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转型中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的国际竞争力:比较与启示

2015-03-01 03:21
城市观察 2015年6期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服务贸易上海

◎ 胡 彬 胡 晶

开放转型中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的国际竞争力:比较与启示

◎胡彬胡晶

摘 要:近年来,在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条件创造的共同影响下,上海服务贸易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并成为了开放升级条件下加快都市型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然而,从国际竞争力横向比较的角度来看,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的规模、结构与质量都与亚太的两大全球城市——香港和新加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两个城市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城市体系网络的活跃节点,深层次地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主要得益于发达的、迎合全球价值链分工需求的服务贸易的持续增长。尽管它们发展服务贸易的路径不完全相同,但是却对致力于建设全球城市的上海给予了同样的启示:发展服务经济、促进城市经济结构转型;深入市场化改革,探索全球治理框架下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从完善创新生态入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上海 城市转型

一、引 言

作为上海构建、完善“四个中心”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阶段性发展重点,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体现了上海城市对外开放的服务水平和功能层次,同时也衡量着城市嵌入全球化经济的界面宽度,以及城市作为全球生产网络的功能性节点,组织、协调和管理产业链、价值链上的分散经济活动的核心能力,对于转变开放模式、完善市场体系、推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上海城市转型的外部环境日益严峻。一个典型的现

实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价值链片断化”趋势下形成的两头在外的开放模式,开始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障碍。在城市方面受到的影响,则表现为过度强调生产功能导致的要素价格扭曲和土地资源低效配置,以及服务功能供给的长期滞后。鉴于存在这种由外及内的传导链的影响效应,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依赖于能够由点及面地激励要素、资源向服务部门特别是外向型价值环节集聚的制度创新。因此,建立自贸试验区作为这种背景下采取的发展举措,亦是为了改变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均衡的现状,这也意味着新一轮的上海城市转型以发展服务贸易、增强嵌入全球生产体系的资源配置能力为主要特征,这将是上海与领先全球城市直接竞争的领域。

在中国开放升级和城市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上海服务贸易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发展速度较快,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与矛盾。基于对此的分析,本文测算了上海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指标,通过与香港和新加坡进行比较,以它们为学习样本,从中汲取经验、借鉴和启示。

二、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主要特点

从趋势来看,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的规模持续扩大,增速也明显加快。表1显示出,2010年上海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在世博会效应的影响下有了爆发式的增长,增长率高达40.06%,并且在规模上超过了1000亿美元,迎来了服务贸易发展的亿元时代。自此以后,上海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2013年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725.4亿美元,占到上海GDP总额的48.48%,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007年到2013年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9.65%,比GDP的增速高出将近10个百分点。目前,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已经接近1/3,表明服务贸易不仅成为了上海经济结构转型的引擎,而且在全国范围内行使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地位日渐突出,正逐步充当起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功能性枢纽。当然,上海服务贸易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及其折射出的城市转型难点也应予以充分的认识。

(二)上海服务贸易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贸易逆差扩大

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同时也伴随着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表2显示出,2007-2013年期间,上海服务贸易进口额从307.734亿美元增长到1130亿美元,年均增长25%,出口额从250.496亿美元增长到595.4亿美元,年均增长17.12%。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速上的差异,导致了贸易逆差的扩大。到2013年,上海服务贸易的逆差达到了534.6亿美元的规模,约占进出口总额的30%。

2.行业结构失衡

从2010年的数据来看(参见表3),运输和旅游这两个传统行业是上海服务贸易的主要贡献来源,大约占到了60%的比重,而代表新兴服务行业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广告

和宣传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贸易额占比仍然偏低。其中,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占比3.62%、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占比2.6%、咨询业占比10.76%、广告和宣传业占比1.49%。这反映出上海服务贸易发展中知识和技术含量不高,相关的行业发展规模较小[1],服务贸易对城市转型的贡献仍然是数量而非质量意义上的。

