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凤
乳腺癌多发于40~60岁女性,是全世界女性每年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1],严重威胁女性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属于身心疾病。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乳腺癌根治术是常用的最有效治疗方式,但患者对手术、术后化疗、预后以及医疗费用等问题均存在严重的心理压力,表现出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感、紧张、焦虑、怀疑、顾虑、消极等负性心理状态,困扰和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社会交往以及治疗和护理等。采取何种护理措施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应对方式,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医务人员迫切需要解决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尤其是与患者关系最为密切的护士更要为之努力,尽早帮助患者走向健康。本文将情志干预和坚强个性培养应用在乳腺癌患者的护理中,观察其对患者心理状态、应对方式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与常规护理措施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女性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年龄41~58岁,平均年龄(46.35±8.35)岁;病变为单侧;已婚患者;家庭关系和睦;按照肿瘤TNM分期为Ⅰ~Ⅲ期;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参加此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由其他恶性肿瘤转移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和乳腺癌晚期预后较差的患者。将研究对象按实施手术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研究组增加情志干预和坚强个性培养干预内容。首先对患者进行访谈,了解患者心理状况,主要表现为对手术过程和手术效果的担心、对麻醉的忧虑、对疾病转归的无望以及患病后的无助感、自我形象紊乱以及自尊受损等,突出表现是焦虑和抑郁症状,对医学知识和疾病相关知识的严重匮乏,更加重了上述负性心理情绪变化,干扰整个诊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影响手术和治疗效果。因此护士要对患者表现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制定出连续、有效的动态的护理干预措施。(1)安慰疏导:护士与患者沟通交流时要态度和蔼,多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以赢得患者的信赖和信任,然后安慰劝导患者,运用森田疗法理论向患者讲明白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顺其自然的必要性,要正视患病的现状,接受应该承担和面对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和治疗效果。在手术过程中,护士要多使用抚触性语言,使患者感受到亲切和温暖。(2)情感宣泄:向患者介绍情感宣泄对疾病的影响和情感宣泄的方法,比如引导患者和自己的好朋友倾诉以发泄内心郁闷,也可以引导患者采取“大哭”的方法以释放内心压力,也可以引导患者大笑以释放自我情感和感到心理敞亮些等,将内心的积郁、不快、紧张、害怕和焦虑一并释放,逐渐恢复自信、坚强、乐观和平和的心态。(3)转移:护士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来转移或分散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比如和患者聊天讲笑话,组织病友交流会,做健身操,听音乐等以使患者心理压力得到减轻,从患病的沉重压力中解脱出来,逐渐变得轻松和坚强。(4)认知调整:护士要向患者介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手术的重要性和意义、围手术期注意事项、教会患者放松方法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等,也可以请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教,提升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自觉矫正自我认识和自我形象的偏差。通过自我归因、关注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康复锻炼,逐渐能够理性地接受患病事实。(5)信念调整:要向患者讲解信念与疾病康复的关系,坚强的信念有助于疾病的转归。反之,如患者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则会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使疾病恶化。护士和患者家属都要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家属更要少谈医疗费用,以免引起患者的压力和猜想。帮助患者本着对自己和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形成强烈的生存欲望,以自信、开朗、乐观的心情积极地面对疾病和生活。(6)行为调整:在认知调整和信念调整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患者建立和实施健康行为,能够积极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治疗康复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依从性,严格遵守医嘱和护嘱,对治疗过程中的困难都能勇敢面对,并利用相关医学和护理知识,逐渐完成自我护理。同时帮助患者主动参与到各种患者活动和社会交往中,以利于健康信念的巩固和健康行为的落实。
1.3 评价指标 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2周对观察对象进行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评价。
1.3.1 心理状态:以焦虑、抑郁状态来衡量。工具为Zung氏焦虑状态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2],评分越高表明心理问题越重。
1.3.2 应对方式: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3]进行评价,该问卷包括消极应对(NC)和积极应对(PC)2个维度20条特质内容,分数越高代表程度越高。
1.3.3 采用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FACT-B)[4]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此量表总分144分,包括36条目,即:生理状况(7条)、社会/家庭状况(7条)、情感状况(6条)、功能状况(7条)和附加关注(9条)。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干预前后SAS和SDS比较 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比较n=44,±s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比较n=44,±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SAS干预前 干预后SDS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47.18±5.64 32.68±5.25*# 49.25±8.24 35.22±6.25*#对照组 47.25±5.28 40.18±4.75* 48.92±9.25 44.35±7.15*
2.2 2组干预前后TCSQ评分比较 经过干预后,2组患者PC评分增高,而NC评分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改变程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TCSQ评分比较 n=44,±s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TCSQ评分比较 n=44,±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PC干预前 干预后NC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31.45±5.43 44.38±5.15*# 39.28±8.62 25.75±6.12*#对照组 31.25±5.38 35.27±5.47* 38.22±9.14 32.32±6.35*
