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昆
(辽宁水利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行业性高职院校实施开放办学的调查与思考①
——以辽宁省部分行业性高职院校为例
潘玉昆
(辽宁水利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行业性高职院校实施开放办学战略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意义。省内外一些行业性高职院校致力于开放办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历史、法律保障、行业管理体制、传统教育模式等因素制约,行业性高职院校在开放办学方面还存在力度不大、程度不高、辐射面不广、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行业性高职院校要从更新观念入手,明确办学定位,营造内部科学的开放办学系统,积极发挥行业的平台、指导、牵引和纽带作用,从促进国际交流、提高校企合作质量、加快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等诸多方面,创新行业性高职院校开放办学的新局面。
高职教育;开放办学;行业性
(一)研究目的
行业性高职院校出现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期,一般是由行业举办的子弟学校、干部职工大学、中等职业学校,在高职大发展时期从中专层次升格为高职大专层次。[1]经过近20年发展,行业性高职院校,由于其独特的办学历史、鲜明的行业办学特色以及优越的办学条件和就业优势,在高职院校的行列中可谓异军突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00所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中,行业性高职院校约占一半以上,它们正逐渐成为我国高职院校队伍中的佼佼者和中坚骨干力量。本课题开展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助推行业性高职院校进一步充分发挥自身的行业办学优势,克服各种办学的封闭性障碍因素影响,加快实施扩大开放的办学战略,更好地创新高职教育发展模式,为行业产业输送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二)研究方法
课题组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力图从调研结果中探寻行业高职院校实施开放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困惑。课题组选取辽宁省内6所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分别是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水利职业学院、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了解6所高职院2012至2014年间开放办学基本情况,主要从四个角度展开观察:面向国际的开放与合作办学现状;面向国内的校企合作办学状况;面向国内的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合作办学状况;面向国内的职教体系开放、继续教育体系开放和社会服务开放状况。调研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两种方式,调查时间
从2014年6月开始至9月结束。
(一)面向国际的开放与合作办学状况
在调研的6所高职院校中,有5所与国外高校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主要采取召开国际间合作办学会议、进行学术交流、领导出国考察、派遣教师出国培训、接待外国专家学者、互派留学生、与外国企业建立合作办学关系等方式进行交流与沟通。其中,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年间互派留学生13名,领导出国考察学习20次,与外国企业签署合作办学协议5份;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和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接待外国专家学者数量在15人左右;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和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建有与外国(中外合资)企业共建的实训基地。在这6所高职院校中,尚未有接收世界开发银行贷款项目以及外国(中外合资)企业注入资金。在访谈中发现,这6所高职院校对高职办学国际合作重要性方面都非常认同,但对本校的国际合作满意度较低,普遍认为国家合作办学的力度不够。
(二)面向国内的校企合作办学状况
通过调研发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真正的依赖关系正在逐步形成,在实质上有突破性的进展。6所高职院校都与国内企业签署了协议,通过召开校企合作办学会议、派遣教师在企业实践锻炼、聘请企业领导或专家作报告讲座、聘请企业人员为兼职教师、派遣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等方式进行。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深度融合,主要体现在:接受企业赞助实验实训设备和资金,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实验室),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企业命名的订单班等。其中,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2年间共吸收企业投资(含毕业生捐赠)600万元。有3所高职院校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实验室),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但是,只有1所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尚未有高职院校建立校企合作董事会。
(三)面向国内的行业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办学情况
尽管与所属行业主管部门形成了隶属关系,但是仅有2所高职院校接受了行业主管部门给予的资金支持,在办学设备方面没有得到支持,在办学用地和办学建筑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在与行业融合方面,尽管这几所高职院校都加入了相关行业协会,并且具备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资质,承办过行业技能大赛,但是,行业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的支持力度较差,主要体现在行业主管部门对下属企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没有明文政策支持、对高职院校获得的教育教学项目财政专项没有配套支持及建立职业集团力度不够。行业协会举行教职工培训活动数量不多,在参与、指导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方面成果不够显著,仅有1所高职院校在接受行业参与、指导学校教材编写、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方面有密切合作。
(四)面向国内的中高职衔接、继续教育和社会服务的开放办学合作状况
在参与调查的6所高校中,都有牵头或参与的职教集团,数量在1至4个之间,能够体现出这些学校的行业办学特点。在中高职衔接方面,6所高职院校每年都招收三校生,其中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招收三校生350人,比例较大;在继续教育举办上,主要有非学历专科教育、学历专科教育和学历本科教育3种类型,受到开设专业的影响,成人教育毕业生数量差异较大,多则1600余人,少则不足200人。专升本学生数量差异较大,多则300多人,少则为零。各校的成人教育机构在为企业举办各类培训、为失地农民进行转移培训做出了巨大贡献。2年间,辽宁水利职业学院为水利行业员工举办各类培训967人次,为沈北新区培训失地农民424人;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企业举办各类培训16191人次。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与生产服务的年创收额平均在200万左右,最高的达到了450余万元。然而,在为社会建设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社区教育培训方面,这6所高职院校在此方面都属于空缺状态。
在调研中发现,高职院校领导层面对高职办学国际合作、行业办学、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的重要性都非常认可。在访谈中了解到,一些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已经将这几方面的内容纳入到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从顶层设计角度给予高度重视。综合看来,行业性高职院校的开放办学规模和模式尚未成形,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总
