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视阈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2015-03-03 22:07李玲
企业文明 2015年2期
关键词:微时代政治思想

李玲

6亿手机网民、5亿微博用户、6亿微信用户、1亿易信用户……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异军突起的微媒体以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力量,给人们的工作生活打上了“微”烙印,一个无“微”不精彩的“微时代”已悄然来临。传播主体的平民化、传播方式的立体化、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传播速度的裂变化……“微时代”的鲜明特征在强烈冲击着作为国企“生命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同时,也呼唤其与时俱进地紧跟变革创新的步伐,以主动适应新常态,奋发作为,因势利导地开辟一条不断提升企业精、气、神的有效路径。

“微”力无边:审势而谋,正视新变化

微博微言微语,威力不微。只言片语,水滴石穿。中国通信服务上海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通服”)面对无孔不入的“微时代”挑战,在团结一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心无旁骛投入第二轮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开展“基于微时代下思想政治工作状况的问卷调查”,总结形成了“两个新变化”“三大新挑战”“四项新特性”和“五种新机遇”的总体认识。

呈现“两个新变化”

“互联网一代”将成为企业主体。经调研发现,假如维持当前的员工总数规模,按照上海通服每年新进800人的规模来推算,10年以内“80后”“90后”“00后”员工占比将超过50%。“互联网一代”将成为企业主体,其对多元实时信息的高度敏感性和新鲜性决定了他们将乐于把更多的信息整合进移动端,思想政治工作亟需从“面对面”向“键对键”转型。

“互联网思维”将推动企业创新。通过研究员工群体特征,深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运用“微媒体”过程中,务必牢牢把握互联网思维这根主线,在战略、业务和组织三层面对传统价值链进行重新审视。随着深化改革,企业文化不断趋向互联网化,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来打造平台,提升员工归属感体验,让员工成为声音主体,不断开创企业文化管理新局面。

带来“三大新挑战”

“微世界”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带来挑战。“微世界”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传播内容层面上的“把关人”作用被削弱,容易导致在“微世界”里寻求自我彰显的青年员工难辨信息真伪。同时,传播媒介层面上的“议程设置功能”出现转变,思想政治工作者难以在一定时间内制造话题,引起关注。

“微媒体”的综合性和发散性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单一性和可控性带来挑战。“微媒体”完全颠覆了传统媒体独控话语权的状况,传统的我讲你听灌输式的显性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受到冲击,局限于弘扬主旋律、灌输大道理,缺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难以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微媒体与广大干部员工进行“润物细无声”式的隐形教育迫在眉睫。

“微传播”的自主性和平等性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带来挑战。“微传播”的多维辐射势必对干部员工的主流价值观造成较大冲击,尤其是作为企业生力军的“互联网一代”迅速成长,思想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交流平等性呼声日益强烈,如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挑战着“意见领袖”们的能力素养和主体权威。

形成“四项新特性”

最佳选择。一是新形式与员工兴趣相吻合。“互联网一代”将成为微媒体使用主体。二是新平台与青年人诉求特点相吻合。随时、简单、宣泄、隐蔽的诉求特点通过网络渠道更便捷。三是新沟通与员工心态相吻合。平等贴近,上下级瞬间带有网友色彩。

最好效果。一是沟通没了障碍。公开或匿名的方式让员工少了思想顾虑。二是信息真实透明。少了“假大空”,多了务实可信,企业风清气正。三是参与主动广泛。随时随地,形成客观上的全员化参与,真正走群众路线。四是效率简单快捷。不受时空限制,渠道多样,时刻畅通,随时查看动态和结果。

最有难度。一是要求高。需要胆识学识、交流技巧、政策水平、决断分寸和应对危机的能力。二是管理难。公开透明是双刃剑,网上的不可控性注定会存在风险。三是无止境。技术层面上需不断更新。四是线上线下一致性很难。线上提出的,有时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实。

最有前景。一是有群众基础,深受广大员工欢迎。二是新生事物,生命力旺盛,可以掌握员工的真实情绪,听到真实声音。三是延伸扩展的内容很多,线上线下结合大有可为。四是媒介功能随着科技发展不断升级,应用越来越高效多能。五是为企业文化建设打开了新天地,带来新动力,注入新内涵。

提供“五种新机遇”

