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携商业史诗之作《从0到1》首次抵华,出席2015创投极客论坛,并作了主旨演讲,传授2015创业与投资终极指南。
在介绍彼得·蒂尔时,很难用一个词概括他的身份。他是创业大咖,是投资狂人,同时还是天才的演讲家和宣传家。他阅读的书籍庞杂而深奥,涉及哲学、历史、经济学、人类学和文化,令他已然成为当今美国最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拥有了索尔斯坦·凡勃伦或者诺曼·梅勒等学者曾经拥有的地位。然而蒂尔是一位自由主义者,而且他赢得自己的地位主要是依靠商业,而不是文学和学术著作。
蒂尔与“贝宝帮”
1998年,蒂尔与他人联合创办了电子商务支付先驱贝宝公司(PayPal)。2002年,公司以15亿美元的价格被卖给了eBay,而蒂尔也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5500万美元。贝宝为人所知,也许不是因为它自身的成功,而是蒂尔招募来的打造贝宝的人在后来所取得的成就。这些人现在被称为“贝宝帮”,陆续创立了一系列家喻户晓的公司,其中至少有7家公司当前的估值超过了10亿美元,它们是由埃隆·马斯克与他人联合创办的特斯拉公司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由里德·霍夫曼创办的领英公司,由陈士骏、查德·赫尔利、贾德·卡里姆联合创办的YouTube,由杰里米·斯托普尔曼和拉塞尔·西蒙斯联合创办的Yelp,戴维·萨克斯创办的Yammer和蒂尔本人在2004年联合创办的大数据挖掘公司Palantir。
尽管蒂尔创办了两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但更令他出名的是他的投资项目。众所周知,他在2004年给了一位从未有过稳定工作的20岁哈佛大二学生马克·扎克伯格50万美元,换取当时叫做“The facebook”的公司10.2%的股权。到目前为止,蒂尔至少从这笔投资中套现了10亿美元,目前他仍然持有价值2亿美元的股份,并且继续担任Facebook董事。蒂尔本人或通过Founders Fund做出的其他著名的投资包括有领英、Spotify、SpaceX,还有更晚一些的Airbnb。
2010年的电影《社交网络》(有关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的传记电影)中提到了蒂尔,这让他的公共形象超越了硅谷。而HBO的《硅谷》电视连续剧又向世界介绍了另一位名叫彼得·格雷戈里的怪才。人们普遍认为,他的原型就是蒂尔。在第一集里,格雷戈里发表演讲,推广一个项目,几乎与蒂尔在2010年年底推出的引发争议的“20位20岁以下企业家”计划完全相同。该计划每年为20位愿意辍学的年轻技术天才提供10万美元的创业经费。
2014年9月下旬,蒂尔出版了他的新书《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他的声名更加显赫。该书的题目是指蒂尔所强调的变革性的“垂直”变化(从0到1),它与递进性的“水平”变化(从1到N)不同。他在书中的第一章解释道:“如果给你一台打字机,你又制造出100台打字机,这是水平的进步;如果给你一台打字机,你却开发出一款文字处理器,那么你就取得了垂直的进步。”
扎克伯格在《财富》杂志的一次采访中评论说:“这本书名义上是在讲企业,但实际上我认为,它讲的是关于如何为世界创造价值的哲学。”
《从0到1》一书是根据硅谷的计算机专家们都知道的“CS183”写成的。这是蒂尔于2012年春季在斯坦福教授本科计算机科学课程的科目代号。当时25岁的斯坦福法律系学生布莱克·马斯特斯将每一节课做了整理,然后发布到自己在Tumblr的博客上,结果使蒂尔的授课在网上引起了轰动。最初,他这么做并未征得蒂尔的许可。
马斯特斯回忆说,他发布的第四部分课程连载成了撰稿人戴维·布鲁克斯在《纽约时报》的一篇专栏文章的主题,于是他决定联系蒂尔,看蒂尔是否介意。蒂尔在电子邮件中回复道:“接着发吧。”马斯特斯的博客页面访问量至今已达240万,访问者达56万。