进一步分析上海服务贸易顺差形成的行业结构,可以看出,建筑、其他商业服务、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是上海服务贸易的主要贡献来源,分别贡献了64.1亿美元、56.4亿美元、50亿美元、22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说明新兴服务行业虽然占比不高,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造成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行业,是旅游、运输这两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1],两者的进口总额占比高达77%以上,是服务贸易逆差形成的结构性因素,说明传统服务行业的出口竞争力相对较弱,这与产业发展的附加值不高、产业链过短、产品结构和商业模式单一等综合原因有关。

表1 2007年—2013年上海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表2 2007年—2013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

表3 2010年上海各行业服务贸易进出口发展情况

3.各服务贸易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参差不齐

表4给出了上海服务贸易各行业2004年—2010年国际竞争力的实际TC①指数及2011-2013年的TC指数估算值②。从中可以看出,新兴服务行业中的计算机和信息、咨询、广告和宣传等服务贸易行业近6年(2004年-2010年)的TC指数绝大多数都大于0。其中,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2010年的TC指数达到0.55,且2012年估算的TC指数达到0.61,这主要归因于上海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在整个外包行业发展中的领先和主导地位。

在新兴服务业中,咨询业服务贸易的TC指数近五年始终大于0,2010年达到0.42,且近三年的估算值继续增长,尤其是2013年达到0.47,将近0.5,相比上海其他服务贸易行业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但是,上海咨询行业中外资占比大、内需较小、人才不足等矛盾,也制约着其未来的发展空间。

近十年里,受益于陆家嘴功能区集聚效应的释放和制造业产业整体规模的扩大,金融业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2008年—2010年的TC指数一直维持在0.5的水平,虽然近三年估算值略有向下调整的趋势,但整体竞争力趋于稳定。

在传统服务行业中,上海运输业和旅游业的服务贸易在2005年-2010年中的TC指数一直都小于0,且近三年估算的TC指数有恶化的趋势,表明两个行业在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这两类服务行业的劳动密集程度较高,近年来受到传统产业升级

压力增大、低水平竞争加剧以及本土企业“走出去”不力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国际竞争力不断被削弱。

总体而言,在行业发展层面上,上海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存在参差不齐的现实问题。新兴服务贸易行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行业规模较小、市场体系尚不完善、高端要素供给不足,竞争力可否持续仍存在较大的变数。运输和旅游等传统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偏弱,然而由于其贸易规模较大,所以其转型升级问题仍然关系到上海服务贸易能否良性可持续地发展。

表4 2004年-2010年(2011年-2013年估算)上海各行业服务贸易TC指数

三、上海与香港、新加坡服务贸易之间的国际竞争力比较

之所以选择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上海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对象,是因为这两个城市是学术界公认的亚太地区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位序最高的全球城市(日本的东京排在它们之后)。通过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香港和新加坡成功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其战略地位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大型跨国公司的认可,进而成为全球要素与资源配置的枢纽。作为两个典型的学习样本,香港和新加坡不止是上海服务贸易国际竞争中的强劲对手,还是服务贸易赖以发展的合作伙伴。毕竟,当投资超越贸易成为全球化的第一主题时[6],全球城市的涌现也就成为了一种依存于全球生产网络形成与演化的群体性和区域性现象,它们在彼此之间相互竞争的同时,合作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展。而服务贸易的发展结构正反映了当今全球城市竞争与合作的主要界面,其结构竞争力的分布状况亦衡量着全球城市服务于国际生产专业化的功能层次及其特征。

在此,本文从总体和分行业这两个角度,对三个城市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和分析。

表5 香港、新加坡和上海服务贸易各项竞争力指标比较

(一)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总体比较

总体而言,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的六个国际竞争力指标都逊色于香港和新加坡。从只考虑出口因素的指标来看,上海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出口贡献率虽然近六年都在稳步上升,但始终维持在香港和新加坡1/2左右的水平上。同时,上海服务贸易的RCA指数在[0,0.8]区间内,表明国际竞争力较弱,而香港和新加坡服务贸易的RCA指数在[0.8,1.25]区间内,具有中等水平的国际竞争力。