体表现为:开放办学意愿不够强烈,条件有限,力度不大,辐射面不广,深度不够,途径不广,形式单一,效益不高,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在:一是中外高职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的数量还不够多,交流考察培训多,深度合作少;二是校企合作缺乏深度和广度,在毕业就业定向、资金融合、“双师”交流培训、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监督、董事会理事会的组织架构等实质内容合作方面推进缓慢;三是行业协会在参与、支持、指导、监督行业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面作用缺失,跨区域同行业院校教育资源合作共享率不高,学院对行业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的吸引与合作力度不强;四是远程教学、社区服务和职教集团建设发展缓慢,职业教育体系开放远远不够,资源利用率低,作用有限,社会影响力不大。这些问题与不足都需要行业性高职院校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不断加以改革完善,创新拓展开放办学的发展局面。
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查阅发现,尤其是面对当下存在的不足与困惑,课题组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总结,认为产生症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方面因素:
(一)宏观上教育开放发展的历史局限
我国高等教育开放办学起步晚,发展历史短。教育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指引下逐步展开的,高校开放办学的程度必然与国家改革开放的总体格局相一致。从世界接轨的层面看,如果从1978年开始计算,至今不过35年历程,如果从中国加入WTO开始计算,至今不过15年。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的开放办学程度总体不高。当然,对于起步更晚的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更是如此。
(二)宏观上法律制度保障体系的环境缺失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支持开放办学,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等重要的文件和政策。但是,从教育立法和制度的配套角度,在明确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在劳动就业等保障性制度设计和引导方面,在营造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尊重、支持、参与的机制建设方面,在对企业和行业主动支持、参与、兴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约束方面,在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社保部门等相关部门的政策配套制定方面都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三)中观上行业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
我国行业性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相对封闭,从根本上制约了行业性高职院校开放办学的广度和深度。由于我国行业主管部门大多隶属于政府,有的更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体制上实行的垂直状条块管理,各行业相对封闭,有的自成体系,对外开放程度有限。这一方面造成了行业高职院校自办学之日起就处于相对封闭的发展状态,难以形成开放办学的大格局;另一方面也使行业主管部门在支持行业性高职院校实施开放办学大战略方面的能量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同时制约了行业性高职院校在办学条件、专业建设、“双证书”培养与就业、实训基地、定岗实习等方面所具备的行业特色和优势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
(四)中观上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
中国高等教育“象牙塔”式封闭办学的传统束缚并影响了行业性高职院校的开放办学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缺乏市场机制参与,教育严重依赖政府,忽视校企合作,对发挥市场和企业资助办学作用重视程度不够,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高校普遍重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主动服务社会意识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所以,面向国内市场办学的开放程度不够深不够广,办学缺乏活力。
(五)微观上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局限
行业性高职院校办学的诸多主体由于受历史性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发挥开放办学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普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施层面限制了开放办学模式的形成和快速发展。这其中包括学院领导层面开放的办学意识、办学魄力、经验与能力的不足;广大师生员工层面在思想、视野上的封闭、市场化工作素质能力上的不足;支撑开放办学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的严重落后。上述因素导致的自身办学水平普遍不高,优势不明显,为行业、企业和社会的服务能力不强,以致开放办学底蕴不足,吸引力不强,行业企业支持力度不大,参与扶持的积极性不高等。最终,导致行业性高职院校的开放办学难以走上良性发展的快速轨道。
(六)微观上行业性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偏离
潘懋元指出,我国高等学校存在着“分类不清、
定位不明、发展方向趋同的现象”[2]。同样,行业性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存在偏离:一方面,一些高职院校对自身发展定位欠准,缺乏长远规划。行业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更多地局限于行业背景,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与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特色并不突出。另一方面,办学模式趋同,尤其是专业设置上趋同。有的是在行业传统专业上长期困守,一成不变[3];有的是盲目开设社会热门专业,专业无特色或专业划分过细,无法与需要对接,更无法与国际社会接轨。
(一)合理定位、更新观念、摆脱束缚
行业性高职院校作为地方管理的高职院校,只有开放才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此,必须首先从思想观念入手,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要求,全面摒弃制度影响和传统束缚,采取地方化、行业化、国际化、联盟化等策略来实现高职院校的跨越式发展。[4]“牢固确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和“拓宽办学思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对内对外全方位的开放”的理念 。[5]一方面,要大胆突破,勇于创新,以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视野来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实施开放办学战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坚决和“关门办学”的传统定势告别;另一方面,要高瞻远瞩,瞄准世界水平,将开放办学的理念纳入学校的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使其在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指导作用。
(二)充分发挥行业在高职院校开放办学中的作用
要进一步挖掘行业主管部门在行业性高职院校开放办学整体架构中的潜力和优势条件,充分发挥其各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从根本上拓展行业性高职院校开放办学创新发展的途径,扭转开放办学程度不高的局面:
第一,通过行业龙头企业,依托国际项目合作,实现过程参与。行业性高职院校要在进一步深化与同行业职业院校建立交流与合作的同时,紧紧依靠行业龙头企业,探索“企业、产品、教育”一体化走向世界的开放式创新发展模式,并努力争取在海外生产经营人才本土化培养过程中有所作为。为此,行业性高职院校可以借鉴德国经验,建立一个由政府支持、行业主导、企业参与、学校共享的跨企业教育培训协作机制,通过建设跨企业教育培训中心来服务于职业学校学生实训和企业人员的培训。[6]
第二,发挥行业的指导作用,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水平。行业性高职院校要密切加强同行业组织的关系,促使其履行好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职责,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借助行业组织的指导,全面深化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在资金、设备、股份、场地、利润、人员等各个层面深度的实质性合作,达成行业内部校企之间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双赢局面。
