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2015-03-01 10:57:21何应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3期
关键词:板书语文课堂素质教育

何应艳

(云南师范大学 663300)

语文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何应艳

(云南师范大学 663300)

由于语文教材庞杂繁冗的语文头绪,相对独立而又粘着的层面知识体例,加之主辅科矛盾的学生学习心态,使语文课堂教学陷于讲学脱节,学生学起来乏味的尴尬境地。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课堂教学的合理密度应是“三分引、七分学”。只有把学生推向前台,还学习权给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使其自我发现,自我掌握、自我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乐学情绪,增益智力,提高育人实效。为此,我们创设了一种以探索、研讨为主的“引喻自学法”,其基本程序如下:[1]

背景切入——目标共识——引喻自学——史料印证——议论评述——归纳深化——合成板书(笔记)、检测矫正一一共同小结。下面具体介绍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与操作构想:

一、背景切入

激活语文学习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的开讲起着定格作用。所谓“背景切人”就是要求教师运用生动凝练的语言,把学生迅速带入特定的语文情境中,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的先决条件。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诗,一首典雅的古代乐曲,一段悲壮的语文故事,都能变乏味为诱人,一改上台就是“今天我们讲X X课”这样干巴巴的起句。[2]

二、目标共识

通过“背景切入”引出课题后,学生在心理上基本完成了学习的准备过程,此时认定目标则是及时而又必要的了。教师精心设计好目标摆给学生,说穿了无疑是给学生下达指令任务,显然它是包办的,一厢情愿的,容易使学生再度陷入被动。我们提出“目标共识”目的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参与意识,保持和发展已有的良好学习态势,体现民主学风。摒除“保姆”陋习。具体作法是: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前提示,放手让学生自己初步认定目标,“你认为本课有哪几项内容?”这就把主体活动前置。学生回答后,再由老师根据自己定好的目标,补充并细说知识层次。这样既体现出“目标是师生活动的共同指向”,不会让学生感到目标是强加给自己的,又有利于创设乐学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奠定基础。[3]

三、引喻自学与史料印证

学科知识技能如何转化为具体的、良好的学生学习品质,目前尚是语文课实施素质教育的“盲区”。语文教师应开宗明义告诫学生:语文前人所为,却是后人所著。我们所接受的是二手材料,是他人的见解,是烘干的标本。如果我们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只满足于记住这些语文概念和现成的评论,那就是舍本求末,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学生学习语文时应以“史学家”自喻,以史为据求证自己的见解,既不能背离具体史实,也不盲从现成的结论,而应向语文提出询问,从而丰富、理解、透彻掌握语文知识。如,对语文事件至少应提出以下三问:(1)是什么?(概念)(2)为什么?(原因)(3)结论?(观点)[4]

“引喻自学”重在自我考证,妙在以目设疑,通过再现史实,分析支撑论点的所有史料,印证结论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进而形成学生自己科学的语文观。例如:《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一课的第一目是“制造‘九一八’事变”。“制造”二宇何以为凭?学生通过深人了解事变的始末,明了事变真相和日本帝国主义早已酝酿的侵华居心,从而印证“制造”二字的确凿。在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近几年来日本修改教科书中的侵略字样及政论要员参拜“靖国神社”,不反思自己的侵略罪行,无视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等事例,以达到思想情感教育的目的。如果教师只要求学生记住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而不引导学生思维,充其量只是完成了一半的教学任务,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注重史料文献,借助事物、插图及小字说明,是复原语文、分析史料的好办法。切不可以为正文才是必修内容,其他则不必顾及而随意抽减删免。

四、议论评述与归纳深化

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语文,更要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议论评述”使主动充分显示自我,用自己的语言谈出对此事的看法,通过应答思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一堂课,自学、听讲都是知识输入的过程。组织学生讨论,旨在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前后磋商、立体感染进而形成思维互补。况且,面对语文上的是非功过,学生不可能噤若寒蝉,他们思维中的种种疑窦就等我们教师施以高效触媒。在议论评述中,学生们敞开思想交流,用自己的话说出我之所学、我之所见,必然经过一番思维酝酿和语言编织,这是一个自我修正、丰富、完善知识的过程,也是思维最敏捷的过程。

“归纳深化”是教学过程中伴随使用的强化训练的必要手段,起到串联知识的作用。像“从性质、后果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几方面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相似之处”、“列举我党在语文转折关头召开的几次重大会议的名称和内容”等,以此训练学生归纳、类比、分析等能力。[5]

五、合成板书(笔记)、检测矫正

教师刻意将板书缩简成不完整的纲要式——重点、难点知识划横线空出来留待检测学生使用,学生笔记也是如此。检测时,黑板上空缺的地方由学生代表用色粉笔填写,笔记则用红油笔自我补充,最后师生共同校对。

合成板书检测,打破了传统板书的格局,有新的创意。它不但可以节时省纸,而且板书与笔记中学生填充部分恰是本课重点,这就使知识更醒目,掌握也更牢固,久之,收效显著。

六、小结

为使主体表现力得到更好的显现,必须打破教师作结专利,培养学生自己作结的能力。教师根据众多学生小结的内容归纳整理后形成“集体成果”,这就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系统表达能力,符合《大纲》提出的“要注意语文发展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要求。[6]

上述基本做法,立足实际,并且启用了电教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使语文课堂再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空洞说数,更不是满堂填鸭,而是力所能及的始终把调动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活动的中心,突出了素质教育的时代主题,真正做到课堂教学向主体回归。

[1]包萨仁其其格.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 考试周刊,2008,22:172-173.

[2]黄小娜. 初中语文课堂活动教学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

[3]韩飞. 论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

[4]娜仁.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J]. 林区教学,2003,09:34-35.

[5]蒋筱薇. 中学语文开放性教学探索与实践[D].河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板书语文课堂素质教育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54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中国篆刻(2018年9期)2018-09-22 07:17:14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44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5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1:59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8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