从考虑进口因素的三个指标(包括TC指数、RTCA指数和NRCA指数)看,上海的这三类指数均为负,并且呈现逐年恶化态势,表明上海服务贸易不仅国际竞争力较弱,而且逆差也在不断扩大。其中,以RTCA指数的下滑问题最突出,由于该指数考虑到了产业内分工贸易中的进口因素,所以更加具有代表性。香港的这三类指数都大于0,表明其国际竞争力地位相对稳固。新加坡的这三类指数波动幅度较大,以RTCA的变化最为明显。原因在于,新加坡服务贸易的进口规模与服务贸易模式密切相关,通过跨国公司运营与采

购中心的入驻带动服务贸易增长的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母子公司之间的服务联系,由此导致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会出现相应的波动。

(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分行业比较

1.分行业进出口情况比较

表6显示出,2012年香港服务贸易出口位于前三位的是其他商贸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和旅游产业,出口额分别为613.819亿美元、405亿美元和330亿美元,占到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2%、21%和17.5%。运输和保险金融占比分别为16%和9%,位列第四、第五位。香港服务贸易发展的这种结构特点,是由其以离岸贸易为主的发展模式决定的。离岸贸易在整个贸易流程中发挥着主导、控制和增值等重要作用,由离岸贸易引致的其他商贸服务即支援贸易服务在香港的快速兴起,促使其他商贸服务业占比持续扩大,并带动了保险金融、法律、会计、管理顾问和设计等专业服务的迅猛发展,成为香港新的贸易经济增长点。

表6 2012年香港、新加坡和2010年(2013年估算)上海服务贸易各行业进出口比较

新加坡的服务贸易结构与香港有一些相似之处。2012年,新加坡服务贸易出口位居前三位的是其他商贸服务、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业,占比分别为31.8%、26.9%、15.35%,旅游和金融保险占比12%和10%,位列第四、第五位。香港和新加坡服务贸易的主要行业发展规模相当,但贸易模式却存在着差别。新加坡的经济结构偏重于商业发展和资金管理,从而带动了航运业和其他专业服务的发展。

由于统计的原因,上海其他商贸服务的数据空缺。2010年,上海服务贸易出口额位居前三位的是运输、其他商业服务和旅游业,分别占比40.15%、25.61%和18.06%。从2013年的估算值来看,结构上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这种以传统行业为主的贸易结构,不同于香港和新加坡以新兴服务贸易为主的结构模式。从发展规模来看,即便是传统的运输行业,香港和新加坡的出口规模分别是上海的2.5倍和3.41倍,表明上海运输服务贸易的附加值低、竞争力弱。相比之下,香港的运输服务业实现了转型升级,具体包括供应链管理、为客户量身定做物流方案以及装配包装等服务,运输服务贸易的附加值较高[9]。在其他商业服务、旅游、金融和保险、专利费等方面,香港和新加坡的出口规模都远高于上海,说明上海的高端要素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参与全球分工的资源配置能力仍然弱于香港和新加坡这两个亚太全球城市。

2.服务贸易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比较

从表7中观察三个城市分行业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指数TC,可以发现,香港的TC指数大于0的服务贸易行业占到了绝大多数,大于0.5的服务贸易行业有金融、个人和文化娱乐、其他商业服务和其他商贸服务。竞争力较弱的行业主要分布在专利使用和特许、保险、建筑和计算机信息服务等领域。新加坡服务贸易TC指数大于0的行业是运输、建筑、金融和个人文化娱乐业,它们表现出一定的竞争优势。其他商贸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贸易的TC指数小于0,但是由于这两个行业的进出口规模大而且发展基础好,说明逆差的形成与服务贸易模式的设定与选择有关。专利使用和特许服务贸易的TC指数为-0.818,在新加坡总部经济发达的背景下,其贸易逆差的形成与部分商业服务专利以管理费用的方式支付给海外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等管理、控制和服务活动的高度密集相关。总体而言,香港和新加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以离岸贸易为主,具有知识密集、高附加值和专业化的特点。