“微时代”的瞬时性传播可带来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率。快捷式的信息传递和快餐式的信息阅读,不受传统传播途径的限制,通过手机等便携通讯设备在短时间内发布信息。如可利用手机报开设“微党课”,在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并提高其阅读兴趣等。

“微时代”的碎片化传播可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空间。通过各种微平台搜集大量一手碎片化信息后,经过分析整理,将庞大枯燥的宣教内容变成更多的“碎片信息”,就能形成真实有效的材料,也能为相关的思想决策提供准确服务。

“微时代”的扁平化传播可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双向性。员工跟帖参与的过程让传播的长尾效果更加明显。互动交流的过程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整合民意提供了平等的话语平台,扩大了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为密切联系群众开辟了新渠道。

“微时代”的形象化传播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利用微媒体汇聚起一个焦点事件,激发每位员工的思考感悟,打破过去灌输型宣教方式,使思想政治工作占据主动权。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形式多样的“微”活动更易让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微时代”的立体式传播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无论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微平台把人们全方位立体地连在一起,获取员工思想动态的途径更为便捷,帮助员工开阀泄压的作用更能发挥。传统媒体与微媒体联动共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能有效整合资源,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

见“微”知著:顺势而为,开辟新路径

面对基于问卷调查分析和理论探讨研究形成的“两个新变化”“三大新挑战”“四项新特性”和“五种新机遇”,上海通服秉持“见微知著”的理念,在顺势而为中努力开辟新路径,以“微政工”模式构建“大政工”格局。

搭建“微平台”,营造“微环境”。2014年4月至9月,响应中国通服工委号召,上海通服在全公司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以“晒‘双百,赛易信”为主题的易信技能竞赛活动,为选树百件员工岗位创新的典型案例、百件解决员工实际困难的好事搭建了“微平台”。文体园地、多彩女工、劳模风采、我爱通服、岗位创新、心灵语录等17个交流群的积极参与形成了互联网化的“圈子”交流平台,定期发布话题后的踊跃跟帖让员工间的沟通交流增强了。许多员工比赛结束后意犹未尽,纷纷感慨:这个平台真好,通服天下是一家,整个活动赛出了友情和凝聚力。此外,为加强各分、子公司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沟通交流,实现信息共享,上海通服搭建了党组织书记易信群和党务干部微信群,集理论教育、信息发布、学习交流、主题宣讲、任务布置等于一体,畅通了沟通渠道,提高了工作效率。

建设“微文化”,凝聚“微力量”。“微时代”碎片化传播的快节奏和即时性酝酿了“微文化”的产生。上海通服一贯崇尚文化引领,致力将“上善若水的乙方文化”建设植根于微媒体之中,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微媒体价值影响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中国通服先进事迹宣讲活动的指引下,上海通服建立了“上善若水shccs”微信、易信公众号,每月与公司报纸、电视新闻同步对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重点宣传,文字、声音、视频相结合的碎片化传播方式增强了对典型人物宣传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微文化”不显山露水,但力量不容小觑。上海通服充分整合优势资源,着眼于“小”,积聚于“大”,充分借鉴和运用“微元素”,在开设“微课堂”实现“大宣讲”、创作“微电影”展示“大风采”、进行“微交流”传递“大声音”、创设“微环境”营造“大氛围”、开展“微活动”聚焦“大能量”中激发广大干部员工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占领“微阵地”,加强“微教育”。面对涌动着信息洪流的微世界,上海通服注重加强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占位意识,增加微媒体上线数量,不断聚集吸引自己的“粉丝”,形成快速联动机制,努力建立微媒体宣传思想政治的“集团军”。一方面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微道德”教育,用包容之心直面批评,用坦诚之心回应监督,用自律之心约束言行,用“微素养”引导“微民意”,用“微自律”树立“微形象”,用“微道德”赢得“微人心”。另一方面强化世界观的改造,不断增强自我反省的自觉性,勇敢地拿起自我批评的武器。

建好“微队伍”,增强“微能力”。在微媒体环境中,上海通服注重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四种能力:一是熟练操作能力。学习掌握微媒体知识技能、传导机制和语言技巧。二是信息洞察能力。面对数量众多、纷繁复杂的微信息,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三是对信息进行梳理、挖掘、加工、评价的分析能力。四是舆情应对能力。让负面舆情能够“化险为夷”“化危为机”。

