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农业规模经营的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

2015-03-04 06:54赵秋倩王进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关键词:战略规划SWOT分析

赵秋倩,王进(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榆林农业规模经营的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

赵秋倩,王进
(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 要:近年来,榆林市农业规模经营发展迅猛,取得了良好效应,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借用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方法,对影响榆林农业规模经营的基本因素(配套体系建设、体制性障碍、规模经营主体、规模经营适度)进行归纳整合,从SWOT矩阵中来找出榆林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的症结所在。在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并存下,提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元化规模经营主体等一系列,促进榆林市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的相应战略规划。

关键词:榆林农业规模经营;SWOT分析;战略规划

一、榆林农业规模经营现状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辖1区11县,222个乡镇,总人口335万人。土地总面积43 578平方公里,年末耕地总资源1439万亩,常用耕地870.9万亩,(水地8万亩,旱地862.9万亩),其中水浇地171.2万亩,农业生产以旱作农业为主。农作物种类46种,呈南北二大区域布局,北部风沙滩区灌溉农业较为发达;南部丘陵区主要是旱作农业区,农作物种植以马铃薯、玉米、小杂粮和蔬菜为主。[1]近几年来,其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初步建成了玉米、马铃薯、小杂粮、大漠蔬菜、山地苹果、羊子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基地,玉米222万亩,马铃薯262万亩,小杂粮140万亩,大豆80多万亩,大漠蔬菜40万亩,山地苹果56万亩。其中榆林现有农业示范园区188个,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764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4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29个,家庭农场26 574个(30亩以上),例如定边、靖边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占全市的35.7%,且以种养结合为主,机械化程度较高。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主导、“公司+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为辅的先进规模经营方式,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特色的榆林式农业发展模型。

由于地貌差异较大,资源分布和开发力度不同,榆林南北部县区发展不均衡性明显。佳县、米脂、子洲、绥德、吴堡、清涧等六个南部县2013年GDP总和(227.66亿元)仅占榆林全市(2846.8亿元)的8.0%,其余北部六县区则占据了全市总量的92.0%。北六县相对南六县来说,地域广阔、耕地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占全市的78.6%。[2]同时,工业反哺农业开始较早、力度较大,北六县农业发展规模迅速。从2005年开始,南部六县在振南计划扶持下从传统农业逐步向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转型。尽管榆林南北地区农业发展已形成一体化的规模经营格局,但其农业规模经营仍依赖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工业资金,离不开行政推动,缺乏产业经济规模发展的可持续性、主动性。加之,其北部风沙侵蚀还未得到根本遏制,南部85.0%以上是丘陵沟壑区的山坡地,自然灾害频繁。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农产业弱质特征等因素的制约,其农业规模经营中仍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二、SWOT分析发现榆林农业规模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章将SWOT分析方法应用于当前榆林市农业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其优势,克服劣势,抓住机遇,规避威胁,进一步发展榆林农业规模经营。

从图1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榆林农业规模经营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宏观环境

1.榆林市农业规模经营配套体系建设不完善

规模经营的形成意味着新经营制度的出现,因此规模经营活动就需要新的配套服务才能满足其发展要求。但现实中,榆林市规模经营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尚不完备。

(1)政府服务建设不到位。关于榆林农业规模经营的硬件设施尚未建立,榆林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陕西省平均数的40.0%,部分重大产业项目受限于水资源而难以上马或难以为继,“以水定项目”已成为普遍现象,且缺口越来越大。然而水利设施工程建设浩大,依赖于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因此,如何在水利硬件设施匮乏下,保障农业规模经营在水利建设不完善情况下实现高效产出,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图1 SWOT矩阵基本要素分析

(2)规模经营金融支持缺乏。由于农业产业链资金运转周期较长,从生产到销售都须遵循农作物生长的客观规律。在农业发展中,无论作为土地流出方的农户还是作为土地流入方的农业规模经营者,其发展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前者需要充实的资金以迅速实现非农就业、非农定居进而流转土地,后者的发展壮大更是有赖强大的资金支持。[3]但榆林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渠道单一、数目有限,难以满足庞大的规模经营投入。根据对榆林农业经营的调查发现,一般信用社的贷款都应用于生产的作物种子、农药、肥料等方面,对于农产品的深加工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不高,规模效益受到很大影响。