第三,发挥行业的纽带作用,彰显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职教功能。要充分利用行业与各级政府之间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依附关系,利用行业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产业地位、作用和影响力,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带动院校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科技服务和工程项目,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切实提高行业性高职院校在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服务能力,使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始终与当地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与地方社会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相协调,通过提供优秀的高职人才赢得社会的信誉和政府的认可,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空间。
第四,发挥行业的牵引作用,构筑日益开放的社会化职教体系。要充分利用行业主管协会的号召力和牵头职能,通过行业协会牵头成立职业教育集团,促进中职、高职、本科教育体系的衔接贯通,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两大体系之间的有机融合,促进行业职业教育与电大开放教育、社区培训、行业培训等社会服务体系的融会贯通,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和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全面提升行业性高职院校开放办学的自身能力与水平
开放办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发展开放办学模式,要注意使学校自身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7]行业性高职院校要持续增强办学主体在开放办学创新发展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弥补历史性的局
限与能力不足。为此,要在过去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着力加强五种基础性能力建设:一是学院内部适应开放办学运行的制度设计和组织架构能力;二是适应开放办学运行的教育过程管理能力;三是教育教学资源开放的基础和能力;四是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继续教育体系和社会培训体系的参与、服务和团队合作能力;五是要在教育对象和教育场所等方面具备教育方式和教育时空的开放应变能力。
(四)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全方位实现开放办学的国际化标准对接
行业性高职院校要实现开放办学创新发展,必须特别重视开拓国际市场,确立面向世界的培养目标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8]为此,要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行业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办学标准和水平。其一,要不断增强国际化办学意识与理念,加强学习,实现办学理念上的对接;其二,要巩固与国际上本行业相关的政府机构及高职院校的合作关系,实现组织机构和人员往来的运行机制对接;其三,要通过国际学术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合作,参与争取国际项目,提升软硬件建设水平,实现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科研资源的对接;其四,要实现合作办学在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和课程建设标准等方面的对接。加强课程国际化建设的重点是加快行业专业课程的国际认证,让行业专业课程充分参与国际评估认证,达到国际教学标准和要求,提升行业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素质,使其有机会能够顺利进入外资企业工作。
[1]王恒平,韦小双.行业性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效性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2,(10):199-200.
[2]潘懋元.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2):33-38.
[3]刘方,何玉宏,赵家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23):19-21.
[4]胡艳婷.开放是地方管理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09,(10):38-41.
[5]郭沛,甄红军,张玉华等.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开放办学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4,(Z2):61-63.
[6]吴晓天.德国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探讨——浅析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J].全球教育展望,2009,(5):84-88.
[7]陈骏.推进开放办学战略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0,(Z3):20-23.
[8]周浩波.加快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4,(2):1-6.
(责任编辑:杨 玉;责任校对:赵晓梅)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Open Education Mode in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College——Taking Some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 in Liaoni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PAN Yukun
( LiaoningWater Conservancy Vocational College,Shenyang Liaoning 110122)
The implementation of open education strategy in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college has its objective necessity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Profess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province are committed to open education practice and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But due to history,legal protection,industry management system,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and other factors,professional vocational college in open education still existing some problems such as less strength,lowextent,narrowrange and unbalanced development.Professional vocational college should start from renewing concepts and confirm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as well as creating internal scientific open education system.At the same time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of platform,direction,traction and bond function.Professional vocational college shall from many aspects to innovate newsituation for open education mode in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uch a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promotion,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qualityimprovement,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acceleration,social service enhancingand soon.
vocational education;open education;professional
G719.21
A
1674-5485(2015)02-0109-05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重点课题“行业性高职院校开放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G13EA004);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基地专项课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有效就业研究”(JGZXY11023)。
潘玉昆(1967-),男,辽宁大连人,辽宁水利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