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张家港泗港小学(215600) 赵国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这里深刻地说明了动手操作与创新思维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最初阶段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根据小学生好动的这一心理特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他们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获得新知。
例如,教学“圆”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参照课本上的方法,自己动手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分成16等份,再剪开拼摆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通过已学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获得新知,情绪很高,兴趣很浓。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如果把切成的每一个小扇形看成近似的小三角形,圆的半径就是近似的小三角形的高。请你们想一想、摆一摆,还可以摆成我们过去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拼摆,发挥自己的想象,摆出了扇形、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近似的梯形、近似的三角形等图形,并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动手操作使学生的想象更加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迈开创新思维的第一步。
运用直观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举措。直观方法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操作直观,二是动态直观,三是静态直观。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以“操作直观思维——动态直观思维——静态直观思维——抽象思维”的层次逐步进行教学,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学生的眼要看,手要动,脑要想,口要说,使得外部的操作过程与内部的智力活动紧密结合,有利于他们思维的转化和发展。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新授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一些抽象的概念,如面、棱、顶点等。这些枯燥的概念,学生是最不愿意听的,当然也谈不上掌握好,于是我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切土豆。切第一刀,得到一个面,让学生认识了“面”;切第二刀,又得到一个面,这样两个面相交就得到一条棱,让学生认识了“棱”;切第三刀,第三个面和前面两个面相交成三条棱,由这三条棱相交就得到一个顶点,让学生认识了“顶点”。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自感知和理解了面、棱、顶点等抽象的概念。同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感知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成过程,在脑海里形成了鲜明的表象。在切土豆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还从中体会到面与切的刀数之间的关系、切不同的面与增加的面之间的关系,切实加强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动手操作中得到发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必须通过大量的动作。”墨霍把知识分为“闻知”“说知”“亲知”三种,“闻知”是听来的,“说知”是别人教的,“亲知”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得来的。我们一直主张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即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出示“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三分之二”这个信息,让学生自己通过折纸条来理解三分之二这个分数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理解了男女生人数之间的关系,还明确了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关系、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关系。可见,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出意想不到的结论,不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且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有过这样一句名言:“智慧的鲜花开放在手指上。”的确,动手操作对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既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又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