(3)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业本身是工商业原料的供给来源,处于整个市场经济的最低端,因此其发展必然受限于工商业市场的发展。由于榆林深处北方内陆地区,交通相对落后,一些规模经营主体由于市场资源不充足,会因为农产品保质期短、销路不佳而遭遇市场风险。随着规模经营扩大,农业的自然风险随之增大。加之,榆林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极易出现少雨、干旱等灾害。这对于规模经营主体的风险分配相较于单个小农翻了好几倍,甚至会使规模经营主体在自然风险中遭遇破产危机。这些客观原因所致的农业风险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打消经营主体的生产积极性,阻碍榆林农业现代化进程。

2.榆林市农业规模经营中的体制性障碍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不仅导致榆林地区城市和乡村发展严重分化,而且影响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长期以来,榆林以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为基础产业。工农业之间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分布不均和城乡二元制度有很大关系。2014年,榆林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9 665元和9730元,差距是3.1:1.0。[4]农村山区物资相对短缺,农用基本设施建设相比工业设备尤其落后,榆林大部分农村社会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再者,农村教育制度不完善,农民受教育程度、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的综合程度普遍较低。相应的结果便是,在榆林偏僻的山区发展农地规模经营会面临很多问题:农村资金不足,农民生产能力低下,农业技术推广过程缓慢,农产品的交通运输设施落后。很多企业更愿意进行工商业投资,而不愿花钱去落后的农村进行农业生产,所以在落后山区大部分的农地规模经营的发起只能依靠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由农民自己带动自己致富。

(二)内部分析

1.榆林市农业规模经营的适度问题

农业规模经营的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因此,规模经营的区域发展就和地方政府的政绩有很大关联。一系列关于规模经营的文件陆续出台,但农地规模的政策定位、目标与内容仍比较笼统,这也导致一些偏僻乡镇打着规模经营的名义,附加性执行地方政策,强行推进土地规模化,甚至为了经济效益改变土地用途。土地用途改变后,土地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值,这些利益大部分都被部分基层官商所得。这些地方性政策不仅违背农民的意愿、剥夺农民的收益,引发农民普遍不满,甚至破坏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还侵害了农村集体土地的长远利益。

除此之外,农村社会大量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大部分农民因往返不便会选择将土地流转出去。但农业经营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规模效益的计算也不是单由土地面积来决定。在农民的积极流转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土地浪费、闲置和土地用途异质化现象。这些现象没有以市场和当地资源禀赋的客观条件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因此不会使规模经营效益最大化,甚至会使农业规模经营陷入以牺牲眼前利益求发展的跃进模式。

2.榆林市规模经营主体的培养

规模经营的发展离不开规模经营主体,虽然中央和地方均在积极引导新型规模经营主体的发展,但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参差不齐。榆林地区规模经营主体近来不断成长、壮大,例如榆阳的农业园区、定边的家庭农场、闫家渠的满山红合作社等形成了种养大户、企业+农户、村社一体化的多种成功范式。但他们的生产、经营能力差异很大,能评为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经营的带头人少之又少,甚至有的经营主体根本达不到带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只能依靠国家补助才可存活下去。

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主要有三类:即企业、合作社和大户,在每类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中,根据契约联结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不同的小类型。[5]由于它们组织类型不同,在实际中面临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企业型经营主体资金相对充足,但其是以营利为目的,在规模经营中会为了尽快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大量使用化学方式来进行农业生产,破坏农业生态承载力,甚至会改变农地用途。因此,在经营中可能会遭遇农户的不信任、农户土地流转毁约等问题。合作社相对农户而言,其组织化程度比较高,但它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合作组织资金有限,内部管理不规范、带动能力低。种养大户,其相比传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规模效益的增加,当前农业扶持政策和融资平台均不健全,农业大户很容易因市场信息不完全和资金不足而陷入危机。

三、榆林市规模经营改善路径分析

通过对榆林市农业规模经营的系统分析,可以从SOWT矩阵得出应用于榆林规模整体发展的备选战略(图2),而不是所确定的最优战略,即并非所有在SWOT矩阵中得出的战略都要落实。应根据榆林农业规模经营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来选择适应自身的发展的适宜战略取向。因此,榆林市农业规模经营主要发展战略如下:

图2 榆林农业规模经营战略的SWOT矩阵

(一)因地制宜,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助于规模经营中新机械、新管理方法等新要素的投入,由此带来生产资源配置的优化。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业布局合理化,也即规模经营要因地制宜;二是规模经营要适度,在产业种类分布基础上做好量的分布。