风险资本家马克·安德森表示:“这些课程笔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遇到的每一位创业者都通读过。”安德森是第一款现代网页浏览器的代码编写者之一,也是风投公司安德森-霍洛维茨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当蒂尔决定着手写作这本书时,对相同的材料做过处理的简化版本,并有所增补——他向马斯特斯求助。现在,马斯特斯被列为这本书的合著者。
也许不必说,马斯特斯现在也创办了自己的新创企业,用软件来做法律分析,蒂尔牵头发起了该公司在种子基金阶段的200万美元融资。
他的创业史
1994年的圣诞节前后,蒂尔在看望西海岸的家人时,见到了自己的大学朋友里德·霍夫曼。蒂尔回忆这次会面:“我们考虑了各种各样能创办的科技公司,我们感到,这里正在发生重要的事情,我们就应该在这里尝试做一点什么。”他说的这里就是指硅谷。1996年年初,蒂尔从亲朋好友那里筹得100万美元,开办了自己的对冲基金蒂尔资本公司。一年后,蒂尔遇到了卢克·诺塞克。诺塞克刚刚离开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追随马克·安德森的脚步来到硅谷。他希望推出一个网页日历,向蒂尔咨询有关融资的事情。令他惊讶的是,蒂尔提出从自己的基金里面给他投资10万美元,并且真的投钱了。这家公司后来倒闭,诺塞克因为亏掉了蒂尔的钱而充满内疚。
诺塞克的朋友、一位UIUC的程序员马克斯·列夫钦,希望诺塞克能把自己介绍给蒂尔,以推销自己做的加密业务Fieldlink公司的创意。诺塞克此时因为内疚仍然不好意思跟蒂尔说话,所以列夫钦绕过了他。一次,蒂尔到斯坦福发表讲话,列夫钦在讲话之后跟他接上了头。蒂尔喜欢他的创意,并且提出成为联合创始人。接着,他和列夫钦又邀请诺塞克加盟。
诺塞克说:“这就是蒂尔了不起的地方,他看重友谊,这永恒的东西。我曾经想:‘唉,我曾经把事情搞砸了。但是他觉得没有关系。”Fieldlink数次改变业务方向,名字也换了两次,最后成为了贝宝。在挑选团队成员时,蒂尔和列夫钦只招入他们俩当中至少有一位对其非常了解的人。蒂尔说服里德·霍夫曼担任董事,还挖来了戴维·萨克斯担任首席运营官。萨克斯曾经在离开蒂尔之后担任了几年的《斯坦福评论》的总编。
萨克斯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蒂尔从来不是一位过问细节的运营人员。但是他有一种技巧,能找出所有重大的战略问题,并且找准方向。”他回忆说,2000年3月,贝宝正在进行一轮1亿美元的融资。大多数人被互联网泡沫冲昏了头,坚持不发标,非要等待更加优惠的条件。萨克斯继续说道:“蒂尔催着大伙儿把这轮融资完成了。几天后市场崩溃,要是我们当时多等一周,公司就完了。”2002年,eBay收购贝宝,蒂尔也开始筹划自己的第二次创业,包括三个子计划:重开对冲基金,成为一位风险投资家,以及创办一家新的估值上10亿美元的公司。
2003年,蒂尔将他从贝宝赚到的钱中的1000万美元投在对冲基金上,改名为Clarium Capital,再次开业。他说:“我们在Clarium发展出来的宏观经济大思维便是石油峰值理论。基本内容是全球的石油将消耗殆尽,对此我们并没有简单的替代方案,没有更多的石油,找不到更多的储量,也没有替代能源。”这也就是他的技术停滞论的第一次闪光。
在风险投资方面,他开始与霍夫曼一起搞天使投资。他俩投资社交网络新创企业,从2003年投资霍夫曼自己的领英开始,到2004年持股Facebook时达到巅峰。
同样是在2004年,蒂尔创立了一家新的新创企业——它的商业模式看上去不太靠谱,一开始没有吸引到任何的硅谷投资。除了蒂尔,它在初期唯一的创投人是一家叫做In-Q-Tel的非营利机构,它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风险投资部门。
在“9·11”事件之后,副总统切尼与美国公民自由联盟之间发生意识形态论战:我们要多些安全少些隐私,还是要少些安全多些隐私?蒂尔认为,这场辩论有被忽略的地方:谁都没有意识到,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在较少侵犯隐私的情况下加强安全”。