唱响“微旋律”,搞好“微协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上海通服着力在唱响“微旋律”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开展“微调查”,在研究员工主体和沟通变化中创新思路。二是开展“微文化”建设,让先进文化微而妙、微而美、微而精,春风化雨,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三是注重发挥组织、宣传、纪检、监察、党群等部门在“微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舆情的收集、梳理、分析、处置、引导机制。

“微”言大义:应势而变,实现新拓展

面对广阔的微世界,上海通信在巧借“微元素”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理性地认识到这仅是初步实践,仍需运用“微时代”传播理念在不断优化提升中实现新拓展。

做足“信息化”文章,让思想政治工作“跨越时空”。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只有搭上“信息化快车”,才能跨越时空,走出一片新天地。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握微媒体的双面特点,树立为我所用的大局意识、保持随时在线的紧迫意识、发挥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增强沟通交流的互动意识,突破“单向灌输”的老把式,充分运用微媒体将深化改革、形势任务、发展热点等第一时间传播到干部员工中去。

运用“群众化”语言,让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80后”“90后”青年员工已逐渐成为企业主力军,要通过市井俚语和未加粉饰的实话,以“草根性”的语言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发挥青工在微平台上针对舆论热点的“正能量”引导作用。要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做好“传声筒”;同时主动加强疏导引导,做好“先行官”,真正做到利用微媒体听民意、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

实现“放大镜”功效,让思想政治工作“微中见大”。“微时代”里有“大乾坤”。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的拓展,要考虑受众的吸引力和接受力。要善用微党课、微典型、微故事等身边鲜活的小载体,从微入手,以微见大,提高广大员工接受教育的兴趣兴致,在“微载体”中感悟出“大道理”来。

建立“常态化”机制,让思想政治工作“落地生根”。要以洞察力呈现真实性,以监督力实现可控性,建立全天候信息监管机制,提高信息的敏锐度,发现问题及时疏导,防微杜渐。同时选拔培养一支以青工为骨干的专兼职微平台信息员队伍,在运行管理、安全保障、信息发布审核程序等方面严格管理。

识“微”见远:乘势而上,致力新探索

实现微媒体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交融共济仍路漫漫,上海通服识“微”见远,致力于新探索。

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传播”,提高覆盖面和参与度。要善于运用网民的思维和语言,从共同的兴趣爱好切入,同员工进行“键对键”的交流、“心贴心”的沟通。对于那些持怀疑态度、逆反心理的员工,要“用事实说话”,举案例、列数据、讲实情。只有员工主动“晒”出心中的疑问、关心的话题、思想的困惑时,原汁原味的企业民意就得以汇集和传播。

变“盲从站队”为“理性思考”,放大正能量和正效应。要在第一时间满足公众知情权,最大程度上堵塞“小道消息”的传播空间;要勇于在网络中“唱高音”,敢做“意见领袖”,大张旗鼓地正面宣传;要善于在网络中“唱中音”,冷静面对员工的“挑刺儿”,过激言论要沉得住气、搁得下面子,在交流中求理解,在讨论中聚人心。

变“高高在上”为“实用具体”,增强存在感和亲和力。要以“必用”的信念、“敢用”的勇气、“善用”的智慧应对微时代的挑战,注重功能取向、兴趣取向,转变话语体系,将重大、严肃、抽象的主题融入具体实在的工作生活,在多元话语体系中体现核心价值观,在多极舆论场中唱响主旋律,在“众声喧哗”中发出更有分量的声音。

变“单打独斗”为“组团作战”,实现互补化和交融性。要构建跨媒体合作大平台,在内容、渠道、受众、效果上实现互补,实现核心价值传播效益最大化。党群部门要树立“服务外包”理念,主动建立体制内外各类微媒体资源的对话交流机制,同时注重挖掘、培养、联合网络世界中的“大号”“达人”,建立线下定期联络制度,通过联谊会等形式壮大“意见达人”队伍,不断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源泉。

微,以小博大,以少聚多。身处全面深化改革的洪流,致力二次创新转型的探索,上海通服面对“微时代”的挑战与机遇,积极植入“微元素”,主动驾驭“微媒体”,有效嫁接“微时代”,在新常态下,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高人文性和增强有效性,努力开创出一片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新天地!

(责任编辑:罗志荣)

猜你喜欢
微时代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