上海的广告和宣传、咨询、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和建筑的TC指数(包括估算年)都大于0。其中,其他商业服务和计算机信息服务2010年的TC指数大于0.5,估算年间两个行业的TC指数略有波动,但整体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服务行业准入门槛较高,致使服务进口的潜力没有被完全释放出来,国内服务行业尚未面对国际服务提供商的直接竞争,所以TC指数并不能完全代表上海服务贸易各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尽管如此,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代表了上海未来发展的方向,这类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受成本比较优势衰减的影响,上海的传统服务业诸如运输业和旅游业的贸易竞争力正在逐步减弱,其TC指数分别是-0.356和-0.621,且这两个传统行业TC指数在估算年间都有继续恶化的趋势,表现出与行业总规模不相匹配的竞争劣势,表明传统服务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需求。上海专利使用与特许服务贸易的TC指数-0.826,且近三年的估算值显示没有明显的好转趋势,反映出本土创新能力偏弱,技术外源性依赖突出的发展特点。

总之,分行业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比较表明,以香港和新加坡作为全球城市的比照对象,上海城市转型的发展重点,应

放在缩小服务贸易的结构差距上,既要提高传统服务行业的附加值,更应该致力于长远竞争优势的培育,依托制造业规模庞大、体系相对完整的基础条件,注重发展与货物贸易相融合的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出口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水平。尽管在路径选择上,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会不同于香港和新加坡,但是在如何通过开放谋求城市转型方面,它们却对上海有着值得学习的经验借鉴。

表7 香港、新加坡和上海各行业服务贸易各行业TC指数比较

四、香港、新加坡给予上海的若干启示

(一)加强区域内部合作和拓宽区际合作领域

在区域内部合作方面,香港抓住了转型的机会。为深化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和内地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关系,2003年,香港和大陆签订了《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该协议通过内地对香港放宽了27个领域市场准入条件,使香港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能进一步扩大市场和提高专业化水平,其中包括金融、物流、租赁、通讯和会展等商贸和商业服务业,从而增强了香港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以金融服务业为例,香港通过利用自身功能较齐全的金融基础设施、完善的金融体系以及健全的法制和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为内地企业提供融资机会,并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试验场所,使得两地优势互补,扩大了合作领域,从最初的互设机构到业务领域扩大进而形成两地监管体系。在大陆市场的支持下,香港的服务贸易业态得

以向多元化和新型化发展,贸易形态从转口贸易逐渐转变为离岸贸易[10]。

在区际合作方面,新加坡的做法堪称典范。作为外向型经济体系,FTA(自由贸易协定)一直是新加坡对外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与世界多个地区和国家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签署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美国、中国、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台湾、巴拿马等。进入21世纪以后,传统的FTA已经不能适应新加坡高度服务化的经济体系特征,新一代FTA涉及的领域更加宽泛并日益深化。以新加坡和日本签订的FTA《日本—新加坡新时代经济伙伴关系》为例,双方将重点放在缔结“经济伙伴关系”上。双方从货物贸易自由化的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向服务贸易自由化方向发展;服务贸易领域除了传统商业服务如运输、供销、旅游、交通的开放以外,谈判领域还涉及敏感行业如广播和媒体,一些新兴领域如计算机服务和电讯服务也在服务贸易自由化考虑的范畴[11]。同时,为了突出更全面的经济合作诉求:双方谈判涉及了最新的议题如知识产权、竞争政策、无纸贸易和海关程序等以深化经济伙伴关系。此外,新加坡还通过开放服务领域和改善投资便利化环境的方式,通过吸引外资大幅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同样的道理,加强区域内部与区际合作,也将为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机遇。依托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有望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与转型需求的独特路径,依托区域内部由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与复制推广驱动的一体化进程和区际范围中以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延伸为发端的、以资本输出和技术扩散为基础的服务贸易走廊,有助于形成更加契合全球和区域生产网络内在需求的服务贸易潜力,在有序、有效地扩大增量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服务贸易的专业化和高端化。