农业生产必须依赖于土地,但土地生产率的高低并不单一地由土地本身决定,而是由土地质量、种子种苗、栽培技术、植保与田间管理特别是灌溉条件等多种因素共同表达的生产函数。资源特性与不同的要素配置无疑会决定经营组织形式。[6]由于农产品天生具有独特的地域原产优势,在规模经营中适应当地的历史与人文特色,所得的产出附加值会更高,规模效益亦会更佳。因此,规模经营应由农产品种类来定,榆林已经形成“东枣、西薯、北羊、南豆”的特色产业格局。比方小麦类密集型作物,要有足够大的农地规模,而果树、花卉、养殖产业等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可能就需要对农地规模重新界定。最终形成协调的规模经营产业群,实现生产经营要素配置结构的优化升级,弥补传统经营中的缺乏地方优势、单一的缺陷。

农地规模的适度与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不同地方资源禀赋各异、发展起点相差很大,所以土地规模经营的限度不是人为决定和单方面制度设计的结果,它的确定依赖于多种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土地规模经营要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因劳动力因素对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出影响很大,农业劳动力过少或生产能力不高,都会造成土地的闲置;反之,会造成劳动力剩余。其次,经营规模的适度值确定要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季节性变化等,随着空间和时间的变化,适度值也各不相同。如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果、药、加工业的子洲模式,充分挖掘大山潜力,变劣势为优势。最后,规模经营要看经营主体的经济能力、经营意愿等因素。若是经济能力不足、经营意愿不强,那么资本投入也会相对较少,就不会有扩大规模经营的物质条件和心理基础。

(二)转变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实现农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资源配置得到不断改善和优化。由以往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转变。[7]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不只是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更是使规模经营优势在农业机械化中凸显的助力器。现代农业有利于克服小规模经营的局限性,利用规模优势,实行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社会化,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产业基础。[8]

要实现榆林现代化农业的规模经营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土地使用权灵活流转,实现规模经营的合理化、产业化。真正让土地集中到能够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的组织手中,实现制度变迁绩效的提高。二是做好生产关系中的产业分工,将农业社会化服务引入规模经营主体中来,打破市场组织、人地关系和农地制度的制约。从规模经营的发展过程来看,将规模经营与新型社会化服务相结合,这既是对榆林农业发展的主动回应,也是增强土地、劳动等农业生产要素流动性,提高生产资源配置率的重要手段。三是从资源、生态理念来发展规模经营,规模经营不只是经济效益的规模,更是多方位效益综合的体现。在榆林现代农业中不仅要通过资源在规模经营中优化配置来实现最佳产出,也要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作用。榆林无定河两岸的稻田养蟹就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发展水域立体养殖模式,达到规模经营中可持续、低成本、高效益的生态路径。

(三)建立配套服务体系,坚固规模经营后盾

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对农业市场力和竞争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有效降低规模经营的成本。尤须指出的是,农业服务体系平台构建并非独立在规模经营之外的范畴,规模经营不只追求生产规模,更注重规模经营的效益、质量,所以就离不开配套的服务体系。数据显示,为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榆林市2015年仅农机补贴预算就达1.3亿元,并扶持新增2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广各类农机具4万台,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5万人,计划实施12个农机化的重点项目。[9]

做好规模经营的配套体系建设,需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充分运用当前榆林农业规模经营的集体优势,在产前做好信息收集进行合理的经营决策,在质上保证规模经营的生产资料供应和生产技术的应用;产中在规模经营的范围内运用机械化设备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活动,节省人力、时间等成本;产后要积极寻找市场,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长久交易,形成品牌效应和独特优势。二要建立完善的金融扶持平台,根据农业的发展特点适当扩大农业贷款额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大邮政储蓄银行的涉农业务范围。同时,建立土地银行,发展信托业务,在此基础上确立农地产权、抵押权,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信用制度。三要建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榆林自然灾害发生具有区域性、季节性特征,因此应设立农业自然灾害风险补助金体系做防范,为规模经营农户面对自然风险时能拥有最低保障,不至完全投无所出。

(四)排除体制障碍,营造良好氛围

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着力于农业生产、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但在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上,榆林市仍有很大困难。因此,就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发展相对缓慢,长期以来公共服务体系、公共产品提供一直处于比较匮乏的状态。要在经济学层面实现体面的收入,虽不指望做农人而成为富豪,但绝对要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至少要与城镇居民收入均等。从社会学层面要实现尊严的生活,职业要得到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可,生存的条件要有明显的改善,成为一个正常的、受人尊敬的行业从业者。[10]因此,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人与城市居民在基本生活水平上的对等化,这不仅是从经济上为农民消除贫困迈了一大步,也为农民从事其他活动提供了硬件设施,使农民产生职业认同感与自豪感。二是探索榆林农业致富的新模式。城乡二元结构破除,不可能只是依赖国家资金补助,重点在于找到农村可持续致富的发展路径。榆林已经形成集体土地流转的多种模式,全市启动了12县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旨在农业发展基础上,以农业加工业、农副产品来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从而达到农业辐射工业、服务业的综合效益,真正实现农村向城镇转换。

