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魏 忠
2013年10月,我应邀在中国西部某省进行演讲和考察,见证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事情,该省的一些贫困的中小学,1年之内教室里面的投影机换了三遍。先是安装上3500流明的投影机,是省里的资金;然后市里面安装了短焦的投影机;最后,国家的资金来了,又换成3000流明的投影机。我考察的时候,国家的资金检察已经完成,学校把最好的短焦投影机装上,另外两台投影机放进仓库。
2013年11月底,《人民日报》有一篇文章《警惕过度信息化》获得一片喝彩。在很多人看来,类似我上面讲到的例子就是过度信息化的一个例证:在很多大学还在使用黑板的情况下,很多中小学使用了超前的投影机、iPad等设备。结论我同意,论证我不敢苟同。
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电影明星卓别林拍过一个电影:《摩登时代》。影片中,生产线的工人被一个新发明的机器喂饭,让人哭笑不得。是的,每当新的技术出现的时候,对人有极大的冲击,让人产生了各种使用新技术代替人力的想象,“自动吃饭机”就是愚蠢的一幕。
前几天我去上海的瑞金医院看病,突然发现医院的信息化超出我的想象:分检、挂号、等候、问询、缴费、检查、化验、打印化验单据(也可以不选择打印)、再次检查、再次缴费、拿药,全部流程,全部由信息化完成,方便了病人,节省了资源(不用打印很多中间结果)和时间,更解放了医生。如今的医生,再也不用花大量的时间去手抄处方这种重复无价值的劳动了;药房的药剂师,也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检查药的正误而不是运用体力去找药;病人安静地等在座椅上收发微信,再也不用在人山人海的队伍中焦急等待,信息化同样解放了他们。
“解放”,是技术的核心要义,“过度信息化”的标签无论如何是不能解释瑞金医院的这种信息化实践的。
那么,什么样的信息化是过度的?什么样的信息化又不是过度的呢?最近听说一些医院又在进行一场崭新的实践,将药房(包括中药房)进行全新的改装,专门的药房大楼,完全通过信息化机器人的流水线,将药物直接送进病房大楼,护士根据病人手牌的标签来确定用药,大大地提高效率,减少了失误,这种超前的做法,我们能用“过度信息化”来形容吗?当然不能,原因为何? 那是因为,无论哪种信息化、多超前的信息化,如果目的不是代替医生和护士治病,而是“解放”医护人员,这种技术就是好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医护人员,也可以发挥更加核心的医护功能。如果不通过医护人员机器人和电脑而通过所谓的“专家系统”直接开药,那才是“过度信息化”。
在教育领域,每一次媒介的技术革命之后,总能够诞生一些伟大的教育家:竹简之后的孔子、草纸之后的柏拉图、印刷术之后的朱熹、油墨机和铅字印刷术后的卢梭和洪堡德,那是因为技术解放了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使他们抛弃了大量重复的劳动而将更加重要的精力集中在了教师的核心功能上。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马丁,为了解决学生们坐飞机长途跋涉的问题,开发了魔灯在线教育平台;在美国华尔街工作的可汗为了解决自己的亲戚数学学不懂的问题,将一个个知识点拆开成单独几分钟的视频,由此出现了世界上最大的学校:可汗学院……这些都是技术解放作用的实例。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解放了的老师会更加重要,而不是被“信息化吃饭机”所代替。
在教育方面,除了教师大量的重复劳动、资源共享外,最重要的信息化功能还是排队问题,似乎教育界没有花大功夫去研究。在医院,由于有了信息化,病人和医护人员的排队问题得到充分释放,医疗效果得到大大增强。 而在学校,传统的每个班级40个学生以及每个老师讲45分钟,无异于让程度不同的学生排着队接受教师的“专家门诊”,与此同时,大量的学校实验室和美丽校园,却在排着队浪费着等着学生下课去体验。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展,更加好的排队系统和行为分析系统,会将老师一对多的讲授,变成互动的沟通,这些都是技术的解放力量。
当造纸术、铅字印刷、油墨印刷一股脑地涌进中世纪那些习惯于手抄《圣经》的教师的课堂时,几乎所有教师的第一反应就是“技术过度使用!”技术的使用,重新定义了教育,不仅仅造成了宗教的分裂,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回到本文开头,中小学之所以不断地安装投影机,不但不是过度信息化,反而是“信息化不足”和信息化核心功能理解不到位造成的。我们的教育部门,习惯于“配发”思路,而不是从围绕学生个性以及从“解放教育”的本质出发,而人民日报“配发”的评论,也没有抓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