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香(吉林省大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大安 131300)
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现状调研
肖春香
(吉林省大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大安131300)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教师工作压力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常常处于紧张、压力的环境中。一方面,压力对教师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职业压力也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消极作用。因而,本研究借助对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调查,以期为教师的身心健康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指导。
1.选取对象。随机抽取吉林省大安市直学校及县区乡镇中小学教师330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59份,问卷回收率为78.48%。
2.使用工具。采用朱丛书、申继亮、刘加霞2002年编制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共46题。
3.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1.教师心理状况总体水平。对教师的总体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见表。教师的总体压力均值为3.024,趋于中等水平(按计分方法,3为中度),这充分说明教师承受着中等程度的压力。在各个维度上,排在前四位分别是考试压力、工作负荷、自我发展、学生行为方面的压力。
表1:教师心理状况总体情况
2.背景变量对中小学教师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将学校性质、婚姻状况、学历、所教科目、职称作为教师的背景变量,分析不同背景变量的中小学教师在心理状况上的差异。
(1)初高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心理状况上的比较。行政支持、学生行为、自我发展及考试压力上,初、高中教师感受到的压力显著高于小学教师。这主要与初高中、小学教师所授的课程有关,初高中相对于小学更难,而且初高中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学生的成绩相对小学来说更为重要,使教师更有压力感,从而容易产生消极、冷漠的行为。
(2)婚姻对教师心理状况的影响。在自我发展方面,已婚、未婚与离异的教师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是不一致的。
(3)学历对教师的心理状况的影响。调查表明,不同学历教师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研究生等群体人数相对较少,不足以代表群体的水平,导致结果差异不显著。
(4)所教课程对教师心理状况的影响。在工作负荷、人际关系、角色期待与考试压力上,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有着显著差异。在工作负荷上,音体美感受到得压力最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本身是副科,且每个学校仅有一到两个教师,却要应对全校几十个班的教学工作,导致压力过大。在人际关系上,音体美感受到得压力最大,可能是由于工作量较大,很少有与同事交流的机会,再加上本身是副科,相对不受重视。在角色期待上,音体美感受到得压力最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实际工作的状况跟之前预想的相差较大,心理上较难适应。在考试压力方面,语数外感受到得压力较大,因为是主科,由于学生、家长及学校都会较为重视,对学生总体成绩的影响较大,而学生的成绩与教师的评奖评优有很大的关联,使语数外教师感到压力很大,相比之下,德育或心理课总是给学生带来轻松感,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开设,因而在这些课上学生能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想,学生很喜欢上,因此教师也不会感到压力。
(5)职称对教师心理状况的影响。调查表明,在自我发展压力上,中教一级或二级显著或相对高于中教高级教师,这主要可能是高级教师多年来自己的教学有一定的经验,知道如何应对压力。试用期的教师处于中后位置,这主要是由于刚开始工作的教师,还没有体会到教师这一职业的压力感,饱含了对教育的热情,因而他们的压力感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虽然被调查学校的中小学教师在压力水平上处于中等水平,但是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教师的压力对教师情绪情感已经造成了影响,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防止教师心理状况进一步的恶化。为了缓解教师压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学校关键所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心理与行为,对教师个人的成长也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他们在面临压力的情境下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
2.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虽然目前提倡素质教育,许多学校仍然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定教师好坏的重要指标。如何公正有效的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定,不仅有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也能促进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
3.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各级政府应当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令人尊重和羡慕的职业。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真正关心教师的工作于生活,理解教师的苦衷,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4.构建良好的学校环境。一些学校缺乏民主管理,领导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对教师的合理意见不采纳,教师在岗位上缺乏自主权等会加剧教师压力。因此,构建良好的学校环境对于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作用。
肖春香,女,吉林省大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高级。研究方向:教育研究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