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主题图“灵动”起来

2015-03-02 18:19陈丽云杨武昌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5年10期
关键词:灵动小猪算式

陈丽云 杨武昌

数学教材中“主题图”的引入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这不仅给枯燥、单调的数学教学赋予了生机,更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体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的基本理念。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挥想象,让主题图变得“灵动”起来,真正使主题图成为数学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载体,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一、观察插图,想象画意,理解内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中配有大量精美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往往是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图画,贴近生活,有人物、情节,色彩鲜艳,主题鲜明,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教学时,教师应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结合文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以画析文,以文补图,让静态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灵动起来,变无声的画面为有声的画面,加深学生对主题图丰富内涵的理解,情感的熏陶。

如,在“加法的意义”主题图(课件出示主题图)教学中,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1.在操作活动的情境中感知。(1)引导学生观察表述:教师将教材中的主题图用课件动态演示,引导学生对红气球、蓝气球数量的情况进行观察,并用数学语言表述。(2)引导学生操作表述:教师可引导学生同桌合作,用4个实物(如小棒、小圆片、作业本等)表示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情形,并用数学语言表述。

2.在操作活动中强化表象。(1)引导学生猜测想象:(教师课件出示●●●●)猜一猜,●可以表示什么?这个演示活动可以表示什么意思?(2)引导学生操作思考:可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如:把3朵花和1朵花合并在一起,并把自己的操作活动和同桌说一说。

3.引导学生建立符号。(1)抽象算式:教师指出实物、图形的数量可以用数来表示,“+”表示将两部分合并起来,如:上面的操作活动,我们可以表示成3+1=4。(2)领悟意义: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的操作活动,说说3+1=4的各部分表示什么。

4.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1)根据3+1=4的算式摆一摆,并用学具表示出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2)根据3+1=4的算式说一说,自己生活中的哪些事可用这个算式表示。也可以结合“做一做”,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说一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可见,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充分开发图意,用图教学,并在理解主题图的基础上,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厚重,让学生在观图释疑的过程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从而理解加法的意义。

二、巧妙导入,激发兴趣,借图释疑

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和例题,仅是教师在预设教案时所思考的依据。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起点和生活经验,认真解读教材,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功能,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看图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如,教学“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时,可通过编“小猴子过生日”的童话故事:“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猴妈妈要送给猴宝宝一件礼物,你们猜这件礼物是什么?(课件出示“盘里有2个桃”)”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图(盘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然后继续演示(小猴子吃桃)现在盘里还有几个桃子,又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再继续演示(小猴子吃桃)小猴可喜欢吃桃子了,一下子就吃完了。现在盘里有几个桃子,还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后来猴宝宝吃完了桃子,猴妈妈就带它来到了森林里。森林里到处是鸟语花香,猴宝宝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鸟窝图”)猴宝宝可喜欢小鸟了,就靠近它,小鸟被惊吓得飞了起来(课件演示小鸟飞起来的过程)。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在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最后,猴妈妈带着猴宝宝走出了森林,来到西湖的荷塘边,青蛙们跳上荷叶欢迎它们的到来(课件演示青蛙跳上荷叶的过程)。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左边的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呢,一共有多少只青蛙?通过图文结合的故事讲述,让学生看图、想象、说话紧密结合起来,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使主题图发挥了最大的价值。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三、动态展示,丰富体验,促进内化

一般来说,主题图的素材表现在教材中都是静止的。因此,教学时,将静态的画面还原为动态的场景,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数的概念,教师可通过主题图创设“百羊图”动态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具体操作为先课件出示:草原上跑来了一群羊(20只),让学生先估一估、数一数,并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分才能一眼就能看出有20只羊。然后课件再呈现从四面八方的草原上跑来80只羊,从中让学生感受现在的羊比20只多得多,引导学生估一估羊的只数,感知100有多少,再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方木块、塑料小棒、小圆片等试着数数,感知整十数。最后教师可用课件在草原上画出100个小方格(每行10个,共10行),小羊排好队准备在草原上休息,分批进入小方格,每进去一些就让学生说说那个数的组成,当全部进去后说一说这个小方格中休息的是第几只羊。通过创设这样的动态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真实性、趣味性、问题性、开放性,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情境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和理解数学。从而有效地增加课堂活力,培养学生数感。

四、把握时机,激活思维,培养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看主题图,看懂主题图,理解主题图的图意,才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数学能力。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和灵活把握呈现主题图的时机,使主题图体现出所蕴含的内涵和价值。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课时,可把主题图的呈现放在课末,在学生已经归纳出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教师课件出示“游园活动”的主题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这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参加游园活动的场景,你能从图中提出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此时,学生很快地从主题图丰富的素材中回答道:“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生:“12-7=5(个)。”师又问:“这里的12、7各指什么呢?”“12指小华套圈套中了12个,7指小雪套圈套中了7个。”教师追问:“这个算式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学生答道:“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紧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观察踢球的,然后看看赏鱼的、买风车的,最后看买气球的情境。在观察中,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捕捉数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系统地梳理和构建数学知识,从而获得解决减法计算问题的思维方法,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认识,进一步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五、了解图意,教给方法,再现情境

数学教材中有不少主题图不仅是创设情境的载体,而且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载体。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图,了解图意,并依据图意进行有序的思考。如教学“比多少”一课时,教师可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并从“小猪帮助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引入,然后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1.小兔家盖房子,有几只兔子来帮忙?2.每只兔子搬了几块砖?3.小兔是怎样搬砖的?(引导学生说出: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多余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把小兔和砖一一对应连起来,并说明:像这样,1只兔子搬1块砖,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与此同时,教师再设计问题:1.有几只小猪来帮忙?2.抬了几根木头?3.是小猪的只数多还是木头的根数多?引导学生说出:1只小猪对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的,而木头有多余的,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可见,通过这样有序地指导学生看图、读图,掌握读图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总之,主题图作为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载体,它不仅包含着各种数学知识,更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呈现主题图的过程中,要深入地钻研其中的深刻内涵,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主题图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主题图也才能生动起来。

猜你喜欢
灵动小猪算式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可爱的小猪
小猪家着火了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在阅读中点燃激情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诗意的语文 灵动的课堂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