(五)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规模经营多元化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一个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的立体复合型(横向+纵向、异质+多元)概念,横向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纵向具有异质性与多样性等特征,其实践形态包括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组织、龙头企业等。[11]榆林农村资源禀赋实际差别较大,农民劳动力转移数量也有很大差异,故不能机械地要求规模经营的单一化。不同的经营主体在农业产业中功能作用是有差别的,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方式、规模经营效益也不同,因此应鼓励规模经营主体的多样化发展,倡导农民在市场和地区资源禀赋的指引下,自主选择经营模式,实现规模经营综合效益的最优。

要培育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多种规模经营主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一要积极鼓励专业大户加入农民合作组织,减少单个农户独立经营所面临的资金障碍和市场信息不足问题。榆林省级百强社闫家渠满山红合作社,村民入社率达96%以上。种养农户通过入社可以得到统一的维权服务,从群体发展中获得更加有效的市场信息,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得到组织内部的帮助。二是政府部门在农地规模经营中要发挥积极作用,及时发布政策信息,做到市场信息对等化。在农地流转中做到引导和服务,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害;同时对农地用途和效率产出进行有效监管。三是为不同规模经营主体设置不同的政策标准,不同规模经营主体利益诉求不同,因此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政策制定者不可一概而论,要做好实际社会调查,应不同主体要求来提供不同的配套政策,做好政策的反馈工作,及时弥补农业规模经营缺陷,真正实现规模经营主体多样化、互补化的和谐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榆林市农业局.榆林农业发展概况[EB/OL].(2013-10-17)[2015-06-05]http://www.ylny.gov.cn/show.php?contentid =3477,

[2]贺蕾,霍学喜.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分析——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7):124-126.

[3]谭贵华.论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中的金融保障[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10(0):257-268.

[4]陆治原.2015年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Z].榆林:榆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2015.

[5]唐建尧,曾福生.经营主体的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绩效与启示[J].经济地理,2014(5):134-138.

[6]罗必良,李玉勤.农业经营制度:制度底线、性质辨识和创新空间[J].农业经济问题,2014(1):8-18.

[7]刘英基,李静.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性障碍及对策[J].浙江金融,2009(12):19-20.

[8]曾福生.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科技与经济,2010(4):55-59.

[9]榆林市农业机械化信息网.榆林市农业机械技术服务中心2015年部门预算公开相关情况说明[EB/OL].(2015-06-01)[2015-06-27]http://www.ylnj.gov.cn/zwgk/2015-06/955.html,

[10]魏延安.“新农人”要符合经济学与社会学机理[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4(7):52.

[11]王国敏,杨永清,王元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战略审视、逻辑辨识与制度保障[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203-208.

(编辑:武云侠)

The Research on Strategic Plans of Scale Operation of Yu Lin Agriculture Through SWOT Analysis

ZHAO Qiu-qian,WANG Jin
(Economics&Management College,Yan'an University,Yan'an Shaanxi 7160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agricultural scale management of Yu Lin city has developed rapidly,and has obtained a good effect,but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The article,using the method of SWOT analysis in strategic management,summarizes and integrates the basic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Yu Lin agricultural scale operation,such as supporting systems construction,institutional barriers,operators of scale operation and moderate scale of agriculture operation.From the SWOT matrix,the crux of the development of Yu Lin agricultural scale management is found out.With the coexistence of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a series of strategic plan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ly,which a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l,adjusting agricultural structure,and developing diversified scale operator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Yu Lin agriculture's scale operation.

Key words:Scale operation of Yu Lin agriculture;SWOT analysis;Strategic plans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规划办社科基金项目(13D294);延安市科技局项目(2013-KS04);延安市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13BJJ17);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3SXTS07)

通讯作者:王进,副教授,博士。E-mail:yananwangjin@126.com

作者简介:赵秋倩(1993-),女(汉),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行政战略管理与决策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5-06-06

中图分类号:F3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6X(2015)10-1003-06

猜你喜欢
战略规划SWOT分析
浅谈波士顿矩阵在企业战略规划中的应用
对战略规划评估体系研究的思考
国产手机行业战略管理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论油气田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