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荣
(徐州市第十中学 江苏徐州 221000)
思品课小组教学的前置性工作
陆 荣
(徐州市第十中学 江苏徐州 221000)
本文以思品课教学为例,指出为保证小组教学的有效运转,教师必须做好一些教学准备工作。与传统教学不同,这些前置准备只能提前而不能延后。小组教学的前置工作主要有学习任务的前置、规则评价的前置、学习环节的前置等。
思品课 小组教学 前置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尽管备了课,但课堂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发生使得原定教学计划不能完成。刚开始尝试小组教学的教师会有更深刻的感受,诸如:怯于表达的学生、乱糟糟的纪律、低效的讨论、倏忽而逝的时间……。有的教师认为:这是小组教学中不可解决的问题。但我们认真分析后就会发现:这些并不是小组教学的特点,而是我们没有把握好小组教学的操作要领,没做好其前置性工作造成的。
那么,以思品课小组教学为例,教师要做好哪些前置工作呢?
小组合作学习是任务性学习,是通过学生独立或合作的任务完成而实现学习目标。因此,小组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好学习任务的前置性设计,这是课堂成功的重要前提。
例如,在初三中考复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一课时,我对任务做了三个方面的思考和布置。
第一,根据目标(面向中考),设计了任务的内容:1、背诵熟记知识点;2、做练习册中相关选择题训练;3、学生挑选生活情境,针对知识点设计问答题。
第二,根据学情(学生之前熟记过知识点),制订任务完成的方式和时间:三个任务中,1和2都比较简单,设计为独立学习、共15分钟完成;而任务3(设计问答题)则需要学生从出题者角度深度认知知识,任务新颖且有难度,因此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的合作、班级的交流,共用20分钟;剩下的10分钟则用来作任务学习的测试。
第三,设计任务达标的测试和反馈:挑选学生设计的问答题作小测试并互批互改,既达到练习目的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过程中,这节课因细致而明确的任务布置,进行得有条不紊、紧张有序。要注意的是,任务的有意义性选择尤为重要。如在《文化习俗 多姿多彩》(苏人版七上)中,我把任务确定为通过“看、做、思”来感受、学习和思考多彩的文化习俗。“做”是任务的重点,通过规范的查阅资料和演示的合作活动感受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这两个活动用时近30分钟,但是非常值得。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如何查找及做资料记录,比较教师对习俗的讲述更有意义;在互相演示习俗中,学生不仅增加了知识,而且认识到人与人的交流也是拓宽知识的渠道;尤其重要的是,在过程中他们的动手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可见,学习任务是否有意义有兴趣、是否与学生能力相匹配、是否简洁明确细致,都需要教师根据目标和学情去认真的思考和设计。惟有如此,方能为小组学习的顺利前行铺平道路。
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间的互动学习(如讨论、学生“教”学)为特征。为使这种人际间的交往学习高效有序,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建立适宜的规则及评价体系。
思品课要求学生能够针对社会生活现象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深入的分析以及大胆的质疑。因此,可以开拓思路、碰撞“火花”的讨论式学习就成为思品课教学的常用手段。为了保证讨论的全员参与和有效性,我设计了这样的规则和评价:
讨论规则
1.第一轮要依次汇报,与前人发言雷同的不再重复;注意倾听,每个人的发言要从对前一人发言的评价展开,也可以针对他人发言提出问题。
2.第二轮可自由发言,平时发言机会少者优先,最后发言的要总结。
3.注意:发言人在小组成员都发言之后才能进行第二次发言。
评价办法
1.独立学习:自评。完成得一颗星,完成好得两颗星。
2.组内讨论:组长评。参与一颗星,表现好两颗星,非常好三颗星。
3.班级讨论:教师评。小组分即个人分,几人参与即几颗星,表现好再各加一颗星。
4.总评:合计上述得星数,作为本课学习成绩。
规则评价在使用中要注意循序渐进。比如,我在徐州十三中借班上课时,学生为初次见面。因此我就从最低要求开始:提出“只要围绕问题讲话就可以得分,讲得好双倍得分;组里讲有个人分,班级讲有小组分”。我还在导学案上把评价分数变化为过关的奖励品――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以及“金币”等图案。由于与熟知的游戏规则类似,学生容易掌握并积极出色地完成了学习。
小组学习规则和评价的建立,需要教师对学生逐步的、不懈的训练,以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而学生对规则和评价办法的掌握意味着其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为后续高效课堂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小组学习环节的前置也可看做是学习时间的前置。例如,把原定本节课时的独立学习内容前置到上一节课,而本节课就形成了“合作交流——检查测评——独立学习(下节课内容)”的流程。
深思后,我们会发现:小小的改变意义却极大。学习需要由感知到内化的过程,问题也需要深思熟虑,但每个人的思维能力不同又使得对时间的需求不同。学习中,优生往往要求立刻讨论交流,而这给其他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并打断其思维的进程。长此以往,其结果必然不利于合作学习的良性发展。独立学习的前置就可以给每个人更多灵活的思考时间(慢的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思考),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后续的合作学习。此外,知识由于两节课的跨度,形成一种延续性,其内化和巩固的效果会更好。
小组教学中,我常在每节课的后10分钟安排学生准备下节课学习。比如,布置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述诸如自尊自信、孝敬父母等问题的理解。如果在课堂上要求立刻回答,有的学生就想不起来。但当他在课后和朋友、家人交流或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就可以很好地举出典型事例。
学习环节的前置使思想在课与课之间有了积淀,学生的交流和展示欲望就变得很强。这样,在加入了生活调料的时间煨炖下,学生的课堂表现自然是积极活跃而且富有灵性。
小组教学的前置工作有别于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准备,它不仅包含了后者对教材、学情的掌握等必备的教师素养要求,还包括了更多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准备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小组教学的前置性工作并不意味着加重教师负担,而是恰恰相反:这种前置做得越充分,学生越会自主学习,教师在课上也就越轻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积极的前置也是思品课小组教学成功的一半。且让我们用心“前置”,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