为此,蒂尔创办了Palantir公司,为政府情报机构提供数据挖掘服务。他强调,这些服务能最大限度地做到不介入和可追溯。10年后,这个市场已经被证明比许多人预测的大得多,2014年超过60%的营业收入来自于私营部门客户。经过最近一轮融资,Palantir的估值达到90亿美元。2005年,蒂尔创办了自己的风投机构Founders Fund。2006年,他又创立了蒂尔基金会,通过该基金会资助探索型的慈善项目。目前,基金会每年捐出1300万美元到1500万美元。
追求“垄断”投资
虽说蒂尔已经成了硅谷成功人士的象征,但其实他自2002年年底就在旧金山生活和工作了。他说:“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总是面临着和从前的自我竞争的风险。如果你获得了一枚奥运会的游泳金牌,我的看法是你应该在拿到奖牌的当天就退役。”
这句话出自于一位一直都靠竞争发迹的人之口,十分不寻常。
然而,贬低竞争是蒂尔新书的中心主题。他断言,“资本主义与竞争是对立的”,因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的利润都竞争没了”。他劝告创业者寻求垄断,总结说:“所有快乐的公司各不相同:它们都是通过解决某一个特殊问题而获得一种垄断。所有失败的企业都是相同的:他们没能逃脱竞争。”
彼得·蒂尔最核心的投资价值观就是要“追求垄断”。在彼得·蒂尔眼中只有两种公司,第一种是垄断的公司,他们是唯一做这件事情的人,那么他们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公司的利润非常高;第二种公司进行疯狂的竞争,结果很难把业务发展得很好。彼得·蒂尔明确表示喜欢第一种公司,并以Google为例,指出它特别成功是因为建立起了某种形式的垄断。
据蒂尔的切身观察,在过去10年中很多就职于Google的自立门户出来创业,但成功的人却凤毛麟角,原因就在于他们在Google虽然取得了成绩,但其实他们并不真正知道Google成功的秘密,雇佣最聪明的人、提供免费的按摩和寿司、倡导个性与创新的公司文化……这些冠冕堂皇的因素其实并非Google成功的关键,Google成功最关键的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在搜索引擎领域的垄断。按照彼得·蒂尔的经验,如果能在技术上比第二名好上十倍,那么垄断的技术优势就可以确立,Google的成功秘密就被揭开了。
至于该如何实现垄断,蒂尔认为创业公司实现垄断的第一步要从垂直市场开始,要关注的并不是未来市场的规模能有多大,而是在当前的垂直领域里占据了多少市场份额。市场份额的重要性远大于市场本身大小。市场有可能被低估,但份额代表着一个团队对市场的掌控力。
Facebook在创立之初服务的用户只有1.2万名大学生,但它在10天内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随后它又拓展到其他的大学,最终实现了正向循环,这也是蒂尔投资Facebook的重要依据。而清洁能源产业则是典型的反面教材,蒂尔认为,在2005~2008年,几乎每个清洁能源公司的创业者都会说这是一个万亿美元的超大市场,即便占据1%的市场份额,也可以获得很多利润。但事实上,由于进入者众多,缺少技术垄断门槛,使得大多数公司在残酷竞争中艰难生存,最终导致了全行业的低利润形态。
彼得·蒂尔的“追求垄断”投资观,从商业逻辑和投资实践中,都得到了有力的印证,《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书中其实倡导的也是通过创新实现从0到1的突破,哪怕开始只是一部不大的垂直市场,到最终只要在技术优势、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品牌这四项中,有一项和多项能够形成垄断门槛,那么就可以进入到垄断所产生的幸福生活中了。
不是进步的改变
信息时代为蒂尔带来了巨大财富,但是他仍然对此失望。他认为,互联网技术没有创造充分多的就业岗位,也没有提升制造业水平和社会生产力。一个个虚拟世界的创新并不能取代现实世界的技术进步。“互联网对我们是有利的,但是影响并不大。苹果是一家创新型公司,但是我认为它更着重于设计上的创新。”Twitter用户很多,但是为其工作的美国员工却很少。“虽然未来十年将有500人获得就业保障,但是这个数字对于整体经济来说是杯水车薪。它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美国未来一二十年生活标准。”不过,蒂尔认为Facebook“从整体上考量是成功的”。因为Facebook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结构,这就是蒂尔对社交时代所做的大部分评价。