2.3 2组干预前后FACF-B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均获得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加关注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FACF-B评分比较 n=44,±s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FACF-B评分比较 n=44,±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生理状况 社会家庭状况 情感状况 功能状况 附加关注对照组干预前 19.20±3.78 18.85±3.63 16.55±3.23 15.75±4.32 24.22±3.59干预后 18.15±3.12 17.65±2.75 14.25±3.24 14.92±3.74 24.25±4.14研究组干预前 19.18±4.16 19.51±3.14 16.83±3.19 16.82±4.65 23.75±3.62干预后 24.68±4.83*# 25.25±6.28*# 21.55±5.15*# 20.45±4.35*#25.65±3.38
乳腺癌患者常有各种复杂的心理问题,面对乳腺癌的诊断、手术、化疗以及自我形象改变等一系列问题患者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紧张、恐惧、人格缺陷等心理问题,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治病态度、生活信心,尤其是面对乳房的缺失、术后肩关节活动障碍、淋巴结水肿等更增加其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使患者不敢面对社会,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很难决定。心理社会问题是乳腺癌患者的最大障碍,对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产生影响,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及时化解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护患双方共同努力的方向。研究表明,多数患者都希望从医务人员处得到心理支持、信息支持以提高对疾病的应对能力和降低焦虑水平[5]。因此,护士要积极承担起这种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高质量的为乳腺癌患者提供各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情感帮助,将情志干预和坚强概念用于护理措施的制定和贯彻实施过程的每一环节,切实做好乳腺癌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干预,护士在完成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同时,还要注重对患者心理情感的干预,鼓励患者调整自身情志状态和维持稳定,树立坚强的个性,以面对疾病和手术带来的挑战。综合护理措施的制定要体现出人性化和科学化,切实从患者需求出发,以帮助患者平静心态和培养坚强性格,从而能够接受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各种检查等,并能逐渐完成从被动接受护理到主动进行自我护理的过程,逐渐促使患者做到回归自我。
乳腺癌属于中医“乳瘤化岩”范畴,情志内伤抑郁不舒是主要致病原因。《黄帝内经》云:“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情志因素与疾病密切相关,良好的情志可以维持脏腑功能和阴阳平衡,不良的情志刺激可以诱发或加重疾病,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情志干预是疾病恢复过程中的必需环节。情志干预是将中医护理和整体护理结合应用于护理工作之中,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帮助患者梳理情志失衡的原因,检索相关的护理问题,找到护理措施制定的证据,完成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的修订,然后在交流沟通中将各种措施和理念逐渐渗透和落实到护理服务中,要指导患者家属主动参与护理,协同患者家属一起给予患者精神鼓励[6],可以适当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过度沉浸疾病之中的痛苦,促使患者释放压抑的情绪,渐渐接受患病的事实和承受各种压力,保证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平衡,不至于过喜、过悲、过怒等。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消除或降低各种情志因素对机体的消极影响,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早日康复是中医情志干预的根本目的。研究也表明,情志护理干预措施在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上有重要的作用[7]。手术前后应用中医护理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手术患者伤口愈合、心理适应以及功能恢复[8]。焦珞珈[9]研究表明,情志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焦虑水平以及肿瘤患者不适反应评分。
美国行为科学家Kobasa[10]认为坚强属于个体抵抗能力的资源,是一种能够保护个体免于应激损害的人格特征,包括承担、控制和挑战3个维度。坚强性格的培养可以通过认知调整、信念调整和行为调整等三步骤得以实施,要通过三步骤促使患者尽快学会承担、控制和挑战,掌握应对不良事件的能力和方式,能够面对和解决因疾病带来的一切负面影响。护士可以从认知、决策、应对技能等方面对患者进行知识传播、信念的培养以及督促健康行为的落实,指导患者合理正确运用暗示、宣泄、情感转移等应对技巧,指导患者进行手、腕、肘关节等患肢功能锻炼,告诉患者术后乳房重建、假乳以及佩戴假发套应对脱发等弥补自我形象的缺陷方法等,增强其治疗和生活的信心,逐渐调整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促使其建立良好的疾病认知观,建立一套积极的应对疾病的思维方式和信念,接受疾病带来的挑战,形成强烈的生存欲望,并随之自然而然的建立健康行为并付诸于实际。杨毅华等[11]应用坚强概念对80例乳腺癌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依从性的作用。林岑等[12]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乳腺癌患者坚强特质促进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坚强特质与个人因素和各种家庭社会支持密切相关,而且能够促进患者达到与癌共存的状态。因此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坚强概念的培养需要各级护理人员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才能取得积极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将情志干预和坚强个性培养应用在乳腺癌围术期患者的护理中可以降低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提高患者积极应对能力和改变消极应对能力,帮助患者接纳疾病,正确面对现实,配合治疗和护理措施,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早日恢复健康。
1 高秀飞,吕晓皑,陈春凤,等.中医团体情志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抑郁障碍的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2258-2260.
2 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35-42.
3 姜乾金.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 36-37.
4 万崇华,张冬梅,汤学良,等.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中文版介绍.中国肿瘤,2002,11:318-320.
5 冼梅芳.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切除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研究.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2-1123.
6 谢楠岚.尤建良治疗乳腺癌经验.河南中医,2014,34:396-397.
7 黄文莉,沈麒云,李和根,等.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情志护理干预方案的研究.江苏中医药,2002,23:42-43.
8 戴新娟主编.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第1版.长沙: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3.
9 焦珞珈.情志辨证护理对乳腺癌术后焦虑及不良反应的效果研究.中医药导报,2011,17:117-119.
10 Kobasa SC.Stressful life events,personality,and health an:inquiry into hardiness.J Pers Soc Psychol,1979,37:1-11.
11 杨毅华,林琼,赖文娟.坚强概念的应用对乳腺癌患者康复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5-16.
12 林岑,胡雁,钱序,等.乳腺癌病人坚强特质的促进因素和转归的扎根理论研究.护理研究,2010,24:2016-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