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215000) 赵兆兵
让学生逐步触摸数学的本质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215000) 赵兆兵
分数的意义的学习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难点之一。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逐步触摸分数概念的数学本质,离不开教师有清醒的教学意识和独立的教学判断。实践中,整体构建教学的“任务框架”,帮助学生形成分数的“多元表征”,在不断地比较与反思中,促进学生对分数概念的深度理解。
分数意义 数学本质 概念意象 多元表征
“分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一节典型的概念课,也是许多名师反复玩味打磨的课例。其中,有的以学生自学课本、多元辨析说理为主线开展教学;有的以单位“1”为主线展开教学;也有以分数单位的累加为主线从全新的视角构建分数的意义;还有以8颗棋子为素材带领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角度构建分数的意义……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名师的课例给我们很多的启迪与思考,同时也对我们形成自己清醒、独立的教学判断以强烈干扰。怎么才能取其精华而不为其所困,还在于我们的教学理解和判断,毕竟再完美的课例也一定有它的不足之处!诚如笛卡尔所言“我思故我在”,那么关于分数的意义,“我”的教学思考在哪?从“本原性教学”的视角分析,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改进?如何让学生逐步触摸分数概念的数学本质?
1.如何让学生主动建构对单位“1”的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师“告诉”的层面
教学中,我们常常能见到这样的情形,教师提问:“生活中,那些物体可以用1来表示?”“自然数1除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还能表示什么?”接着教师指出:“自然数1除了可以表示1个物体,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而揭示单位“1”。这样的教学看似顺畅,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学生会怎么想?学生会不会觉得“老师,你想干吗?这是什么意思?”缺失了“真实问题”,教学之于学生便是一种“无意义”,无论采用什么手段和方法开展,在本质上只能算是灌输。显然,单位“1”的认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告诉”的层面,而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单位“1”引入数学的内在原因!
2.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概念的本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背诵定义”的水平
理解概念不等于“背诵定义”。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是着眼于概念“形式”,追求定义的准确表达,还是着力于“本质”,体会分数概念的多层含义,体现着教学不同的价值取向。教学中,从“”到“”再到“”,让学生逐步抽象出分数意义的标准表达,这样贴近于“教”的精致表达,有没有真正彰显“学”的内在本质?显然,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完整背诵出分数的“定义”,还应该着眼于分数“概念意象”的建立。因为更多的“人们是用概念的意象进行思考,而不是定义本身”。
3.如何让学生形成分数概念的“多元表征”,而不仅仅定格于单一的“份数”形式
分数教学的一个难点就是“如何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分数”,实质上这涉及分数的“多元表征”。在教学中单一的表征系统有利于教师通过“比较”揭示概念,但却不利于学生形成对概念的深度理解。所谓“多元表征”是指概念心理表征不同方面的相互渗透与必要互补。从这个角度上讲,“数轴”的教学价值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直观建立“分数数词序列”,沟通“分数”与“整数”的联系,并且在多种表征相互转换中,更加突出分数作为一个“数”的本质。
基于上述的教学思考,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整体构建“任务框架”,让学生逐步触摸分数概念的数学本质,便成为教学的应有之意。
活动1:回顾已知,画图表示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接着引导学生画图表示并呈现学生的不同表示方法。通过独立表征的活动,唤起每个学生对分数意义的个性理解,为课堂提供多元、丰富的学习资源。最后引导学生比较:这三幅图都是表示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这明明是一个圆,为什么说它是呢?教师指出:“这里是把这四个圆当作一个整体。为了清楚地看出它们是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画一个椭圆把它圈起来。”教师的点拨与适时的追问,强化了“一个整体”的概念,为揭示单位“1”做铺垫。
活动2:找一些物体的揭示单位“1”
进一步引导学生:“想一想,椭圆里还可以放哪些数量的物体,也能表示?”“如果放一个苹果,可以吗?”“想想看,这里除了可以放苹果,还能放什么?”
在学生的争议中,借助直观的动画演示,让学生意识到“椭圆里不仅可以放一些物体,也可以放一个物体,甚至放半个物体也行!”而且“这个椭圆里什么都可以放,一个地球,或者是4个学生也可以!”到这里,单位“1”的揭示可谓水到渠成——“这真是一个神奇的‘椭圆’,数学上它还有一个专业的名称——单位‘1’。现在你能说一说这个表示什么吗?”
活动3:认识分数单位(略)
活动4:变换单位“1”,凸显分数“比”的意义
在学生认识了分数单位,并进行了一些基本练习之后,教师提问:如上图,如果把第一行的4个月饼看成单位“1”,其他的月饼你会用分数表示吗?如果是把2个月饼看成单位“1”呢?1个月饼呢?
活动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是一个月饼,一会儿说它是一会儿又说它是这是怎么回事?”让学生意识到:这里的单位“1”是一个比较的“标准”,“标准”变了,分数也要跟着变化。这里将分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自然引向两个数量之间的“比较”,让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更全面。
接下来,教师动态演示“数轴”的产生过程,并表示出相应的“”的点,同时将数轴上的与黑板上各个的各种表示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多元表征”丰富、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当前,教学设计理论有两种不同的设计取向:一种是从学习理论出发,建构理想的教学模型,并据此来设计实际教学;另一种则是从教学现实出发,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和问题的根源并着手改善教学系统,使之能够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上述的教学可能更多偏向于后者,这样一种基于“真实问题”改进研究的教学活动,承载的是“我”对于分数意义教学的一些判断和理解。这里有“借鉴”也有“创新”,更多的可能是“整合”,可能这里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但谁又能漠视这样一种“直面教学”的勇气?
(责编 金 铃)
G623.5
A
1007-9068(2015)29-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