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高数学“学案导学”的若干思考

2015-03-02 09:09林佳炜浙江省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浙江长兴313100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导学学案

林佳炜(浙江省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浙江 长兴 313100)

关于职高数学“学案导学”的若干思考

林佳炜
(浙江省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浙江 长兴313100)

在教育事业改革的今天,传统的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更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丰富有着重要的作用。将学案导学法应用于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其数学能力。

一、利用学案导学,促进目标教学

第一,学案上的目标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不尽相同。教学大纲上的三维目标过于空泛,不是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可以在一节数学课中得以消化。教师要在学案中为学生设计更多于一节课中可以完成的小的数学学习目标,唤醒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在课堂中走向哪里。

第二,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应当具有明晰的课时性与阶段性。引导学生通过积累课时目标实现阶段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有效积累。教师要在教学之前对数学课本中每一个单元的目标与课程目标进行分析,建立能够完成且科学的课时目标。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将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参考书中的目标,本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一个一个地发现学生需要掌握的每一个基础知识。

第三,学案教学目标的设计不要求学生一步到位地进行学习,而是要引导学生往返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跟踪。让学生在向前看的同时,多回头看,巩固所学内容。

比如,在学习有关于平面向量的知识时,教师需要在学案中写出这样的目标:第一课时,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其向量向何表示方法,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第二课时,通过练习,掌握向量的概念与规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每一个课时都有一个必定可以完成的任务,从了解到应用、掌握,给学生积累的过程。教师通过设计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了解新的知识,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利用学案导学,促进课堂导学

首先,教师要在学案中强调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打破传统的引导学生机械化记忆大量数学知识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将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数学能力。

其次,在利用学案导学促进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几点问题。教师要利用学案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特别要去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让课堂成为优秀学生的课堂。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先观察后学习,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构建。利用学案,让数学教学过程更加顺利,促进教学过程的圆满,有利于职业高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利用学案教学,促进分层导学

在学案导学教学方法的应用中,教师并不是唯一的学案制作者。教学活动要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但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与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要在职业数学教学中落实分层教学,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每一个班级都具有数学能力强与能力弱的学生,利用统一的学案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会出现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在学案的制作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层次设计不同的数学学习最终目标,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案的制作,从自己的学习能力出发,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作用于最终学习目标的达成。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函数的知识时,教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模块学习总目标,之后,让学生自由去设计自己的个性化学案。像在第一课时,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为自己设计了了解映射,应用映射解决问题,了解函数概念的目标。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为自己设计了掌握映射,了解函数概念及其单调性,应用其解决问题的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案进行不同深度的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能力提高。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学案教学法更具有创新性与时代性。但同时,学案导学带来的教学工作量较大,教师需要在学案制作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职高数学学案的制作者。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案的制作,实施与总结中来,有利于集体智慧的发挥,更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林佳炜(1983-),男,浙江省长兴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中学二级。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导学学案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乡愁导学案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学案导学”之我见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