(二)把握好服务经济转型和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的关系

由于服务贸易推进了全球治理的深入发展,所以政府管理模式的先行创新,将为服务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在这方面,香港和新加坡的服务经济管理模式非常值得借鉴。

香港特区政府奉行新古典经济的自由主义,主张“不干预主义”的政策[10],除了极少数关系民生和安全的特殊领域,政府对内资和外资一视同仁,坚持通过维护开放、竞争和公平的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的原则。政府管理的重点相应放在了维持市场交易秩序、制定行业行为准则、完善产权交易平台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法治体制的权威性等方面,保障了香港经济活而不乱、高效有序[12]。

新加坡实施的是自由经济和威权规制并举的二元经济政策。在市场经济领域,政府坚持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在政策引导方面,新加坡积极发展自由贸易、开放市场、实施零关税(大多数商品)、取消外汇管制、允许货币自由兑换和营造便利化服务贸易环境,将新加坡打造成自由港[13]。新加坡政府高效的运作体系是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特征,为服务经济活动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香港和新加坡政府管理模式的共同点是“小政府、大市场”,即建立有限、有效、可问责、廉洁和法治的政府,构建

有竞争活力和完善的市场体系。这启示上海,应通过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推动基于服务经济转型的服务贸易发展,涉及服务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市场运行规则、维护市场秩序、以国际惯例和国际通行法则作为政府服务的标准等内容。

(三)积极开拓外部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新加坡专利使用和特许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规模是上海的6.35倍,专利使用和特许服务贸易提供的是高技术的专业化服务,不仅反映出对服务贸易技术出口结构的优化作用,更衡量着城市促进知识与技术交换的市场化服务效率。新加坡为了和跨国公司展开高层次技术领域的合作,成立了国家级的科研院所,与跨国公司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学习先进的技术、掌握世界产业发展动向[14],为新生企业提供产业信息和风险投资,并在人才培养、政策体系、区域创新氛围培育等方面对创新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有鉴于此,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战略应注重与服务贸易的结构优化相结合。在全球服务业呈“碎片化”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中国应抓住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契机,在实现服务贸易“数量”扩张的同时,更应注重服务贸易进口“质量”的提升,以更好地服务于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15]。站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发展服务贸易应跳出单纯追求规模增长的误区,从创新转型的主导产业确立需求入手,通过扩大服务贸易支持下的技术流动,为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的制造业升级提供更具效率的发展氛围。当然,这还需要解决上海人力资本结构失衡、高端复合人才稀缺以及公共服务与创新制度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制约服务贸易发展与自主创新的相关问题。

总之,从政策性开放向体制性开放过渡,构成了中国对外开放升级的大背景[6],它也将贯穿上海城市转型的新阶段。体制性开放,将更多地触及经济结构转型中的深层次问题,诸如政府管理成本降低、服务市场专业化水平提高、服务效率和便捷性提升等。因此,培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对上海城市转型具有深远的意义。

注释:

① 指数是贸易竞争力指数,指一国某产品贸易差额占该商品贸易总额的比重。TC指数=(xi,j-mi,j)/(xi,j+mi,j),其中,xi,j是i国j产品的出口;mi,j是i国j产品的进口。TC指数取值范围是[-1,1]。当该指数为0,说明该产品的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当该指数越大于0,该产品竞争力越强;当该指数越小于0,该产品竞争力越弱。

②由于2011-2013年的上海服务贸易分行业进出口数据无法获取,故本文对这三年的进出口数据采取了估算,进而计算TC指数。具体方法如下:2011(2012、2013)年各行业服务贸易进(出)口估算=[2010年上海各行业服务贸易进(出)口/2010年全国各行业服务贸易进(出)口]*2011(2012、2013)全国各行业服务贸易进(出)口,进而对上述进出口数据计算各行业这三年间的TC指数。这样估算的依据是,我们假设上海各行业服务贸易进(出)口占全国各行业进(出)口的比重在2011 年-2013这三年中没有较大的变化,即基本保持不变。