蒂尔甚少更新自己的Facebook页面。他也“不习惯使用iPhone或者电子邮件这类东西”。甚至直到近两年,他才开始发短信。他拥有一台跑车,但是却不是很精通车上的语音识别系统。他在毛伊岛购置了一套价值2700万美元的海景房,但是他却认为硅谷越来越高的房价并不能说明它的进步,而只是“人们很难跟上它的步伐”。
1967年,蒂尔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父亲是一位工程师,因工作需要时常搬家,10岁前蒂尔就在不同的国家转了7次学。蒂尔毕业于斯坦福法学院,后来就职于美国上流阶层的纽约律师所,但不到7个月零3天的时间,蒂尔就选择离开了,他说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阅读的书目有些晦涩难懂,是列奥·施特劳斯的哲学著作。他厌恶所谓的精英阶层,认为“精英阶层总是以乐观的态度来曲解事实,如今这个问题更加严重了。如果你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你的收入排在全国前10%的,可以预见接下来20年你的生活将是一帆风顺。到60年代末,你会去一家不错的研究所就读,70年代末就可以在华尔街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然后你还赶上了经济大繁荣。这是一个60余岁老人艰苦奋斗的励志故事。可是,并不是每个美国人都有这样顺风顺水的人生。其他的同龄人的故事并不是这样。”
蒂尔虽然质疑互联网的重要影响力,但是却同样关注着技术的发展,事实上,他对技术很着迷。他认为,曾经发明了现代流水线作业、摩天楼、飞机和个人电脑的美国,现在却失掉了对未来的信仰,对此他很悲哀。蒂尔认为,如今的美国是各种小打小闹的电子科技玩意儿的天堂,却忽视了科技改变世界这样更加壮阔的理想。他怀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那个美国科技普及的全盛时期,对未来世界发展各种可能性的讨论成为人们日常对话的常见主题。蒂尔深受《美国之挑战》这本书的影响,书中提出,美国所掌握的先进技术和教育将把世界上其他国家远远抛在后头,并预言了2000年后工业时期的美国乌托邦社会。那时,时空将不是沟通的壁垒,人们收入差距将缩小,电脑将解放全人类,“一周将只需工作4天,每天只需工作7个小时……所有这些将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
那个时代,《杰森一家》和《星际迷航》风行,很多美国人都不用太久遨游外太空将会变成平常事。人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产生一些奇思妙想:修建水下城市;变沙漠为森林;发明机器人提升人类生活质量。那个时期小孩子都徜徉在科幻世界的海洋,他们的心中装着阿西莫夫、海因莱因和克拉克等科幻作家的作品,对于他们来说,这个科幻世界似乎比现实世界都更加真实,并最终将取代现实。
蒂尔认为,人们对未来热情的退却始于1973年的石油危机,自此,我们放慢科技发展的步伐。今天,上世纪60年代的科幻小说看起来就像是从遥远的年代穿越而来的古董。“从科幻小说的衰落我们也可以看出未来主义的。如今的技术要么就没用要么就是对社会不利。1970年的25篇最佳科幻故事选集中都是类似‘带我的机器人朋友月球漫步这样的故事,而到了2008年,则变成了‘在由原教主义者统治的银河系,很多人攻陷、殖民其他行星,并以此为乐”。
在蒂尔创办的风投企业Founders Fund网页上有一篇《宣言》,“曾经我们想要的是飞行汽车,而不是短短的140个字符(指微博)。”他认为,是想像力的丧失导致了美国制造业崩溃、工资停滞不涨到金融业的过度膨胀等诸多问题。他说,“这些改变令人眼花缭乱,但是却不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