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鑫陶
青岛西海岸新区在2014年完成生产总值2453亿元,增长9.3%,经济规模占全市的近30%,超过山东省内5个地级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5.3亿元,增长13.9%,超过山东省内6个地级市。
“2014年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史上真正不平凡的一年,处理了一些难事,干成了一些大事,更收获了一些喜事。”在2015年青岛两会期间,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西海岸新区工委、黄岛区委书记王建祥对媒体记者说。
如果说最大的“喜事”是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那么处理的“难事”和干成的“大事”,则主要是指改革。
改革释放新动力
2014年,中国经济的最大红利是改革。对于初成立的青岛西海岸新区而言,“改革”同样是其最重要的关键词。
2015年1月14日,青岛市黄岛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区行政服务中心“三证合一”暨“一口式”运行综合服务窗口,为青岛昊辰集团电梯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韩志刚颁发了一张载有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号的新版“三证合一”证照,这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发放的第一张“三证合一”执照,也是山东省的第一张。
当下,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实行“三证合一”。与其他地方试行的“三证合办”、“三证同发”的制度不同,西海岸新区是按照“一窗受理、一表登记、同步审批、三证合一”的模式运行,“一证多号”,真正实现了“三证合一”。
“这极大地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群众,优化了新区的营商环境。”黄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定森认为,这一审批登记制度改革,将会进一步激发新区市场新活力,为新区发展释放新的动力。
据悉,在去年9月1日该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以来,新区新登记各类企业4552家,同比增长65%;新登记个体工商户32621户,同比增长160%;新增市场主体是上一年的2.2倍。
去年9月4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布山东省首个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启动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改革;9月18日,管委、区政府公布黄岛区社会投资类项目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和“限批清单”,在全国率先全面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去年年底,黄岛区又跻身国家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名单,开始向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的“深水区”迈进;青岛保税港区也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推行了6大领域42项改革。
这些都只是这一年里改革举措的一个缩影。正是在改革的引领下,青岛西海岸新区在2014年完成生产总值2453亿元,增长9.3%,经济规模占全市的近30%,超过山东省内5个地级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5.3亿元,增长13.9%,超过山东省内6个地级市。其中税收占比达到82.5%,可比口径总量超过山东省内8个地级市。
2015年,青岛市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这已经是山东17市里最高的,而黄岛区的预期增长目标则是10%,也是整个青岛市最高的。对于新一年的改革,王建祥介绍,新区将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三大主攻方向,落实国家和省市赋予的88项改革试点,突破8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42项改革。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打造文化产业集群
2015年2月11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正式开工,将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产业园。
在我国,依靠创新和创意为驱动力的文化产业正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未来,西海岸新区将形成崭新的影视文化产业集群,对新区的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成为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青岛市人大代表、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总指挥、西海岸发展集团董事长王志军说。
目前,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已汇聚了青岛东方影都、惠普全球大数据应用基地、国际数字娱乐港、国际健康城、海洋公园和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多个千亿级项目。未来还计划引进3000家上中下游影视相关企业,预计催生的经济总量将会高达40亿元。
数据显示,2014年整个西海岸新区过亿元产业类项目新开工111个,竣工77个。市区两级重点项目202个,总投资达2618亿元,年度累计完成投资469亿元,其中重点建设项目更是全部开工建设。
伴随着去年惠普大数据项目的落户,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也有了更强的科技研发产业的支撑。“影视与科技两大产业集群并不是相对独立的,而是互相融合。”在王志军看来,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集群的打造,不仅将推动西海岸和青岛的产业转型升级,更要引领全国城市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