③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指一国某产品出口额/世界该类产品出口额和该国总出口额/世界总出口额的相对比重。RCAI,J=(xi,j/xi)/(xw,j/xw)其中,xi,j是i国j产品出口额,xi是i国全部产品出口

额,xw,j是世界产品j类出口额,xw是世界全部产品出口额。该指数大于2.5,表明该国产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介于1.25-2.5之间,表明该国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介于0.8-1.25,表明该产品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小于0.8,表明该产品竞争力弱。

④显性竞争优势指数(RTCA)指一国某产品与世界相比较的相对出口比重与相对进口比重之差。RTCAI,J=RCAI,J-(mi/mi,j)/(mw,j/mw)其中,mi,j是i国j产品的进口额,mi是i国全部产品的进口额,mw,j是世界j产品的进口额,mw是世界全部产品进口额。该指数大于0,存在比较优势;小于0,不存在比较优势;且指数越大,竞争力越强。

⑤净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指一国某产品出口占总出口比重与该国该产品进口占总进口比重之差。NRCAI,J=xi,j/xi-mi/mi,j该指数大于0存在竞争优势,小于0不存在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陈霜华,万超,孔炯炯,杨智峰.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学发展,2013(12):24-37.

[2]上海市商务委员会.2011上海服务贸易发展报告[M].上海三联出版社,2011.

[3]上海市商务委员会.2009上海服务贸易发展报告[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

[4]上海市商务委员会.2010上海服务贸易发展报告[M].上海三联出版社,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统计2014[M].中国商务出版社,2014.

[6]张幼文.未来30年上海发展的国际环境与上海全球城市功能建设[J].科学发展,2015(3):13-18.

[7]WTO.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EB/OL].www.wto.org.

[8]UNCTAD.Unctad Handbook of Stastistcs 2013[EB/OL].www.unctad.org.

[9]张欣玥,陈志洪.香港、新加坡服务贸易发展模式及对上海发展启示[J].上海管理科学,2006(3): 31-36.

[10]樊星.新型贸易业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学发展,2013(12):38-48.

[11]刘昌黎.通向一体化的过渡——日本新加坡自由贸易谈判及其影响[J].国际贸易,2001(5):26-29.

[12]黄文虎.香港政府的“积极不干预”政策及其启示[J].学海,1995(1):27-30.

[13]彭羽,沈玉良.上海、香港、新加坡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综合环境比较——兼论上海营造总部经济环境的对策[J].国际商务研究,2012(4):5-12.

[14]郝莹莹,杜德斌,智瑞芝.利用跨国公司提升本国研发能力——韩国与新加坡的经验与启示[J].亚太经济,2006(6):92-96.

[15]戴翔,金碚.服务贸易进口技术含量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管理世界,2013(9):21-31.

(责任编辑:卢小文)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Shanghai’s Service Trade in the Opening Up Economy: Comparison and Revelation

Hu bin, Hu Jing

Abstract:The service trade of shanghai has achieved great advancement influenced by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changes and internal conditions created in recent years.Thus,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to push forwar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urban economy under the opening up and upgrading conditions for shanghai.However, the scale, structure and

quality of the service trade of Shanghai lag far behind the two Asia-Pacific global cities, i.e.,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through the horizontal comparison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 reason why they become active network nodes in the global urban system and deeply engage in the global resource allocation is that they have sustainable growth of the service trade which meets the demand of the global value chain division.Despite their development paths for the service trade are not identical, they give great enlightenment to shanghai who is devo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lobal city: laying great emphasis on the service economy so as to propel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deepening market-oriented reforms and exploring the innovative government management mode under the framework of global governance; enhancing the capacity fo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hrough eco-innovation perfection.

Keywords:Service trad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hanghai; Urban transformation

作者简介:胡彬,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晶,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变视角下的城市转型路径与机制研究”(编号:14BJL082)成果。

【中图分类号】F752.68 doi:10.3969/j.issn.1674-7178.2015.06.012

猜你喜欢
国际竞争力服务贸易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发展东北地区粮食贸易的对策
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探讨
浅析石油工程服务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广西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