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5)19-071
寓言故事都具有一个特点,即寓言故事本身描述的都是通俗易懂的事物,这些事物貌似不难理解,然而其背后承载着一些人生的道理,这些道理便有些晦涩难懂了。语文教师在开展寓言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从浅显的故事中领悟复杂的道理,将短文做到长学。
一、熟读课文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不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应该以课文内容作为起点,任何知识的掌握与理解都应建立在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之上。
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我以粗读、精读、读原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
1.粗读。为了让学生对故事情节有明确的认知,在粗读的过程中,我以引导学生理解整个故事为目标,开展阅读教学。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我让学生了解《狐假虎威》这篇课文大致描述了什么内容。第二次阅读的时候,我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针对细节展开想象,使学生的脑海中对故事有了一个具象的印象。第三次阅读的时候,我让学生尝试着把想象的场景描述出来。
2.精读。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子进行阅读。这样能够使学生进入故事情节中去,读出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想法,同时也读出学生自己的想法与态度。
3.读原文。最后一次阅读,我让学生直接读原文,让学生吸收原文中的语文知识,这能给学生理解寓言的意思打下基础。
二、激活主动参与
教学《狐假虎威》一文时,首先,我在教学开始阶段和学生一起谈动物的特点,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也愿意自主地探讨这一话题。其次,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由举例,让学生从举例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什么是狐假虎威。再次,针对故事中狐狸的形象,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把故事中发生的事件表演出来,学生在揣摩狐狸的语气、动作、心理的过程中,就能进一步理解这一寓言的含义。学生通过表演,就能够挖掘出狐狸这一角色的个性特点,从而理解这篇寓言背后的内涵。
三、整合各个版块
语文教学要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各个部分做到有效整合,我们这里所指的有效整合不是对所传授知识的简单累加,而是在备课过程中将每个部分分开来准备,在各个部分之间又有衔接,这样在上课过程中就能够真正做到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在《狐假虎威》一文的教学中,我将一堂课的教学进行了分割。
1.原来是在学完整篇课文后,让学生读、想,再问:“你想说什么?”后来改成在揣摩了老虎的心理后,就问学生:“为什么森林里的野兽见到狐狸就吓得撒腿就跑,你想对他们其中的一个说什么?”当学生读到文章中关于狐狸的部分后,则抓住文章的关键部分来教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教学环节变少了,我可以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让学生领悟寓言重点要描述的内容。
2.在寓言教学中,我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一个道理,还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这篇寓言为什么能准确地传达一个道理,它为什么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比如,我引导学生去思考:在这个寓言故事中,狐狸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哪些地方说明了狐狸心理的变化?学生从“骨碌、摇、神气活现”这三个词中挖掘出狐狸心理的变化,从而深入理解了寓言需要把传达的思想内容与表现的形式统一起来。
四、重点传授道理
寓言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充分明白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1.交流讨论,在课堂的开始部分就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寓言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同时对于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尊重学生的自由权。
2.在阅读原文的环节,让学生对比译文和原文,从原文的角度理解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意图。这种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意思,又能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知识,从而达到复合教学的效果。
3.辨析道理,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森林中的小动物见到狐狸就逃跑呢?我让学生放下课本,自主思考。这种教学方法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能力。
4.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故事本身与内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创作原理。之后,可引导学生尝试创作寓言。
总之,寓言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且具有独特性的一道精神大餐。进行寓言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而且能够在表演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责编 刘宇帆)