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岛成为爱读书的城市

2015-03-05 15:48郭霞
商周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方所书香书店

郭霞

于个人而言,阅读是灵魂与世界的对话;于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而言,阅读是城市文化品格的重要组成,是软实力。一座书香四溢的城市,是充满创造力和自由思想的,是令人尊敬的。

开卷有益,人人皆知这句格言,但事实上,近年来国人读书,特别是纸质书已经很难得。2011年我国人均阅读图书为4.35本,日本40本,韩国11本,法国20本,以色列60本。还有来自联合国对世界500强企业家读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的数据:日本企业家一年读书50本,中国企业家一年读书0.5本,相差100倍。再就是来自网上的一项相关国家每年人均购书量的数据:以色列64本、俄罗斯55本、美国50本,而中国平均每人每年购书不足5本。

文化大家林语堂说过:“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书,他便立刻接触到世界上一个最健谈的人。这个谈话者引导他前进,带他到一个不同的国度或不同的时代,或者对他发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讨论一些他从来不知道的学问或生活问题。”

于个人而言,阅读是灵魂与世界的对话;于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而言,阅读是城市文化品格的重要组成,是软实力。一座书香四溢的城市,是充满创造力和自由思想的,是令人尊敬的。

青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龙头城市、沿海开放城市,要打造“东亚文化之都”,全民阅读的文化氛围,必须要营造。

爱读书,更要读好书

青岛是“文化沙漠”吗?显然不是。

且不说古镇即墨、田横义士、琅琊台、康成书院、宋金海战、海上名山第一、道教文化遗址这些历史文化印记,单是近现代活跃在青岛的文化名人康有为、老舍、沈从文、梁实秋、闻一多、臧克家、王统照、萧军、萧红等,都为青岛增添了鲜明的文化色彩。

青岛是“爱读书的城市”吗?答案也并非那么令人乐观。

根据统计,青岛市图书馆仅2.6万平方米,而广州市图书馆为9.8万平方米、杭州5万平方米、东莞4万平方米。从2012年的数据来看,青岛约60万人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人均公共藏书0.54册,均大大低于国际图联(每5万人应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藏书最少3册)和深圳市(15万常住人口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2册)的指标要求。

除了文化设施规模明显偏小,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主要集中在市南、市北和崂山三区,高层次文化活动的受众面较小。而在旧城旧村改造进程中,许多公共文化场馆存在着只拆不建的状况,文化配套设施缺失。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提出“开展全民阅读”,青岛也在积极推动,倡导市民爱书读书。读书文化节、全民读书月、全民读书季、全民阅读工程,这一个个名称的变化,表明了青岛对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自2005年开始,青岛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全民阅读活动。2013年,“全民读书月”改为“全民读书季”,活动时间跨度由1个月增加到3个月;2014年,“全民读书季”又上升为“全民阅读工程”。

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巡视员许红炜,是历年来读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之一,她自己也是爱书人,谈及青岛阅读的现状,她感慨颇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我走遍了全国几乎所有的省份,深感要让青岛变成爱读书的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离开北京,第二站就到了青岛;农家书屋建设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走在全国前列;从2014年开始,我深刻地感受到的一个变化就是农民开始主动要书了,有了读书的渴望了。”

许红炜认为,现代人并不是不爱读书,而是爱读好书。她说:“2009年,全国第十九届书博会主会场在济南,分会场在青岛,当时场面火爆,偌大的书城人潮涌动,都是爱书人来选书、购书。充分显示了岛城人对书的热情。”在许红炜看来,有的人读书是当做教材读,为了考试而读;有的人读书是因为有用才读。这两种人都丧失了读书的乐趣,而正是那些真正因为喜欢才读书的爱书人,活跃在这座城市里,成为了不可或缺的文化品格,这些人的代表就是繁花书店、不是书店、蛋花书社、雨枫书屋等独立书店的创办者们。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读书,被人称为“门槛最低的高贵行为”。许红炜笑言:“现代人读书,不光要求书的内容要好,还要求书要美,读书的环境要有品位。买三五本书花两三百元,而买几件衣服就要千余元甚至数千元,读书并不贵,何乐而不为呢?2014年,青岛市图书馆开展了24小时借阅服务,书城的‘明阅岛24小时书店也诞生了,政府要做的,就是从各方面推动,保障市民的阅读权利,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对实体书店的扶持政策,青岛也应该学习。”

但愿回到更多诗歌朗读的时代

“但愿回到更多诗歌朗读的时代”是方所书店写在门口的诗句,也是人们对时代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一方面,是近年来国民阅读率和阅读量的下降,实体书店纷纷倒闭,另一方面是随着经济发展而飞速提升的精神需求,看似矛盾,实则又反映出人们对阅读质量、氛围、品位的态度转变。

“如果真的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句话用来形容方所书店,也不为过。方所书店由“例外”品牌的创始人毛继鸿创办,已经在广州、成都、重庆等地落户,与传统意义上的书店相比,方所更像一个优雅自在的天堂。在这里你可以捧本小说,点杯咖啡,坐在椅子上享受一个下午的美好气氛。

“定是常住,变成方所”,方所书店以美学和文学为核心,涵盖植物、衣饰设计、咖啡、展览等,正如方所策划总顾问、台湾诚品书店创始人之一廖美立所言:“我们做的不是书店,而是一个文化平台,一种未来的生活形态。”

2011年诞生的第一家方所书店,坐落于广州惟一的太古汇商厦里,顶级商圈、黄金地段,与众多国际知名的奢侈品牌比邻。而2015年,方所也将来到青岛,在山东路开出的综合商业MALL——青岛万象城落户。

万象城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中央核心政务、商务区,紧邻青岛市政府,周边聚集众多金融、贸易企业及高档五星酒店。南侧数百米,便有五四广场、奥帆基地等青岛著名景点。届时,众多国际一线品牌和服务,在改写青岛消费文化的同时,更有“中国最美书店”——方所带来的一种与书相伴的生活方式。

一家书店对一个城市的影响,很难估量,但是它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正契合了青岛建设“阅读之都”的要求。毫无疑问,它将成为这座城市新的文化地标。“青岛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应该敞开胸怀,接纳各种文化和思想的交流碰撞,找到并树立自身的优势。你说自己音乐好,那么老百姓就应该懂点音乐;你说自己水彩好,那就应该懂点水彩。”许红炜说。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阅读,是城市最美丽的风景。”“少一些浮躁喧嚣,多一些笔墨书香。”这是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在给“书香中国万里行·青岛站”的贺信中所写的,他倡导广大市民树立热爱读书、崇尚学习的良好习惯,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人生境界,从书籍中汲取精神营养,向文化和知识寻求力量,创造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彩的人生。

而在2014年亚马逊发布的“中国最爱阅读城市”榜单中,青岛排名第八,这是自2011年榜单发布以来青岛首次跻身前十。对比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城市深圳,创新活力进发的城市,同时也是热爱阅读、热爱学习的城市。深圳不仅已经连续20余年市民购书量全国第一,更在积极推进为阅读立法的工作,通过立法要求政府提供持续、稳定的公共服务,以保证市民的阅读权利、文化权利。

一个人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样的,一个书香浸淫的城市,也将是一个有内涵、有品位、有活力的城市。

猜你喜欢
方所书香书店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上古汉语方所介词“在”的对比研究*——以《今文尚书》、甲骨文和金文为例
书香何来
最美书店
在书店
实体书店,透过“方所”觅“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