥120 ms, V1与V2导联呈现出rS波(其中, r波较小, 而S波显著加深增宽), 或是呈现出宽且深的QS波, 而Ⅰ、aVL、与V5、V6导联R波呈现出增宽、顶峰粗钝或是有切迹;②Ⅰ、V5、V6导联q波消失, 而V5、V6导联的R峰时间超过60 ms;③ST-T方向一般同QRS主波的方向相反, 则为完全性的左束支阻滞心电图表现, 若QRS波群的时间<120 ms, 则为不完全性的左束支组织, 其心电图表现同左室肥厚心电图相似,鉴别有一定难度。一般情况下, 左束支阻滞的时候, 其额面QRS心电轴可以有一定变化, 或是出现向上偏移情况, 亦或是出现电轴右偏情况。

1.3.3 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判定标准[3]①成人的QRS波群的时限>110 ms, 而8~16岁的儿童则需>90 ms, 另外8岁以下的儿童则需超过80 ms, 且心电图表现不满足右束支阻滞或是左束支阻滞的相关心电图诊断标准;②假如患者的胸导联图形满足右束支阻滞的标准, 且肢体导联图形满足左束支阻滞的标准, 或是相反, 均可判定为非特异性的室内传导阻滞。

2 结果

2.1 心肌梗死部位同室内传导阻滞发生关系分析 在18例心电图表现为RBBB的患者中, 心肌梗死部位在前壁的有5例, 在广泛前壁的有4例,4例为前间壁,3例为前壁+下壁,2例为下后壁;而在22例表现为左前分支阻滞的患者中,10例心肌梗死部位在前间壁,5例在广泛前壁,3例在下后壁,4例为心内膜下的心肌梗死;在表现为RBBB+左前分支的8例患者中,5例梗死部分在广泛前壁,3例在前壁+下壁;而表现为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的2例患者均是下壁+右室心肌梗死。

2.2 各类室内传导阻滞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分析 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分析发现, 心电图表现为RBBB与RBBB+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AMI患者, 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猝死等并发症的几率更高, 对预后有着较大影响, 而心电图表现为左前或是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的AMI患者, 其出现上述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较小, 对预后的影响也比较小。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各类传导阻滞AMI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n)

3 讨论

正如本次研究所得,50例AMI并室内传导患者, 表现为RBBB或是RBBB+左前分支的患者, 心肌梗死的部位大多位于前壁位置。而右束支则是从房室束主干上延续下来的, 并沿着肌性室间隔右侧面缓缓下行, 且供血由前降支第一穿膈支提供, 故加入AMI患者在合并RBBB时, 显示其左冠状脉的主干或是前降支近端有出现阻塞, 则表示该类患者的心肌坏死范围比较大, 且并发恶性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的比例比较大, 相应的病死率也比较高[4-7]。有研究发现, 我国大约70%~75%的人群均为右冠状优势性[8], 也就是说机体左室膈面是由右冠状脉来实现供血的, 且90%以上的机体的房室结与希氏束近端的供血, 主要来源于右冠脉后降支, 这样一来, 下壁AMI患者就极易并发AVB(房室传导阻滞), 若再合并CRBBB, 其预后效果更差, 并发症更多。

[1]吴杰.室内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24(6):546-548.

[2]李新姑, 周汉力.急性心肌梗死并室内传导阻滞23例心电图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3(22):188-189.

[3]田慧玲.浅议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内蒙古中医药,2013,32(6):94-95.

[4]唐仁斌, 何月光, 李祖祥.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内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海南医学,2004,15(9):75.

[5]陆理明.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诊断中的应用分析.药物与人,2014,27(8):282.

[6]侯存月, 庄碧珊.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05,12(5):613-614.

[7]张力.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及研究进展.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0,22(2):1922-1924 .

[8]华宝桐, 郭涛.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11(1):276-27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050

2014-11-05]

831100 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下壁前壁导联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
体表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的定位诊断价值
经闭孔阴道前壁尿道悬吊术与自体阔筋膜悬吊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比较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照分析
心电图F导联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与普及
下壁心肌梗死患者ST段抬高Ⅲ>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